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10萬噸規模的聚酯工廠和10000噸化纖原料,你要哪個?

一高僧問我:“一家10萬噸規模的聚酯工廠和10000噸原料,你要哪個?”

我說:“我要10000噸原料!”

高僧搖頭笑道:“施主膚淺了,授人以原料,不如授人以工廠,這個道理你懂嗎?原料你賣了就沒了,工廠可以用一輩子!”

我說:“我要1萬噸原料之後把它賣了,可以買很多工廠。”

高僧:“阿彌陀佛……貧僧不想和你們幹化纖的聊!吊錢沒有!窮的要命!還賊會他媽滴能抬杠!

高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但事實卻一再無情的打臉!不信?咱們來算一筆賬......

現如今在原料漲價潮的帶動下,

原料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通過近期聚酯工廠的銷售策略就能一見端倪。近日,伴隨火熱的市場行情,很多聚酯工廠出於策略或倉庫儲運能力等原因,紛紛實行“限量銷售”!據聞,7日工廠是這樣賣貨的:每位業務員昨天可以銷售的數量=該業務員上個月日均銷售量*2!舉個例子:A業務員上個月平均每天賣貨20噸,今天該業務員最多只能賣40噸!多了?對不起,沒有!而且是不管賣的規格庫存多不多哦!

因此在原料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10000噸原料立馬可以變成白花花的現金流.以FDY為例,按照目前市價9250元/噸的單價來算,已經接近1個億的現金流在手上。

1個億的現金流能做什麼?單從淘寶司法拍賣的1萬噸聚酯工廠的拍賣價來說,1個億可以買2個規模相當的聚酯工廠甚至還有數量不少的存貨。

(以上是6萬噸左右規模的化纖工廠拍賣價,類似這樣的工廠在拍賣網上還不少)

小編也不禁詫異,照理說來,一家10萬噸規模的化纖工廠以其實力是遠遠超過1萬噸原料所帶來的價值的,為何現在卻落得如此低廉的價格,而這樣的價格在拍賣網上卻比比皆是。這究竟是怎麼了?

10萬噸規模聚酯工廠VS10000噸原料,

這其實是要現金流還是要一個爛攤子的抉擇

近日,遠東、紅劍、龍騰被收購後重啟的消息再次引起了行業的關注,而從今年以來,行業產能正在悄然間逐漸聚攏,而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小化纖企業生存卻愈加艱難。

聚酯產業產能擴張後的規模格局已定

從這幾年化纖市場的發展來看,2009年至今,聚酯行業產能擴張分兩種。一種是老牌聚酯企業的擴張,

目前已形成14家百萬噸及以上規模的超大型聚酯企業;另一種是新聚酯企業的擴張,這類企業的規模在20萬—25萬噸,企業底子薄、負債高、無原始資本積累。2011年以後投產的企業,基本都在虧損,他們的經營壓力最大,也是最先被洗牌的物件。

化纖企業中,由於成本競爭導致企業長時間虧損,2012年開始,一部分常規切片紡企業被迫減停產,甚至倒閉。對於切片紡來說,這是一個時代的選擇。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首先被洗牌的便是常規切片紡企業。而對於直紡企業來說,企業減停產甚至倒閉不是因為成本競爭上的劣勢,而是資金的斷裂。而很多倒閉的直紡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進行了擴張,而恰好在那幾年,效益下滑嚴重,流動性緊縮,進而導致這些企業因資金斷裂而倒閉。

聚酯產業鏈存在互保聯保現象,一家企業的倒閉可能牽扯到相關企業,所以,銀行對聚酯行業放貸更加謹慎,甚至出現抽貸。這樣,只會讓聚酯行業雪上加霜。從2012年的切片紡行業洗牌到2014年的直紡行業洗牌,實際上,聚酯行業已經進入加速洗牌期。截至目前,近1000萬噸切片紡產能的實際產量只有300萬噸。2012年至今,已有12家直紡企業破產。其中,2014—2015短短兩年時間,就有9家直紡企業受到波及。而近兩年,近20家化纖企業相繼倒閉。

而隨著前期聚酯龍頭融資管道已打通、上游佈局基礎已夯實的背景下,定價權等競爭優勢也將牢牢掌握在它們手中。未來市場將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即中小聚酯企業在無資金補給、無價格優勢下如不另辟新徑,生存將異常艱難。

產品有利潤了,小規模化纖企業賺到錢了嗎?

另一方面,2017年,一直都在說滌綸長絲利潤情況良好,那麼,到底規模較小的化纖企業分到了多少呢?

從下圖可見,與前幾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常規品種POY、FDY150D產品現金流利潤基本全年在盈虧平衡線以上,高點幾度在1000元/噸徘徊,而細旦產品利潤更甚。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滌綸長絲工廠的確是利潤爆棚!但這都是表像,高利潤背景之下已出現兩級分化,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產能規模100萬噸以上)開工率均保持在90%以上,很多工廠都是滿負荷運轉;然而另一方面,規模較小的企業(30萬噸以下)產能利用率卻低至30%左右。

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難道真的是有錢不賺嗎?實則,在滌綸長絲看似暴利的情況之下,中小企業的困境仍然沒有結束,無論從規模、產業鏈、生產工藝還是融資成本,他們在基本都完敗!

