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燥綜合征 中醫辨治心得

乾燥綜合征是一種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幹、眼幹、關節痛、反復腮腺腫大、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累及內臟。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為3%~4%,

女性多見。本病病因不清,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

乾燥綜合征在中醫學文獻中無相似的病名記載,現大多醫家認為可歸屬為“燥證”範疇。全國中醫痹病專業委員會所著《痹病論治學》,把合併關節疼痛者歸屬為“燥痹”,有臟腑損害者可稱之為“臟腑痹”,臨床多治以滋陰之品。筆者認為,在辨治本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滋陰之品多重濁黏膩,多用、久用,會有滋膩礙胃之虞。

要結合患者情況,佐以疏風通絡、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風化痰等藥物,時時顧護胃氣,才會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發病機理

乾燥綜合征,類屬中醫的“燥證”範疇,本病的病機關鍵在於“陰虛”,輕則肺胃陰傷,重則肝腎陰虧。多因素體陰虛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

陰血虧虛,津液枯涸,致使清竅、關節、經絡失於濡養。本病主要與肺、胃、肝、腎陰虛有關,病程日久,五臟皆可發病。

辨證要點

本病的辨證要點,是燥邪傷陰或津傷化燥,致多系統、多臟器受損,日久可由燥致痹。痹者,閉也,不通之意。故本病有臟腑氣機失調,經氣失其暢達,氣血運行澀滯的病理改變。臨床可見津虧失濡、陰虛發熱、燥瘀相搏或燥痰互結的特點。

辨表裡虛實 本病早期燥邪犯肺者,

起病急、病程短,多屬表屬實;而先天稟賦不足或失治誤治、久病及裡者,起病慢、病程較長,耗傷氣血津液、臟器受損,屬裡屬虛;久病裡虛者若內生痰濁瘀血,或複感外邪,則多屬虛實夾雜。

辨氣血津液 本病早期燥邪侵襲機體,多以肺衛表證為主,可損及津液,日久病及陰血,“津血同源”,出現血虛津虧的表現。後期出現氣血虧虛,又因氣虛無以行血可致氣滯血瘀之證。

若氣虛運化水濕不利、痰濁內生,複與瘀血搏結于皮下可見癭核;痹阻於經絡血脈可致麻木疼痛。

辨臟腑虧虛 肺開竅於鼻,主皮毛,主宣降氣機津液,肺陰受累則見乾咳、鼻幹、皮膚乾澀或咽幹不適;脾開竅於口,主四肢肌肉,為胃行其津液,故脾病則四肢不用,津不上承而致口幹,胃陰不足虛火上攻則口幹更甚,口舌生瘡易潰,腸道失潤則大便秘結;舌為心之苗,

心陰受損可見口舌乾燥,甚則灼痛,若心神失養則有心悸、失眠等證;肝開竅於目,主筋,主疏泄,肝陰虛則清竅筋脈失養而見眼幹少淚,視物模糊,肢體麻木,若疏泄失常,氣機不暢又可見氣滯血瘀的表現;腎藏精主骨,若腎陰不足則可見消瘦,腰膝酸軟,煩熱盜汗等證。

分型證治

燥邪犯肺 臨床表現為口鼻乾燥,眼幹少淚,牙齦腫痛,乾咳無痰或痰少黏稠,難以咯出,常伴發熱,周身酸楚,溲赤便結。舌幹紅,苔薄黃,脈細數。本證多見於乾燥綜合征早期。治以清燥潤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東加減。咳而口乾渴甚者,加玉竹、白芍、旋覆花(布包煎);口乾咽燥而疼痛者,加牛蒡子、玄參等;煩渴甚者,加玉竹、烏梅、石斛等;口苦而燥者,方中加沙參、枇杷葉;陰津過耗,口幹甚者,加石斛、玉竹、沙參。

肺胃津傷 臨床表現為口幹少津,唇舌破潰,易患感冒或咽幹口燥,乾咳少痰,可伴發熱、便秘,舌紅苔薄質幹,脈細數。治以清肺益胃,滋陰生津,方用沙參麥冬湯合竹葉石膏湯。胃熱燥盛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中脘痞滿脅痛者,加枳實、半夏、陳皮、延胡索;噁心欲吐者,加蘇梗(後下)、竹茹、旋覆花(布包煎);大便燥結難下者,加瓜蔞、炒枳實、火麻仁。

