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貴經濟學家任澤平:未來3年股市樓市的預判 “我是少數派”

近日,一封人事任命通知刷爆了朋友圈。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親自簽發,

知名經濟分析師任澤平月薪125萬元入職恒大集團,擔任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

見過任澤平好幾次。其貌不揚,個子不高,但真正敢說,而且說得特別接地氣,所以很快脫穎而出,成為網紅經濟學家。當然,也拿到了與網紅匹配的薪水。按照馬雲的點評,一個月掙一兩百萬薪水那是相當高興的,但是一個月掙一、二十個億的人,

是很難受的。沒辦法,這也是命。

初識時,任澤平還在國泰君安證券任首席宏觀分析師、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等,最近三年在新財富分析師排名中,他都位居宏觀經濟前三甲。後來與國泰另一位經濟學家撕逼,他憤而出走,因為他的邏輯是:得看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力。

這樣的耿直BOY,果然在方正證券也沒呆多久。你別說,他去恒大真的很合適。第一,他拓展了首席經濟學家的薪水空間;第二,

他開闢了首席經濟學家的任職新方向;第三,他可能即將帶動一批首席經濟學家奔赴實業。

而與恒大許老闆而言,也是很好的選擇啊,畢竟,這樣的薪水,你們以為很高,所得稅都一時算不清楚。但相比當年許老闆請的那些球星,還是頗為便宜的啊。再說,’風險也比球星小,何樂而不為?依照任澤平的性格,他是很在乎個人貢獻力的。

下面談談個人投資者可能從任澤平這裡得到什麼。

這位大神,不僅在2014年股市低迷時成功預告了上證指數破5000點,也提出過“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新週期”等頗讓市場震動的觀點。

而另一個資料統計顯示,在牛市期間,任澤平對市場方向做出明確判斷有15次,其中14次判斷基本正確,

總體準確率達93.33%。但2015年下半年,任澤平對市場走勢提出明確看法共有13次,其中僅6次判斷正確,剩餘7次均出現錯誤,準確率降至46.15%。他自己也說,沒有股神。

在聽過的他的幾場演講中,其實大部分也是重複他的觀點,也是,一個人的觀點不能老變,所以不可能時時常新。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看法、觀點、邏輯思維的體系。至於能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又要看他的學習能力和是否勤奮。有時候,太堅持自我,執,也會害了自己。

這次離職方正證券前,任澤平接受了秦朔的邀約,在喜馬拉雅FM的直播間裡,談了一些備受關注的話題,他說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這倒也是,拿著百萬月薪,不樂觀也樂觀了。不過還是先看看他的幾個論斷:關於你的錢未來是否還會縮水,關於房價拐點何時到來,關於你所知道的一切流行的,卻可能是錯誤的觀點判斷。

感謝秦朔朋友圈的採訪,以下是我們的整理版本,他從宏觀大局到A股、房地產,最後談到資產配置:

1、中國可能10年左右改寫世界經濟版圖

現在美國的GDP大致占全球的25%左右,中國大致占14到15%。但是有一點大家留意,中國的經濟增速比美國要高。美國現在年均增長2%左右,現在中國增速換擋以後,每年也有6%左右的增長,是美國增速的三倍。那麼大致用10到1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經濟的總量超過美國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再過15年左右的時間,10-2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將會重新改寫整個世界的經濟版圖、話語權版圖、治理格局,將會帶來一個深刻的變化。

第二個從人均。中國有將近14億人,美國是3.2億人,我們現在人均GDP大約是8000多,不到9000,美國現在人均GDP大約是5萬美元左右。雖然只要我們在發展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順利推動,總量超過美國指日可待。但對此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因為在人均方面我們跟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們繼續推動我們的改革開放,需要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包括這一次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的發展階段,當然,發展、增長只是一個工具,最終的目的是十九大報告裡講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2、中國正在進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

當很多海外的這個經濟學家或者觀察家還在講中國是一個投資主導、工業化為主的經濟體的時候,其實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時代正在到來,就是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比如說今年我們服務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0%了,已經超過了我們的第二產業和工業,那麼還有就是說我們今年的消費的增速是10.5%,也超過了投資6到7%的增速,這些現象其實都是這個時代發展階段的一個必然產物。

其次,我們既然進入到一個消費主導的、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經濟發展階段,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看到這裡蘊藏著巨大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有14億人,美國3.2億人,日本1.3億人,整個歐元區也不過5.1億人,最大的歐洲經濟體8000萬人——德國。全球也不過70億人,中國就14億人,所以中國的發展到一個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它所蘊藏的投資機會是巨大的,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經濟學上講消費升級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解決溫飽問題,第二個階段就是耐用品,就電子、家電、洗衣機、冰箱等,第三個階段是解決住行問題,就是汽車地產2000年以後爆發式增長,當大家有車有房家裡有耐用品以後,追求什麼?買健康買快樂,追求品質、美好生活,也包括財富管理。

3、走在市場前面的“戰略性看多”

