華文網

《發現城市之美·惠城》圖文並茂介紹惠城歷史人文

“聽著東江的濤聲/您就走進我的夢鄉/望著西湖的明月/您就牽動我的嚮往/我在東坡的詩詞裡/找尋您的悠遠……”這是唱給鵝城惠城的戀歌,

也是對人文惠城的生動描繪。最近,為了深入挖掘惠城傳統文化,展示惠城城市魅力,更好地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惠城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策劃《發現城市之美·惠城》一書,該書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海天出版社出版。本書眾多作者實地走進惠城古村古巷、名人故居、宗祠圍屋,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近距離展現惠城的民俗風情和人文景觀,是深入瞭解人文惠城的有益讀本。全書分為“品水讀山 大美惠城”、“對話古建築”、“近代歷史印記”、“遇見歷史名人”、“探秘非遺”、“行走的餐桌”等六章。

具有宏觀視野、歷史影響的重大事件,通過《泗洲塔》、《金帶街》等篇章近距離呈現

具有濃厚的文化情懷是此書的一大特點。惠州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隋開皇九年(589年),

在今市境(惠城)置循州。隋大業三年(607年),循州改稱龍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複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之海豐縣,河源縣、博羅縣、歸善縣,置禎州。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自此,惠州一名沿用至今。在本書中,這些具有宏觀視野、歷史影響的重大事件,通過《泗洲塔》、《消失了的惠州古城》、《文筆塔》、《金帶街》、《晚清才子江逢辰》、《鐵血丹心鄧演達》等篇章得以近距離呈現。
通過這些篇章,我們得知,惠城歷史悠久,自隋開皇開埠之後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嶺南名郡”、“粵東門戶”見證著這座千年古邑的厚重與輝煌。惠城人文薈萃,豐湖書院、千年學燈名噪一時;蘇東坡、楊萬里、文天祥、周敦頤等400多位文人騷客駐足於此,為惠城蘊積墨寶書香。

在“探秘非遺”一章中,惠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很好推介和探尋。

近幾年來,惠城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投入大量人財物力,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非遺保護體系,小金口麒麟舞等被列入省級或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小金口街道辦、河南岸街道辦分別將小金口麒麟舞、龍形拳和惠州李家拳納入當地中小學課堂中,將傳承與教育相結合。這些保護理念和措施,在書中均有具體推介。閱讀本章的 《小金口麒麟舞》《東江龍形拳》《水北謠》等篇章,
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從古至今惠城人的文體生活和精神世界。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惠城內在精神、城市文脈的具體體現。

將美食介紹與歷史傳說、人文典故等有機結合,賦予美食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

本書對惠城主要菜品也進行了推介。眾所周知,惠城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勤勞的惠城人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不忘享受生活,創造了東江菜系中的東江鹽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等名菜。東江鹽雞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客家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梅菜扣肉的特點是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不同於以往一些書籍簡單的美食介紹,本書以圖文並茂形式表現每一道特色美食的製作過程,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比起單純的菜譜式介紹,多了許多感染力與鑒賞力。在製作步驟上完全沒有失去應有的準確。如食材選用、用料數量、持續時間、注意事項等,都有說明。當然,在此章中,美食不單單是美食,還與歷史傳說、人文典故等緊密相連。“苧羅西子十裡綠,惠州梅菜一枝花”“送酒擔”等傳說和典故,賦予美食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這也是惠城民俗文化的一個體現。(文 生)

東江鹽雞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客家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梅菜扣肉的特點是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不同於以往一些書籍簡單的美食介紹,本書以圖文並茂形式表現每一道特色美食的製作過程,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比起單純的菜譜式介紹,多了許多感染力與鑒賞力。在製作步驟上完全沒有失去應有的準確。如食材選用、用料數量、持續時間、注意事項等,都有說明。當然,在此章中,美食不單單是美食,還與歷史傳說、人文典故等緊密相連。“苧羅西子十裡綠,惠州梅菜一枝花”“送酒擔”等傳說和典故,賦予美食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這也是惠城民俗文化的一個體現。(文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