心脾兩虛 臨床表現為面黃少華,頭昏目澀,口幹鼻幹,疲乏無力,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肌膚毛髮枯燥,舌嫩紅少津,苔少,脈細。治以滋陰潤燥,養血安神,方用地梅四物湯合黃連阿膠湯。心中驚悸不安者,加生龍齒(先煎)、琥珀粉(分沖);心悸胸悶胸痛者,加丹參、瓜蔞、醋延胡索;心悸氣短者,加太子參、蓮子肉。

肝腎陰虛 臨床表現為眩暈耳鳴,口幹目澀,視物模糊,腰膝酸軟,形體瘦削,煩熱盜汗,少寐多夢,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本證多見於50歲以上女性或乾燥綜合征病情較重者。治以滋補肝腎,養陰生津,方用明目地黃丸合大補陰丸。

氣血瘀阻 臨床表現為口乾咽燥,眼幹目澀,皮膚枯糙,肌膚甲錯,可見結節紅斑、皮疹,腮腺腫大,四肢關節疼痛或活動不利,舌質暗,少津或有瘀點,脈細澀。本證多見於病情較重者。治以益氣活血,化痰祛瘀,方用大黃蟲丸加減。周身酸楚疼痛者,加忍冬藤、伸筋草、地龍;肩臂疼痛者,加威靈仙、片薑黃、赤白芍;肌肉酸楚疼痛者,加炒桑枝、地龍、絡石藤、丹參等;筋脈 動者,加赤芍、炙龜板(先煎)、生牡蠣(先煎)。

陰虛燥熱 臨床表現為眼幹目澀,口咽乾燥,面部炙熱,唇紅口幹,易於破潰,舌幹無津、無苔,舌質殷紅,脈細小而數。治以清熱涼血,養陰潤燥,方用犀角地黃東加減。

以上方劑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中醫治療,辯證施治很重要!

用藥注意事項

1.治療要重視本病的雙重性與複雜性,在生津增液、滋陰潤燥的同時,要結合患者的客觀情況,佐以疏風通絡、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風化痰等藥物,時時顧護胃氣。因滋陰之品,多重濁黏膩,多用、久用,不無滋膩礙脾之虞。

2.滋陰藥當屬改善病情的首要藥物。但中醫素有津液不得濡潤,因虛生燥,因燥生滯、生瘀之說,故滋陰生津的同時,亦應注重化滯、散瘀、祛除標實的一面。可使瘀去血活,氣機調暢,津液暢達。

3.活血化瘀之味,亦當用甘寒或苦微寒、辛苦溫之丹參、莪術、赤芍、丹皮、絲瓜絡等。若用溫熱之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等之類,其用量宜小,以免陰液未複而再損傷。大苦大寒之品,如非實熱,宜慎用、少用,以苦能化燥之故。

燥證,最重補血通絡活血,以通為補,是針對腺體閉塞而設立。此種閉塞基本病理病變為炎症增生,治以解毒化瘀。常重用白花蛇舌草、腫節風、忍冬藤、雞血藤;瘀久必有熱毒,應用些苦寒清瘀毒之藥如黃連、梔子、黃柏、知母、板藍根。

4.風藥宜用甘辛平、甘辛寒或辛苦平、辛苦微溫之品,此為風藥中之潤劑,既無傷陰之弊,又符合“辛以潤之”的經旨。如絲瓜絡、忍冬藤、絡石藤、豨薟草、桑枝、海桐皮、防風、青風藤、海風藤、天仙藤、伸筋草等,均有疏經活絡、宣痹止痛之功。

5.本病到了後期,多陰損及陽,形成氣陰兩虛、陰陽兩虛、正氣不足之證。當此之時,治宜益氣養陰,陰陽並調,大補氣血,扶正祛邪。若筋脈失榮,精虧髓空,骨、關節變形者,則養血榮筋,填精益髓,溫陽壯督,甚至蟲蟻搜剔等法均可用之。總之,治療方法要靈活達變,不可拘泥。

