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大波資金湧向共用單車:是狂歡還是泡沫?

提示:點擊上方"東方財經傳媒"↑ 一秒獲得最熱財經資訊

圖|網路

在上海浦東新區,從梅園公園沿著乳山路直走,到東昌路地鐵站大約1000米,路旁擺放了摩拜、ofo、永安行、小鳴單車等多個品牌幾百輛共用自行車。周邊居民的短途出行,除了步行、搭乘公交,還多了一個選擇——騎共用單車。

共用單車在逐步改變人們出行習慣的同時,也意味著其背後巨大的市場潛力。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統計,目前我國共用單車需求量約1000萬輛,蘊藏著281億元的市場,

加上上游的單車、車鎖製造以及下游的大資料、導流等增值服務領域,產業鏈價值可達近千億元規模。

嗅覺靈敏的資本從不缺少激情,在2016年整體“資本寒冬”的格局下,共用單車領域資本的熱度不減。

從去年開始,還不到一年時間,共用單車領域已經發生了幾十起融資,有個別品牌進行了四五輪。2017年剛開局,又有幾家共用單車品牌宣佈完成融資,繼續“火上澆油”,

把這個行業做成了當紅炸子雞。

不過,在資本狂歡之時,在莆田僅上線20天的卡拉單車已經匆匆倒下,並遭遇投資人全額撤資和卷走部分押金,給行業澆下一盆冷水。

這場發生在共用單車領域的資本狂歡,是為今年共用單車市場的優勝劣汰吹響號角?還是終將化為泡沫?

資本狂歡

共用單車領域的創業,從一開始就和資本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根據投資界對公開信息的整理,

2016年已披露融資消息的創業公司共11家。其中,僅2016年下半年融資額就超30億元人民幣,入局資本多達30家,ofo完成了5次融資,摩拜單車完成了4輪融資,後來者小鳴單車在短短24天內完成3輪融資,優拜單車也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

而進入2017年,各大共用單車品牌又接二連三地發佈自己的融資成績單和城市拓展計畫。

在2017年第一周內,摩拜單車重磅宣佈獲得2.15億美元D輪融資。2月21日,摩拜單車宣佈再次獲得D輪後新融資,

引入了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的股權投資,此前領投摩拜單車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單車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

而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從2015年1月創立以來,摩拜單車已經累計完成9輪融資,在其投資方中,至少包含了18家一線基金,其中包括創新工廠、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騰訊、富士康等。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透露,“之所以還在不停地找投資者,

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

無獨有偶,2月22日,它的對手品牌ofo共用單車宣佈與中國電信、華為達成合作,三方將共同研發基於物聯網NB-loT技術的共用單車智慧解決方案。據瞭解,ofo已經完成了約2億美元的5輪融資。當時,王曉峰表示,對融資速度不太滿意,“2016年一年才融五輪,我希望融六輪。”

這兩大巨頭在融資上奮力角逐,紛紛宣告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以震懾其他競爭者。但顯然這並沒有讓其他創業者望而卻步,他們反而跑步入場。目前,市場上還有小鳴、永安行、騎唄、優拜等20多個玩家在伺機而動,其中不少公司都拿到了融資。

據統計,從2016年至2017年初,整個共用單車行業融資總額已超過40億元。

泡沫潛伏?

大規模的融資幾乎成了“單車大戰”的入場券,而目前融資大戰似乎絲毫未現消停的跡象。

各路資本這麼鬧騰,無非是對共用單車領域的前景非常看好,以為共用單車肯定會催生出下一個獨角獸來。他們相信“資本市場總是給人太多意外,說不定哪天在市場洗牌中會跑出一匹黑馬來攪局”。可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

與過去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相比,共用單車最大的改進就是取消了“停車樁”。但隨用隨騎、隨停隨鎖的共用單車,也有與生俱來的弱點,比如遭人為的“花樣破壞”、共用變“私享”、亂停放困擾城市管理等。再加上仍未清晰的盈利模式,同質化競爭,都讓人對共用單車的前景感到擔憂。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外界對共用單車預期的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押金形成資金沉澱收入、後期的廣告收入和大資料的出售收入等。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過高的單車生產成本、運營調度支出、人為及自然因素的單車損毀率三大因素導致共用單車品牌盈利困難。

