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航新征程】江蘇如東:供給側改革下的紡織業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在江蘇如東,紡織業發展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目前已形成了一條從紡紗、印染到服裝的完整產業鏈條,據統計,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100家。隨著市場萎縮、成本增加,如今,如東縣紡織業正承受著變革的洗禮。

內外交困,如東縣紡織業深陷“買方市場”困境

南通興億達紡織有限公司是雙甸鎮的一家老牌坯布織造企業,

今年1至9月份,實現應稅銷售1.1億元,同比增長19.23%。事實上,效益增長的背後,有著“夾縫求生”的心酸:行情低迷背景下,為了讓公司產品賣出去,企業不得不自降利潤,通過增加產能的方式提升銷售。

興億達面臨的是全縣紡織企業的困境。產能過剩加上外地市場的競爭,導致全縣紡織企業“難以翻身”。冒國平是由如東縣1100多家紡織企業組成的紡織業商會會長,

同時也經營著一家紡織企業。他分析,十年前,在利潤驅動下,各鄉鎮湧現了大量家庭作坊式的紡織企業,促進了紡織業的繁榮,那時客戶都是帶著現款來如東買布。隨著市場環境變化,第一個倒下的就是他們。僅雙甸鎮,紡織企業從2012年的371家銳減至145家。

曾經躊躇滿志的商人們如今滿是憂慮,有人認為,一個行業的萎縮,往往從利潤的萎縮開始,繼而規模減少,最終是產業的消失。

一度繁榮的如東紡織業會走上這條逐漸消亡的道路嗎?

打造“異地園區”,紡織企業集體“走出去”

如果把十年前的興起歸因為“利潤驅動型”。那麼新常態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顯得迫在眉睫,控制成本和行業創新成為關鍵。

今年9月份,原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強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考察,實地察看了南通對口援疆重點專案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

如東作為“坯布之鄉”也參與其中,依託新疆低廉的電力和人工成本,將投資40億元在伊寧縣建立占地3500畝的織造產業園,預計可容納織機15000台,年產坯布10億米,其中80%銷往內陸地區,其他的銷往中亞、中東地區。

冒國平說,織造產業園力爭打造全國最大的家紡坯布生產基地,投產後,預估每米布成本將比如東低一塊錢,與競爭對手河南、山東優勢明顯。與此同時,

如東縣紡織商會和蘇州工業園區還將在新疆的霍爾果斯合作建立一期占地5萬平米的進口免稅自貿園區,能在來自中亞的棉花和棉紗等原材料價格走低時,提供20萬噸的倉儲空間,預計2018年底投產。對此,全縣三分之一的紡織企業表達了強烈願望。“從長遠角度來思考,新疆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投資寶地。”晨希紡織總經理陳建認為,要實現優質發展,如東企業要“抱團”。萬順紡織負責人樊志勇也準備先行一步,希望政府補貼到位。

事實上,“走出去”是近年來如東縣紡織企業轉型的一個明顯趨勢。目前,已有世紀燎原、世紀天虹、南通大東、三潤服飾借力“一帶一路”東風,轉向東南亞國家,通過產業轉移實現再發展。冒國平認為,成本驅動下,通過在資源豐富地區打造“異地園區”, 再以“異地園區”的效益反哺如東總部,在本土從事研發、銷售等功能,實現“飛地經濟”和“總部經濟”齊頭並進,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未來如東紡織產業可達到500億產值。

創新驅動,打造本土紡織業的“總部經濟”

得益于異地資源、產業政策和交通便利優勢,產業轉移是紡織行業實施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路徑,一部分普通產能通過轉出去,化危為安。而本土企業也要做大做強,冒國平認為,留下來的優質產能必須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品質,並向著價值鏈中高端位置和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延伸,這是如東紡織業未來的發展關鍵。

今年,晨希紡織總經理陳建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著了地,在整體行情不景氣的背景下,經過兩年的深度轉型,企業效益同比增長20%。事實上,為了渡過困境,不少企業以擴展規模的方式來增加利潤,陳建把這比喻成 “電子養殖場”,雖然有了效益,但作為關鍵的產品依舊缺乏競爭力。而他用“差異化”產品跑贏了其他企業。

雙甸鎮人大副主席劉建聖介紹,近五年,全鎮在淘汰落後設備的同時,投資1.5億元新上噴氣織機1000多台,滿足了不同檔次產品的生產要求。宇翔紡織、萬順紡織等多家企業引進外省高尖端的技術人才,並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公司管理,幫企業實現了效益增長。

紡織創新不僅僅提高品質或者效率,還需要企業從加工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品牌等方面全方位轉型。近年來,都市牧歌一方面邀請臺灣藝人賈靜雯為企業品牌代言,將廣告打入央視等媒體;另一方面高薪聘請20多名國外設計師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緊跟潮流,加快品牌推廣,力爭把“都市牧歌”打造成國際化的知名品牌。

在調優產品結構的同時,眼下,如東紡織業商會正在與京東商城洽談。冒國平說,未來準備將紡織業和互聯網大資料結合,實現網路精准行銷和線上服務,有效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需求,將如東紡織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王玲玲)

希望政府補貼到位。

事實上,“走出去”是近年來如東縣紡織企業轉型的一個明顯趨勢。目前,已有世紀燎原、世紀天虹、南通大東、三潤服飾借力“一帶一路”東風,轉向東南亞國家,通過產業轉移實現再發展。冒國平認為,成本驅動下,通過在資源豐富地區打造“異地園區”, 再以“異地園區”的效益反哺如東總部,在本土從事研發、銷售等功能,實現“飛地經濟”和“總部經濟”齊頭並進,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未來如東紡織產業可達到500億產值。

創新驅動,打造本土紡織業的“總部經濟”

得益于異地資源、產業政策和交通便利優勢,產業轉移是紡織行業實施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路徑,一部分普通產能通過轉出去,化危為安。而本土企業也要做大做強,冒國平認為,留下來的優質產能必須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品質,並向著價值鏈中高端位置和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延伸,這是如東紡織業未來的發展關鍵。

今年,晨希紡織總經理陳建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著了地,在整體行情不景氣的背景下,經過兩年的深度轉型,企業效益同比增長20%。事實上,為了渡過困境,不少企業以擴展規模的方式來增加利潤,陳建把這比喻成 “電子養殖場”,雖然有了效益,但作為關鍵的產品依舊缺乏競爭力。而他用“差異化”產品跑贏了其他企業。

雙甸鎮人大副主席劉建聖介紹,近五年,全鎮在淘汰落後設備的同時,投資1.5億元新上噴氣織機1000多台,滿足了不同檔次產品的生產要求。宇翔紡織、萬順紡織等多家企業引進外省高尖端的技術人才,並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公司管理,幫企業實現了效益增長。

紡織創新不僅僅提高品質或者效率,還需要企業從加工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品牌等方面全方位轉型。近年來,都市牧歌一方面邀請臺灣藝人賈靜雯為企業品牌代言,將廣告打入央視等媒體;另一方面高薪聘請20多名國外設計師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緊跟潮流,加快品牌推廣,力爭把“都市牧歌”打造成國際化的知名品牌。

在調優產品結構的同時,眼下,如東紡織業商會正在與京東商城洽談。冒國平說,未來準備將紡織業和互聯網大資料結合,實現網路精准行銷和線上服務,有效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需求,將如東紡織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