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航新征程】蠶寶寶“爬上”互聯網+文商旅農 年銷售超億元

“哇,現在還有蠶寶寶呀,好可愛好神奇!”11月11日上午,在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蘇州館太湖雪展臺前,

許多市民看到吃著桑葉“沙沙”作響的蠶寶寶和一系列創意蠶繭的作品,不禁發出一陣陣感歎。

王小姐來自河南,這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蠶寶寶。她說,以前只知道春天有蠶寶寶,沒想到秋天還有蠶寶寶。更讓她讚歎的是,展臺上擺放著由蠶繭製成的各種創意小擺件,惟妙惟肖,煞是可愛。

工作人員介紹,在融入了創意的加工後,蠶繭不再是蠶繭,可以變成一隻可愛的青蛙,一枚別致的掛件,或是一朵綻放的繡球花。而一塊碎布料可以加工成一個香囊、一幅裝飾畫。

近年來,通過“互聯網+文商旅農”的示範蠶桑養殖經營模式,太湖雪創始人胡毓芳帶領吳江震澤的當地農民規模化、現代化養蠶,

成效顯著。

胡毓芳198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震澤鎮當老師,改革開放大潮中,她辭掉“鐵飯碗”下海經商,幹起繭絲貿易。2002年,胡毓芳創辦“太湖雪”品牌。她在震澤繭絲市場租了3間小門面,靠著一張拉綿桌和4名女工,開啟了艱苦創業路。

2015年,震澤鎮決心籌建蠶絲園,恢復種桑養蠶的習俗。“恢復蠶桑生態,是給蘇州絲綢留下一縷文脈,‘太湖雪’責無旁貸!”胡毓芳決定挑起這個重任。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蠶絲園順利開園。她又把桑林和蠶種發包給本地蠶農,發展訂單式農業,一大批蠶農因此受益。

在太湖雪蠶桑科技文化園,4000平方米蠶桑科技館內可以觀賞到太湖流域悠久的養蠶歷史、蠶的一生、制絲工藝、拉棉制被、紮染刺繡以及絲品展示等;暢遊300畝示範桑園,

又可以領略到桑園盛景、採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享受生態農家樂趣。

“托胡總的福,讓我用幾十年前學的養蠶手藝賺錢。”自從“太湖雪”在村裡建了蠶桑園後,震澤鎮金星村村民沈惠芬不僅獲得土地流轉的收益,還在蠶桑園裡做養蠶指導員,月工資有3000多元。

胡毓芳介紹,蠶絲產業在震澤已不再是單獨的二產,而是串聯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產業。

十多年來,胡毓芳把只有6名員工的小作坊,發展成擁有400多名員工、銷售超億元的大企業,並於去年8月掛牌新三板,成為蘇州蠶絲被行業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