與此同時,激烈的同質化競爭,行業必然要優勝劣汰。

如此多的資金和平臺湧入共用單車市場,各家拿到融資的共用單車平臺都宣佈將向市場投放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輛自行車。現在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在街頭找到共用單車,但城市真的需要這麼多自行車嗎?可以看到的是,在很多地鐵口,已經“車滿為患”了。

有人曾對共用單車市場有多大算過一筆帳:中國市場一年的收入,在理想的情況下,一共也就是180億~300億元,而滴滴代表的網約車,市場預期規模超過5000億。

對此,有評論人士表示,共用單車其實是一個“人造風口”。如此之多的共用單車們去搶奪一個並不大的市場,如此之多的投資方一擲千金,共用單車已經越來越像一場資本遊戲。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以及競爭的加劇,可以預見“屍橫遍野”的景象。

不久前,共用單車已經出現了第一個死亡案例。據報導,莆田的共用單車卡拉單車用了19天時間投放了667輛車,結果丟失大半,只找回來157輛車,丟失率76.5%。2月16日,卡拉單車聲明,投資方根據對賭協定,已經撤資退出,投資的錢也要全部收回。此前卡拉單車曾預訂了5000輛車,已生產好的4000多輛車無法提貨。

雖然卡拉單車的死因並非來自外部的市場競爭,但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化,卡拉單車的倒下不會是最後一個,沒有對賭協定的投資方,也只能任憑資金打水漂了。

往期精彩文章 》》

紛紛宣告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以震懾其他競爭者。但顯然這並沒有讓其他創業者望而卻步,他們反而跑步入場。目前,市場上還有小鳴、永安行、騎唄、優拜等20多個玩家在伺機而動,其中不少公司都拿到了融資。

據統計,從2016年至2017年初,整個共用單車行業融資總額已超過40億元。

泡沫潛伏?

大規模的融資幾乎成了“單車大戰”的入場券,而目前融資大戰似乎絲毫未現消停的跡象。

各路資本這麼鬧騰,無非是對共用單車領域的前景非常看好,以為共用單車肯定會催生出下一個獨角獸來。他們相信“資本市場總是給人太多意外,說不定哪天在市場洗牌中會跑出一匹黑馬來攪局”。可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

與過去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相比,共用單車最大的改進就是取消了“停車樁”。但隨用隨騎、隨停隨鎖的共用單車,也有與生俱來的弱點,比如遭人為的“花樣破壞”、共用變“私享”、亂停放困擾城市管理等。再加上仍未清晰的盈利模式,同質化競爭,都讓人對共用單車的前景感到擔憂。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外界對共用單車預期的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押金形成資金沉澱收入、後期的廣告收入和大資料的出售收入等。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過高的單車生產成本、運營調度支出、人為及自然因素的單車損毀率三大因素導致共用單車品牌盈利困難。

與此同時,激烈的同質化競爭,行業必然要優勝劣汰。

如此多的資金和平臺湧入共用單車市場,各家拿到融資的共用單車平臺都宣佈將向市場投放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輛自行車。現在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在街頭找到共用單車,但城市真的需要這麼多自行車嗎?可以看到的是,在很多地鐵口,已經“車滿為患”了。

有人曾對共用單車市場有多大算過一筆帳:中國市場一年的收入,在理想的情況下,一共也就是180億~300億元,而滴滴代表的網約車,市場預期規模超過5000億。

對此,有評論人士表示,共用單車其實是一個“人造風口”。如此之多的共用單車們去搶奪一個並不大的市場,如此之多的投資方一擲千金,共用單車已經越來越像一場資本遊戲。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以及競爭的加劇,可以預見“屍橫遍野”的景象。

不久前,共用單車已經出現了第一個死亡案例。據報導,莆田的共用單車卡拉單車用了19天時間投放了667輛車,結果丟失大半,只找回來157輛車,丟失率76.5%。2月16日,卡拉單車聲明,投資方根據對賭協定,已經撤資退出,投資的錢也要全部收回。此前卡拉單車曾預訂了5000輛車,已生產好的4000多輛車無法提貨。

雖然卡拉單車的死因並非來自外部的市場競爭,但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化,卡拉單車的倒下不會是最後一個,沒有對賭協定的投資方,也只能任憑資金打水漂了。

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