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日戰爭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了中國,為何打不動了?

七七事變前,在華北各省和偽滿洲的非軍事區,日本與中國不斷發生軍事小衝突,對中國懸而未決的一系列問題讓日本決定“通過一場有力的軍事打擊”徹底解決。

戰爭調兵命令由日本天皇裕仁發出。

戰前他問時任日本陸軍大臣的杉山元:“解決中國事變,需要多長時間?”杉山元當時回答:“只需要一個月!”

後來,裕仁與閑院親王談論中國事變時,對杉山元的話打了個折:“即使與支那發生戰爭,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日本叫囂三個月解決中國,大概由此傳開。

日本政府高層揚言三個月滅掉中國。可是打到第二年的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的攻勢就停滯不前。雙方進入戰略僵持階段,為何揚言三個月亡華的日本,為何打到武漢就打不動了?

一、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中國的實力

開戰前,儘管日本經濟和軍事實力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中國仍然是世界大國,地盤大人口多,特別是戰略縱深大大超出了日本的預想。

而日本是個小國資源匱乏,經不起消耗。而且日本佔據大量的中國領土都要派兵把守,兵力也捉襟見肘。所以打了幾次大會戰後。日本經不起消耗,銳氣全無。中國窮慣了,雖然丟了半壁江山,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依託大後方玩了命的和日本死磕,日本雖然看似咄咄逼人但有苦自知。

二、中國的地形優勢

日軍前期進展順利,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機械化優勢,但打到武漢一線,已經進入山地丘陵地帶,機械化部隊難以施展,優勢大大降低。中國仍然控制著西部、西南和中部的廣大地區,中國軍隊依託地形節節抵抗,日本進入湖南和廣西曾遭到中國軍隊的強力反擊,日本幾次進攻四川和陝西的行動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其實即使德軍來了,也未必能好到哪去,扔到黃土高原上沒人領路走都走不出去。

三、日本眼光狹隘,沒有長遠的戰略

日本在戰前的設想是以滿洲國為後方基地,軟硬兼施慢慢的蠶食中國,可日軍軍部那幫狂妄自大赳赳武夫,

整天想著建功立業。哪管那麼多,中國這麼弱,怎麼可能打不贏用不著這麼謹小慎微,打了再說。結果打著打著發現自己已經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了,戰爭打到中期發現沒石油不足,為了搶石油又作死去打美國。結果讓原本保持中立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營,並大力援助中國,加速了日本的滅亡。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侵略者是沒有好下場的,邪不勝正,正義必勝。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侵略者是沒有好下場的,邪不勝正,正義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