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底要不要給老師送禮?今天就聊點兒實話

我說堅決不要送,你說我假正經。

我說趕緊送吧,送禮最管用了,

你質疑我在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

質疑我是否具備分享育兒知識的資格,

可能還會質疑我的孩子迄今為止

取得的一點成績不定是怎麼來的。

我說我遇到的都是有良知的老師,

你說:你運氣好,我們這兒的老師沒有不收禮的。

是,發展不均衡本來就是我們的國情。

再說天知道將來我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

我說自身實力比什麼禮物都貴,

你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我們每個人說的,

常常只是來自於自己、最多是身邊人的經驗。

反正我相信,

有多少不送禮照樣學得出類拔萃的例子,

就有多少送了禮才苟且蒙混過關的事實。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那你在糾結什麼呢?

到底還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

大家或許都聽說過蔣勳,但是不多人知道任祥。任祥女士是臺灣珠寶設計師,其父任顯群,曾擔任臺灣“財政廳廳長”和臺灣銀行董事長,

其母顧正秋,是師從梅蘭芳的京劇名伶。任祥的書,蔣勳作序,裡面有這麼一段:“看到任祥編著的《傳家》,想起她每年送的禮物。有時候是一塊手工肥皂,帶著香茅草茶樹的清香,是我沐浴時很深的觸覺與嗅覺記憶。有時候是一塊像黃水晶材質的印,上面有手工精細纏的紐結,我就系在腰帶上,帶去給學生看。”

臺灣劇作家、導演賴聲川,女兒2009年在偏遠的印度山裡結婚。任祥用臺灣特產鳳梨酥做了一份一份精緻的結婚蛋糕,

用創意的包裝,打包好了讓賴家人帶到印度,分享給現場賓客和親家。賴聲川說:“嫁自己女兒都不可能用這麼大能量,作為朋友的我們只有深深記在心裡。”

如果送出的、收到的都是“情義無價”,送禮實在是一件美事。我相信這也是“禮尚往來”本意的體現。

有人說:你廢話!我能有這樣的手藝?我跟老師能是這樣的關係?再說了,老師看得上我這仨瓜倆棗?

你誤會了。之所以寫這個,並非號召大家都照這樣子給老師送禮,首先我這手比腳還笨的就沒戲。我是把送禮收禮的高標放這兒。高標大致就是“用心”兩個字,你偏離這兩個字越遠,煩惱越多。

再說明白點兒,當你在考慮要不要給老師送禮時,關注的不是師生情誼,而是禮物的金錢價值能不能把老師“鎮住”,老師能不能順著我的要求,能不能給我辦成事兒,

你自己心裡長草不說,被禮物綁架了的老師,也不見得比你輕鬆。

最常見的心結莫過於:怕別人都送,就我沒送,孩子受委屈。

先澄清一件事:我們這裡討論的老師,不包括不講師德、違紀違規、存心想找家長吃拿卡要的老師,而是希望學生好,想把工作幹好,有缺點,能力有限,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是前者,你願意的話可以上報教委,不需要看公號喝雞湯。

可是現在的家長安全感之低,對於正常的老師,也拿不出正常的信心,這不是個好現象。

★ 別人是誰?別人在哪兒?別人都送,我也不見得送。送也是自己想送。很奇怪,我一個七零後都不喜歡隨大流,八零後、九零後父母,按說應更具個性,更有勇氣,結果走的還是“別人都……所以我也……”的路子,在養孩子的問題上生怕自己“另類”,錯也要大夥兒一起錯。

★ 我聽過不止一個醫生說:不給紅包,我照樣看病,該怎麼看還怎麼看。我也聽過不止一個老師說:孩子好好做人,好好學習,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我選擇相信老師的話。這樣的選擇讓我心裡舒暢,跟老師關係好處,更能夠把精力放在怎麼提高孩子自身能力上。當然你也可以有你的選擇,選擇什麼就相信什麼,別糾結,別慪氣。

我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時,開學才一周就是教師節,當時跟老師大概也就見過一面,話都沒說上兩句。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媽媽私下問我:要不要送禮?送什麼?猶豫之際,學校“謝絕家長送禮”的通知就下發到每家了。

記憶猶新啊,看到通知我還在想:學校啥意思?是不是在“考驗”我?