規模:目前滌綸長絲單體涉及產能為20萬噸和40萬噸,以POY裝置為例,其中40萬噸的產能投資成本約3500元/噸,較20萬噸的單噸產能投資成本低約1500元;

產業鏈:按2016年及2017年1~5月資料粗略估算,擁有PX產業鏈的企業,其滌綸生產成本降低約680元/噸和515元/噸。

生產工藝:目前滌綸行業的主流工藝已由切片紡轉變為熔體直紡(溶體直紡和切片紡產能比約2:1),經測算熔體直紡工藝每噸可節省成本200~300元。

融資成本:滌綸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分化較為嚴重,規模較小、經營及財務表現差的企業融資環境持續緊張,或面臨抽貸風險。

因此未來幾年,中國的紡織化纖企業的數量或將繼續減少,產業集中度將會迅速飆升。小編弱弱的問一句,屆時變得“膀大腰圓”的巨型企業是否會利用其在市場的地位和把控能力去獲取他們認為“合理”的利潤呢?這種情況已經在上游基礎化工品領域發生了,你看看MDI、你看看鈦白粉,在當前的環境下,即使你開發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新產品,你要自己獨立的建廠從小玩起,應該也是不可能的了。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首先被洗牌的便是常規切片紡企業。而對於直紡企業來說,企業減停產甚至倒閉不是因為成本競爭上的劣勢,而是資金的斷裂。而很多倒閉的直紡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進行了擴張,而恰好在那幾年,效益下滑嚴重,流動性緊縮,進而導致這些企業因資金斷裂而倒閉。

聚酯產業鏈存在互保聯保現象,一家企業的倒閉可能牽扯到相關企業,所以,銀行對聚酯行業放貸更加謹慎,甚至出現抽貸。這樣,只會讓聚酯行業雪上加霜。從2012年的切片紡行業洗牌到2014年的直紡行業洗牌,實際上,聚酯行業已經進入加速洗牌期。截至目前,近1000萬噸切片紡產能的實際產量只有300萬噸。2012年至今,已有12家直紡企業破產。其中,2014—2015短短兩年時間,就有9家直紡企業受到波及。而近兩年,近20家化纖企業相繼倒閉。

而隨著前期聚酯龍頭融資管道已打通、上游佈局基礎已夯實的背景下,定價權等競爭優勢也將牢牢掌握在它們手中。未來市場將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即中小聚酯企業在無資金補給、無價格優勢下如不另辟新徑,生存將異常艱難。

產品有利潤了,小規模化纖企業賺到錢了嗎?

另一方面,2017年,一直都在說滌綸長絲利潤情況良好,那麼,到底規模較小的化纖企業分到了多少呢?

從下圖可見,與前幾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常規品種POY、FDY150D產品現金流利潤基本全年在盈虧平衡線以上,高點幾度在1000元/噸徘徊,而細旦產品利潤更甚。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滌綸長絲工廠的確是利潤爆棚!但這都是表像,高利潤背景之下已出現兩級分化,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產能規模100萬噸以上)開工率均保持在90%以上,很多工廠都是滿負荷運轉;然而另一方面,規模較小的企業(30萬噸以下)產能利用率卻低至30%左右。

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難道真的是有錢不賺嗎?實則,在滌綸長絲看似暴利的情況之下,中小企業的困境仍然沒有結束,無論從規模、產業鏈、生產工藝還是融資成本,他們在基本都完敗!

規模:目前滌綸長絲單體涉及產能為20萬噸和40萬噸,以POY裝置為例,其中40萬噸的產能投資成本約3500元/噸,較20萬噸的單噸產能投資成本低約1500元;

產業鏈:按2016年及2017年1~5月資料粗略估算,擁有PX產業鏈的企業,其滌綸生產成本降低約680元/噸和515元/噸。

生產工藝:目前滌綸行業的主流工藝已由切片紡轉變為熔體直紡(溶體直紡和切片紡產能比約2:1),經測算熔體直紡工藝每噸可節省成本200~300元。

融資成本:滌綸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分化較為嚴重,規模較小、經營及財務表現差的企業融資環境持續緊張,或面臨抽貸風險。

因此未來幾年,中國的紡織化纖企業的數量或將繼續減少,產業集中度將會迅速飆升。小編弱弱的問一句,屆時變得“膀大腰圓”的巨型企業是否會利用其在市場的地位和把控能力去獲取他們認為“合理”的利潤呢?這種情況已經在上游基礎化工品領域發生了,你看看MDI、你看看鈦白粉,在當前的環境下,即使你開發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新產品,你要自己獨立的建廠從小玩起,應該也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