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定這個小山村竟然搞起了垃圾分類,家家戶戶標配兩桶一袋

從"一燒了之"到垃圾分類,南峪村治理垃圾圍村的實踐樣本。家家戶戶標配兩桶一袋,從源頭將垃圾分三類,讓多種垃圾從街頭巷尾絕跡。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與高速發展的經濟不同步的是,

始終難以理順的垃圾處理"死結"。垃圾圍城、圍村幾乎處處可見,這樣的包圍圈對地區發展的制約可想而知,對生態環境尚優的山區來說更是致命的侵擾。然而,近日有一資深驢友告訴記者,在淶水縣野三坡鎮,一個叫南峪的小山村,竟然搞起了垃圾分類,並且搞得有聲有色。

在城市裡都沒實現的垃圾分類,在一個深山村竟然成為現實。11 月 8 日,帶著一顆好奇的心,

記者來到了南峪村。

村裡村外隨便轉,白色垃圾極少見

大山深處的南峪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張潤攝

從半山腰下山,記者發現村外的道路上,竟沒有一個塑膠瓶,甚至農村樹上常掛著的塑膠袋也沒有看到。進了村,記者正好看到幾輛北京牌照的轎車從野三坡方向進村,

遊客不小心落下的塑膠瓶,也被一旁的村民撿起來帶回家。

這是什麼風氣?記者滿腹疑問在村裡又四處轉悠了一下。在村裡,你可以看到成捆的柴禾,可以看到飄舞的落葉,可以看到紅彤彤的柿子掉在地上,唯獨菜幫子、塑膠瓶、塑膠袋、包裝盒等垃圾,你看不到。

40 多歲的婦女徐術平告訴記者,村裡看不到垃圾很正常:"因為這些東西根本出不了家門,

在家裡就被分類處理了。就是遊客們扔了垃圾袋和塑膠瓶,我們見了也會撿起來先收回家。"

兩桶一袋成標配,家裡垃圾分三類

接近中午飯點,65 歲的村民李婷蘭正在做飯,老伴徐術坤則在收拾一堆胡蘿蔔,準備醃鹹菜。

"今天蒸的是大南瓜,皮兒、瓤兒都扔進了廚餘垃圾桶。"順著李婷蘭的指引,記者在門口位置發現了兩個塑膠桶。在標有"廚餘垃圾"字樣的桶裡,存放著不多的南瓜皮、南瓜瓤等垃圾。

標有"其它垃圾"的桶裡,則放了些紙片和塑膠袋。在大門的牆上,一個編織袋裡放了不少礦泉水瓶和塑膠油桶等可回收的垃圾。

穿梭在村裡的垃圾回收車。

72 歲的老黨員張佃英稱,以前家裡亂七八糟的垃圾都堆一塊,攢多了就扔到村邊的拒馬河畔。

"大多時候都是一把火燒了,或者被水沖走。"張佃英稱,如今村裡家家戶戶兩桶一袋,村裡派人上門收垃圾。

村黨支部書記段春亭說,兩個多月來,村民們正把"垃圾分類"這個還帶著新鮮感的詞,融進每一天的生活。

大喇叭準時響起,村民垃圾規範處理

當天下午 4 時許,記者見到了村裡的垃圾回收員張生龍和徐振國,兩人放著大喇叭開始回收垃圾。

"我們這輛三輪車可以前後放 4 個大桶,前邊兩個放廚餘垃圾,後邊兩個放其他垃圾,車廂裡放酒瓶、塑膠瓶等可回收的垃圾。"張生龍稱,如果村民忙,徐振國會進入村民家裡,將桶內的垃圾運出來。一般情況下,兩人每天忙碌兩個多小時才能幹完。

村民正在倒垃圾

村委會副主任徐術亮稱,村裡從今年 9 月 4 日正式推行垃圾分類。每天下午 4 時許,張生龍和徐振國開始挨家挨戶收垃圾。回收後的垃圾堆放在村邊一個山坳裡,廚餘垃圾用來漚糞,將來做底肥,用於種無公害蔬菜。其它垃圾堆放在一起,由縣裡委託的清運公司統一運走處理。可回收垃圾村民可以自己攢起來賣,也可以由村裡攢起來統一處理。

村裡的變化,讓李婷蘭想起了 10 多年前兒子制止她燒垃圾的情景:"當時我燒塑膠袋,剛上高中的兒子從屋裡出來制止,說燒垃圾產生二噁英,說是致癌物。我就問他不燒怎麼處理,當時他也不知道 …… 現在,兒子大學畢業去了保定市里工作,咱們村裡的垃圾也終於不用燒了。"

編輯:王麗

前邊兩個放廚餘垃圾,後邊兩個放其他垃圾,車廂裡放酒瓶、塑膠瓶等可回收的垃圾。"張生龍稱,如果村民忙,徐振國會進入村民家裡,將桶內的垃圾運出來。一般情況下,兩人每天忙碌兩個多小時才能幹完。

村民正在倒垃圾

村委會副主任徐術亮稱,村裡從今年 9 月 4 日正式推行垃圾分類。每天下午 4 時許,張生龍和徐振國開始挨家挨戶收垃圾。回收後的垃圾堆放在村邊一個山坳裡,廚餘垃圾用來漚糞,將來做底肥,用於種無公害蔬菜。其它垃圾堆放在一起,由縣裡委託的清運公司統一運走處理。可回收垃圾村民可以自己攢起來賣,也可以由村裡攢起來統一處理。

村裡的變化,讓李婷蘭想起了 10 多年前兒子制止她燒垃圾的情景:"當時我燒塑膠袋,剛上高中的兒子從屋裡出來制止,說燒垃圾產生二噁英,說是致癌物。我就問他不燒怎麼處理,當時他也不知道 …… 現在,兒子大學畢業去了保定市里工作,咱們村裡的垃圾也終於不用燒了。"

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