最後我什麼都沒送。

之後每一年教師節,學校都會發這樣一紙通知。

可能,或許,有人送了。但是並沒有老師給我女兒委屈受。

學校就是白紙黑字寫的那個意思:希望老師和學生的關係純粹一點。

倒是在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幾年下來彼此信任以後,大家對班集體的歸屬感更強了以後,我們很高興以幾盒點心、幾袋糖果、幾盆綠植聊表心意,這樣的禮物,老師跟同事、學生一起分享,都是溫馨的、得體的。

送禮沒人攔著你,但別想著送禮能解決一切問題

不排除有這樣一類情況:孩子確實有需要老師額外關照的地方。或許在低齡寶寶身上,這類情況更常見些。兩歲入託,如廁問題還解決不好,自小體弱多病,吃飯又慢又少……家長懇請老師對孩子多一分耐心、關心,也體諒老師的辛苦,願意送份禮物,兩情相知,問題不大。

但是有一種送禮,伴隨著不合理、不公平的訴求,認為老師應該按著你的意思來,為你的孩子破例去達到一些目的,送禮物不是表心意,是要把老師砸暈,弄不好其他孩子的利益還要跟著被犧牲掉,這就不合適了。

生活中也常見:舞跳得不好上臺演出也要站在前排正中;畫兒畫得不好也要進決賽,考試不達標也要參選三好生,還非選上不可……

只要嘗到了成功的果實,送禮就會變成送禮者的通行證。

每個人有他自己行走江湖的步法。江湖不是淨地。只想提醒三點:

★ 你放心把孩子交給一個眼睛只盯著禮物、只要收禮幹嘛都行的老師?而且我聽說柱子他爸送的禮物比你還貴呢,你咋辦?

★ 孩子越大越明顯,那就是求誰也不如他自己爭氣管用。放下對孩子和老師不切實際的要求,拿出一點精力,幫孩子找到適合他的位置,幫他把不足補上,哪怕是點滴進步,他被激發出的信心和火花,無價。問題到了眼前,只有送禮這一個招兒,懶政。

★ 在國內送禮送習慣了,有朝一日孩子留學海外,“行賄”是要接受處罰的。

答謝老師的辛苦付出,這個送禮可以有

帶過我女兒四年的幼稚園班主任,現在回到老家做一名全職媽媽。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千里之外的她就發朋友圈加油鼓勁兒,“看!合合長大了,多棒!”年節會給孩子買禮物快遞過來,手寫一封信附上。言語之間總是感念著多年前和我們相處的時光。

帶過她六年的小學班主任,一方面不斷鼓勵她力爭上游,一方面不斷提醒我要耐下心、沉住氣。直到合合上了初一,考試前她還發紅包,考好了再發一個紅包。上初一之後孩子們聚餐,她把大家帶回小學教室上了一節班會,聊聊誰有了進步,誰長了本事,誰當了班長。是一位能夠堅持不懈去感化孩子的老師。

作為媽媽,我不可能無動於衷。

旅遊回來給老師帶一份當地特產,看到可愛的寶寶裝,惦記著老師家的寶寶,這都不算事兒,更像是朋友相待。尤其是在她們都已經不教合合了的現在。

設身處地想想,我們收到禮物的那一刻,開心,還是因為得到了“你心裡有我”的確認吧?

最要不得的3種送禮思維

★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送禮收買老師。

不去瞭解老師的人品,不關注老師後續開展的工作,一上來就想把老師搞定。校園不是生意場,育人不是做生意,你體會一下。

★ 凡事上升到送禮一說。

孩子挨批評了,“因為咱家沒送禮。”別人家的孩子受表彰了,“他家給老師送禮了吧?”太俗!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你孩子挨批評的那張卷子你認真看了沒有?

★ 我送禮了,我就不用再搭理老師那套了。

有只要禮物就行的老師,也有想要贏得尊重、謀求職業發展的老師。不是說送禮了你就可以淩駕于老師之上。老師幫你帶孩子,需要得到你的支援,需要跟你有良性溝通。不管送沒送禮,謹記尊重老師。

文章轉自:家有大孩兒

文章作者:人稱王老師

少兒生活方式推廣者。專注於從身到心,從物質到精神,如何教好、養好“大孩子”。

對於正常的老師,也拿不出正常的信心,這不是個好現象。

★ 別人是誰?別人在哪兒?別人都送,我也不見得送。送也是自己想送。很奇怪,我一個七零後都不喜歡隨大流,八零後、九零後父母,按說應更具個性,更有勇氣,結果走的還是“別人都……所以我也……”的路子,在養孩子的問題上生怕自己“另類”,錯也要大夥兒一起錯。

★ 我聽過不止一個醫生說:不給紅包,我照樣看病,該怎麼看還怎麼看。我也聽過不止一個老師說:孩子好好做人,好好學習,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我選擇相信老師的話。這樣的選擇讓我心裡舒暢,跟老師關係好處,更能夠把精力放在怎麼提高孩子自身能力上。當然你也可以有你的選擇,選擇什麼就相信什麼,別糾結,別慪氣。

我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時,開學才一周就是教師節,當時跟老師大概也就見過一面,話都沒說上兩句。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媽媽私下問我:要不要送禮?送什麼?猶豫之際,學校“謝絕家長送禮”的通知就下發到每家了。

記憶猶新啊,看到通知我還在想:學校啥意思?是不是在“考驗”我?