6.在治療過程中,食物療法的效果不容忽視。可囑患者常服百合、蓮子、銀耳、枸杞子,百合粥、鮮藕羅卜湯、菊花茶、決明子代茶等。

食療方

菠菜鴨蛋湯

配方菠菜50克,鴨蛋二隻。

制法鍋中加水煮沸放入攪勻的鴨蛋,等蛋白凝固時,放入洗淨的菠菜,稍煮,淋上麻油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

用法佐餐食用。

菊花羅漢果飲

配方白菊花9克,羅漢果一隻。

制法上二物放茶杯中,以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清熱潤肺明目。

用法每日一劑,不拘時頻飲。

玉露糕

配方天花粉10克,葛根10克,桔梗10克,綠豆粉500克,白糖250克。

制法將天花粉、葛根、桔梗切片烘乾,打成細末。將綠豆粉、白糖與藥末合勻,加水調濕,然後抖散放在打了油的飯盒內,上籠蒸約30分鐘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潤燥。

用法作點心食用。

花生粥

配方連衣花生4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花生連衣搗碎,與粳米、冰糖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煮粥。

功效健脾潤肺。

用法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涼拌荸薺蘿蔔絲

配方荸薺100克,白蘿蔔100克。

制法白蘿蔔去皮切絲,用鹽漬10分鐘,冷開水沖洗。荸薺去皮切絲,與白蘿蔔絲、調料生拌食用。

功效清熱潤肺。

用法佐餐食用。

歡迎加入qq群:540025101 吐槽party,一起嗨起來!

分型證治

燥邪犯肺 臨床表現為口鼻乾燥,眼幹少淚,牙齦腫痛,乾咳無痰或痰少黏稠,難以咯出,常伴發熱,周身酸楚,溲赤便結。舌幹紅,苔薄黃,脈細數。本證多見於乾燥綜合征早期。治以清燥潤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東加減。咳而口乾渴甚者,加玉竹、白芍、旋覆花(布包煎);口乾咽燥而疼痛者,加牛蒡子、玄參等;煩渴甚者,加玉竹、烏梅、石斛等;口苦而燥者,方中加沙參、枇杷葉;陰津過耗,口幹甚者,加石斛、玉竹、沙參。

肺胃津傷 臨床表現為口幹少津,唇舌破潰,易患感冒或咽幹口燥,乾咳少痰,可伴發熱、便秘,舌紅苔薄質幹,脈細數。治以清肺益胃,滋陰生津,方用沙參麥冬湯合竹葉石膏湯。胃熱燥盛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中脘痞滿脅痛者,加枳實、半夏、陳皮、延胡索;噁心欲吐者,加蘇梗(後下)、竹茹、旋覆花(布包煎);大便燥結難下者,加瓜蔞、炒枳實、火麻仁。

心脾兩虛 臨床表現為面黃少華,頭昏目澀,口幹鼻幹,疲乏無力,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肌膚毛髮枯燥,舌嫩紅少津,苔少,脈細。治以滋陰潤燥,養血安神,方用地梅四物湯合黃連阿膠湯。心中驚悸不安者,加生龍齒(先煎)、琥珀粉(分沖);心悸胸悶胸痛者,加丹參、瓜蔞、醋延胡索;心悸氣短者,加太子參、蓮子肉。

肝腎陰虛 臨床表現為眩暈耳鳴,口幹目澀,視物模糊,腰膝酸軟,形體瘦削,煩熱盜汗,少寐多夢,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本證多見於50歲以上女性或乾燥綜合征病情較重者。治以滋補肝腎,養陰生津,方用明目地黃丸合大補陰丸。

氣血瘀阻 臨床表現為口乾咽燥,眼幹目澀,皮膚枯糙,肌膚甲錯,可見結節紅斑、皮疹,腮腺腫大,四肢關節疼痛或活動不利,舌質暗,少津或有瘀點,脈細澀。本證多見於病情較重者。治以益氣活血,化痰祛瘀,方用大黃蟲丸加減。周身酸楚疼痛者,加忍冬藤、伸筋草、地龍;肩臂疼痛者,加威靈仙、片薑黃、赤白芍;肌肉酸楚疼痛者,加炒桑枝、地龍、絡石藤、丹參等;筋脈 動者,加赤芍、炙龜板(先煎)、生牡蠣(先煎)。

陰虛燥熱 臨床表現為眼幹目澀,口咽乾燥,面部炙熱,唇紅口幹,易於破潰,舌幹無津、無苔,舌質殷紅,脈細小而數。治以清熱涼血,養陰潤燥,方用犀角地黃東加減。

以上方劑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中醫治療,辯證施治很重要!

