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前朝肱骨,是復辟元兇,愚忠一生,卻令人敬佩

1911年,對於中國來說是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年。在武昌起義和革命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後,清宣統皇帝宣佈退位。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宣告終結。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民主國家——中華民國建立。

然而,民國的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前朝遺老心有不甘,妄圖復辟。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聽中央調遣……種種問題迎面而來。其中有一人,既是北洋新軍軍閥,又是前朝股肱之臣,他帶兵正直,作戰勇敢,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卻愚忠前朝。是復辟元兇,死後卻獲當代名流好評。他就是辮帥張勳。

張勳,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諡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

張勳早年喪父母,于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 中法戰爭。後隸廣西提督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調駐奉天。1895年,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行營中軍。後隨袁到山東鎮壓 義和團。1899年升至 總兵。1901年調北京,

宿衛 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 光緒帝的扈從。1909年 溥儀即位後,歷任 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

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頑抗革命軍。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 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張勳及所部均留髮辮,張勳人稱“辮帥”,

所部定武軍人稱“辮子軍”。1913年,袁世凱任 大總統,張勳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擁戴宣統皇帝進行復辟。結果在段祺瑞討逆軍的進攻下,短短12天就草草收場。

1920年5月,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張勳拒絕。後來,徐世昌甚至還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依然無動於衷。他在天津的松壽裡閒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念白:“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張勳在發跡後,惦念家鄉父老,凡老家赤田村的老鄉,

張勳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民國時期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張勳個個給獎學金;至於奉新縣的大學生,吃穿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勳包下。他捐款在北京建立會館,資助在京的江西籍學生和貧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舉世聞名的方志敏、張國燾、許德珩等都曾得到過資助,他另外在奉新還用糧款救濟當地災民和孤兒寡婦。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挽,祭文、哀詩和挽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挽錄》。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孫中山,章士釗,熊希齡等名流政客均寫挽聯,給出極高評價。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挽,祭文、哀詩和挽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挽錄》。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孫中山,章士釗,熊希齡等名流政客均寫挽聯,給出極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