最後我什麼都沒送。

之後每一年教師節,學校都會發這樣一紙通知。

可能,或許,有人送了。但是並沒有老師給我女兒委屈受。

學校就是白紙黑字寫的那個意思:希望老師和學生的關係純粹一點。

倒是在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幾年下來彼此信任以後,大家對班集體的歸屬感更強了以後,我們很高興以幾盒點心、幾袋糖果、幾盆綠植聊表心意,這樣的禮物,老師跟同事、學生一起分享,都是溫馨的、得體的。

送禮沒人攔著你,但別想著送禮能解決一切問題

不排除有這樣一類情況:孩子確實有需要老師額外關照的地方。或許在低齡寶寶身上,這類情況更常見些。兩歲入託,如廁問題還解決不好,自小體弱多病,吃飯又慢又少……家長懇請老師對孩子多一分耐心、關心,也體諒老師的辛苦,願意送份禮物,兩情相知,問題不大。

但是有一種送禮,伴隨著不合理、不公平的訴求,認為老師應該按著你的意思來,為你的孩子破例去達到一些目的,送禮物不是表心意,是要把老師砸暈,弄不好其他孩子的利益還要跟著被犧牲掉,這就不合適了。

生活中也常見:舞跳得不好上臺演出也要站在前排正中;畫兒畫得不好也要進決賽,考試不達標也要參選三好生,還非選上不可……

只要嘗到了成功的果實,送禮就會變成送禮者的通行證。

每個人有他自己行走江湖的步法。江湖不是淨地。只想提醒三點:

★ 你放心把孩子交給一個眼睛只盯著禮物、只要收禮幹嘛都行的老師?而且我聽說柱子他爸送的禮物比你還貴呢,你咋辦?

★ 孩子越大越明顯,那就是求誰也不如他自己爭氣管用。放下對孩子和老師不切實際的要求,拿出一點精力,幫孩子找到適合他的位置,幫他把不足補上,哪怕是點滴進步,他被激發出的信心和火花,無價。問題到了眼前,只有送禮這一個招兒,懶政。

★ 在國內送禮送習慣了,有朝一日孩子留學海外,“行賄”是要接受處罰的。

答謝老師的辛苦付出,這個送禮可以有

帶過我女兒四年的幼稚園班主任,現在回到老家做一名全職媽媽。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千里之外的她就發朋友圈加油鼓勁兒,“看!合合長大了,多棒!”年節會給孩子買禮物快遞過來,手寫一封信附上。言語之間總是感念著多年前和我們相處的時光。

帶過她六年的小學班主任,一方面不斷鼓勵她力爭上游,一方面不斷提醒我要耐下心、沉住氣。直到合合上了初一,考試前她還發紅包,考好了再發一個紅包。上初一之後孩子們聚餐,她把大家帶回小學教室上了一節班會,聊聊誰有了進步,誰長了本事,誰當了班長。是一位能夠堅持不懈去感化孩子的老師。

作為媽媽,我不可能無動於衷。

旅遊回來給老師帶一份當地特產,看到可愛的寶寶裝,惦記著老師家的寶寶,這都不算事兒,更像是朋友相待。尤其是在她們都已經不教合合了的現在。

設身處地想想,我們收到禮物的那一刻,開心,還是因為得到了“你心裡有我”的確認吧?

最要不得的3種送禮思維

★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送禮收買老師。

不去瞭解老師的人品,不關注老師後續開展的工作,一上來就想把老師搞定。校園不是生意場,育人不是做生意,你體會一下。

★ 凡事上升到送禮一說。

孩子挨批評了,“因為咱家沒送禮。”別人家的孩子受表彰了,“他家給老師送禮了吧?”太俗!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你孩子挨批評的那張卷子你認真看了沒有?

★ 我送禮了,我就不用再搭理老師那套了。

有只要禮物就行的老師,也有想要贏得尊重、謀求職業發展的老師。不是說送禮了你就可以淩駕于老師之上。老師幫你帶孩子,需要得到你的支援,需要跟你有良性溝通。不管送沒送禮,謹記尊重老師。

文章轉自:家有大孩兒

文章作者:人稱王老師

少兒生活方式推廣者。專注於從身到心,從物質到精神,如何教好、養好“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