用藥注意事項

1.治療要重視本病的雙重性與複雜性,在生津增液、滋陰潤燥的同時,要結合患者的客觀情況,佐以疏風通絡、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風化痰等藥物,時時顧護胃氣。因滋陰之品,多重濁黏膩,多用、久用,不無滋膩礙脾之虞。

2.滋陰藥當屬改善病情的首要藥物。但中醫素有津液不得濡潤,因虛生燥,因燥生滯、生瘀之說,故滋陰生津的同時,亦應注重化滯、散瘀、祛除標實的一面。可使瘀去血活,氣機調暢,津液暢達。

3.活血化瘀之味,亦當用甘寒或苦微寒、辛苦溫之丹參、莪術、赤芍、丹皮、絲瓜絡等。若用溫熱之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等之類,其用量宜小,以免陰液未複而再損傷。大苦大寒之品,如非實熱,宜慎用、少用,以苦能化燥之故。

燥證,最重補血通絡活血,以通為補,是針對腺體閉塞而設立。此種閉塞基本病理病變為炎症增生,治以解毒化瘀。常重用白花蛇舌草、腫節風、忍冬藤、雞血藤;瘀久必有熱毒,應用些苦寒清瘀毒之藥如黃連、梔子、黃柏、知母、板藍根。

4.風藥宜用甘辛平、甘辛寒或辛苦平、辛苦微溫之品,此為風藥中之潤劑,既無傷陰之弊,又符合“辛以潤之”的經旨。如絲瓜絡、忍冬藤、絡石藤、豨薟草、桑枝、海桐皮、防風、青風藤、海風藤、天仙藤、伸筋草等,均有疏經活絡、宣痹止痛之功。

5.本病到了後期,多陰損及陽,形成氣陰兩虛、陰陽兩虛、正氣不足之證。當此之時,治宜益氣養陰,陰陽並調,大補氣血,扶正祛邪。若筋脈失榮,精虧髓空,骨、關節變形者,則養血榮筋,填精益髓,溫陽壯督,甚至蟲蟻搜剔等法均可用之。總之,治療方法要靈活達變,不可拘泥。

6.在治療過程中,食物療法的效果不容忽視。可囑患者常服百合、蓮子、銀耳、枸杞子,百合粥、鮮藕羅卜湯、菊花茶、決明子代茶等。

食療方

菠菜鴨蛋湯

配方菠菜50克,鴨蛋二隻。

制法鍋中加水煮沸放入攪勻的鴨蛋,等蛋白凝固時,放入洗淨的菠菜,稍煮,淋上麻油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

用法佐餐食用。

菊花羅漢果飲

配方白菊花9克,羅漢果一隻。

制法上二物放茶杯中,以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清熱潤肺明目。

用法每日一劑,不拘時頻飲。

玉露糕

配方天花粉10克,葛根10克,桔梗10克,綠豆粉500克,白糖250克。

制法將天花粉、葛根、桔梗切片烘乾,打成細末。將綠豆粉、白糖與藥末合勻,加水調濕,然後抖散放在打了油的飯盒內,上籠蒸約30分鐘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潤燥。

用法作點心食用。

花生粥

配方連衣花生4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花生連衣搗碎,與粳米、冰糖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煮粥。

功效健脾潤肺。

用法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涼拌荸薺蘿蔔絲

配方荸薺100克,白蘿蔔100克。

制法白蘿蔔去皮切絲,用鹽漬10分鐘,冷開水沖洗。荸薺去皮切絲,與白蘿蔔絲、調料生拌食用。

功效清熱潤肺。

用法佐餐食用。

歡迎加入qq群:540025101 吐槽party,一起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