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來看看眉山東坡區這群留守兒童的心願吧

團委工作人員看望小羅。

小羅:希望能和父親通一次電話

在太和鎮仙橋村的馬路上,有一間白色的小房子,小羅與小小羅倆姐妹就住在這裡。春節期間,鎮政府領導來到她們家中,送來了節日的慰問,並買了一些生活用品。

四年內,小羅的母親和爺爺相繼離開了人世,只留下奶奶和父親帶著姐妹倆。2016年,父親為了維持生計遠赴阿爾及利亞工作,整整一年都不曾回家,見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我和妹妹都很想爸爸,因為平時住校,

只有週末才能和爸爸通一次電話,就算只有一次,我都覺得很幸福。”小羅說,父親的歸來,成了姐妹倆最大的期盼,“希望父親能夠早點回家,明年過年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圍坐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了。”

奶奶給小涵看爸爸媽媽照片。

小涵:希望爺爺奶奶陪我長大

在太和鎮龍石村的一間平房裡,2歲的小涵(化名)正在用小手指指著隔了一層玻璃的相片,奶奶教她喊爸爸和媽媽,她才惜字如金地吐出這兩個詞。

今年年初,村主任帶上了新買的小書包和生活用品去到了小涵的家中。村主任告訴記者,因為小涵的特殊情況,鄉政府對他們都很關心,每年都會送去慰問品。當奶奶將小涵抱在懷裡的時候,這個2歲的孩子眼裡卻透露著對外界的排斥,

皺眉、低頭、沉默不語。

小涵是非婚生育的孩子,兩年前,母親生下她就遠走他鄉,偶爾才會回來看她一眼,父親因為違法進了監獄。家裡唯一的頂樑柱便是年老的爺爺,但在去年爺爺不幸患上了腿部殘疾……

小涵原本生性乖巧,鄰里鄉親都很喜歡她,經常給她帶好吃的。沒想到的是,一年前小涵開始有了變化,變得內向、不願與人交談,就連平日裡最關切的鄰居都著實為她擔憂。

“不管條件再艱苦,我也會把她養大成人。”小涵的奶奶說。

鎮團委: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

“我覺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教導,很多父母把子女留下,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影響,我真的希望在外打工的父母多陪伴在家的子女,讓他們真正感受家的存在。”太和鎮團委書記趙穎說。

近年來,東坡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每年都會組織開展“新年心願·青春微力量”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每到新學期,相關部門也會通過送“開學大禮包”、“助學金”等方式説明貧困留守學生……一系列關愛活動中,不少留守兒童實現了願望,也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

留守兒童不僅僅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更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願社會用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採訪手記

他們沒有光鮮的衣著,沒有優越的家境,但卻有著和同齡人一樣的心聲,渴望著親情,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在社會中,像小羅和小涵這樣的留守兒童正在日益增多,這一特殊群體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作為父母要盡可能抽時間來陪伴孩子,在他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學校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貼近孩子的心靈,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給予寬容的胸懷看待留守兒童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人生道路上發展;而作為社會這一大舞臺,更要搭建平臺,讓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找到奉獻自我價值的機會。

關愛留守兒童,用愛心鑄就夢想,留守一份真情,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

但卻有著和同齡人一樣的心聲,渴望著親情,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在社會中,像小羅和小涵這樣的留守兒童正在日益增多,這一特殊群體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作為父母要盡可能抽時間來陪伴孩子,在他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學校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貼近孩子的心靈,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給予寬容的胸懷看待留守兒童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人生道路上發展;而作為社會這一大舞臺,更要搭建平臺,讓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找到奉獻自我價值的機會。

關愛留守兒童,用愛心鑄就夢想,留守一份真情,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