人的智慧或者人的成長,最重要的是歷練。

我從事過學術研究,在國務院智庫也做過五年公共政策研究,現在下海這三年來,對我來說每個過程都是學習。

所以說我覺得我們國內的很多研究,它不接地氣,動不動就指點江山、指導企業發展、指導技術發展,我覺得一定要去多去聽一聽,多去看一看。我這幾年下海,這三年我飛行的里程4萬公里,270多次,所以我經常調研,向不同的人學習,向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向我們同行,向所有的這些人進行學習,我覺得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就是談到這個證券市場上的判斷,我覺得人還是要有信仰。你要相信,要堅持獨立客觀的這種立場,不要隨波逐流,比如說14年的5000點不是夢,15年的一線房價翻一倍,今年的新週期,在一開始提出來的時候都是少數派,引發了市場的、業內的震動,一片的譁然和反對,但事後都被驗證,為什麼呢?我有一個粗淺的看法,實際上證券研究在大的拐點上,你要相信大多數人可能是錯的,大多數人可能就是羊群效應、隨波逐流,所以說呢你敢於與眾不同,敢於堅持獨立客觀的判斷,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巴菲特講,巴菲特是靠炒股票成了首富了,而且世界首富,他其實投資理念就是一句話嘛,在別人恐慌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慌。別人是誰?是大眾,我是誰?我是少數派對吧。所以我覺得這些觀念就是第一要學習,第二個內心要修煉。

我個人喜歡看大的方向,這個時代是前進的,中國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發展的問題,就是我機體、恢復力還是很強的。你想中國面臨這些問題,你要對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比如說日本、歐洲的這種社會,他可能就折騰不起,中國的這種自我修復力就非常強,所以你看到了這些問題,但是你沒有看到另一面,他的這種糾錯能力,他的這種彈性,他的這種活力對吧?

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你信仰什麼你就能看到,你看到的是希望,你就能看到希望。你看到的是黑暗,你就看到的是黑暗。你信仰上帝,你就看到了上帝,你信仰愛情,你就能看到愛情。

同樣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我覺得機會始終存在,千萬不要以為牛市才樂觀,不是的。在這種震盪市裡面可以是結構性的行情。然後呢你比如說這個大宗商品價格跌,你可以做空啊,對吧,你可以買期貨反向做,所以總是有機會的。這個世界的競爭法則是什麼?是物競天擇對吧。世界競爭的結果就是世界是屬於樂觀主義者的。所有的物種都是最終是誰更加強壯誰更加樂觀、誰更代表這種時代的方向的,是倖存下來的,我覺得這是一種信仰。

4、A股不完全反應中國經濟

我對A股看法是這樣,第一個要留意市場環境變了,前幾年就是講故事、炒主題,各種違規,我覺得你要深刻瞭解中國資本市場底層的制度框架正在發生一個系統性的變化,比如說監管越來越嚴,講故事進行各種套利這個是不被允許的。

第二個就是我深港通滬港通,明年納入MSCI以後更加開放,對內制度越來越規範,對外越來越開放,這就導致了整個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我覺得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說前幾年主要是靠貨幣放水,靠改革預期等等推動的行情,基本面是沒有支撐的,因為14、15年經濟是在下滑的,但是在今年經過10、15年經濟單邊下滑以後,在16年到17年中國經濟L型築底,再加上供給側改革,供給的出清,企業盈利開始改善,所以說呢今年講故事不行了,必須講基本面。所以我覺得帶來這些這個從制度結構,到這種投資邏輯的這種變化,所以說你看今年推的消費週期金融是真成長,先進製造都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我們也一直提示,今年要留意這種風格的切換。那麼對於明年呢我覺得只要大的邏輯沒有變化,我們繼續推那些基本面比較扎實,然後性價比比較高的板塊。

今年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A股不完全反應中國經濟,我們很多新經濟是在海外上市,如果把騰訊阿裡都放進來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代表中國經濟,包括傳統的包括新經濟都是漲的,只要它基本面好,所以不能完全講就是新經濟,今年就是執掌了傳統經濟,沒啥新經濟,就是說我覺得是因為完整的代表中國經濟的這些股票,那些優質的公司,我覺得都還是表現不錯的,大浪淘沙,洗盡鉛華,那剩下的這些公司他就是好,對不對。當然還有一些過去這幾年,圈錢融資的、拿PPT融資的,我覺得它必將價值回歸,就是你真實做事的,那就會被市場認可,講故事的,圈錢的,這種想短平快的就被市場懲罰,我覺得這個是市場一個良性的回歸。

5、為什麼很多人對房地產看錯?

房地產這個話題其實大家非常關注,爭議也非常多。我是研究了17年,宏觀研究了十年房地產。坦率講,我覺得這個市場上能把房地產說清楚的人屈指可數,甚至大部分流行的觀點,你發現都是錯的。

我不僅研究房地產,我還是有操盤經驗的。為什麼很多人對房地產看錯呢?

我覺得第一個是不瞭解政策。比如說當我們很多人講房地產市場的時候,誰告訴你房地產就是一個市場?中國土地供給都是管制的,市場起碼是要有供求的對吧?分析的邏輯框架就錯了,還在那分析什麼?所以那麼多人過去十多年不停在看空,結果漲成這樣對吧,所以說你首先要瞭解政策。

第二個不要試圖用單一邏輯來解釋。比如說大家經常講中國要人口老齡化了,所以房價漲不動了。老齡化這個話題講了多少年了,房價還是無畏無懼地上漲。

究竟怎麼來理解房地產?我大致試圖建立一個框架,判斷房地產,包括怎麼判斷價格,投資、銷售。我這十年的研究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叫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長期來說人口流入的地方有潛力,因為人才是房子的最終需求,人都跑了,這個地方房地產肯定沒有投資價值長期來說。短期炒一把,後來會跌得很慘了,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人流入的、最近這兩年沒供地的,那更有投資前景了。

在我們的城市規劃裡,有一句話十年沒變,叫控制大城市規模、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區域均衡發展。你好好琢磨他這句話,控制大的,重點發展小的,但事實上你看人是怎麼流動的呢?人是從東北西北包括中小城市向大的都市圈流入,人來到了大的都市圈,而你要控制它的規模怎麼辦?不供地。他人來了,你不供地那價格怎麼走?暴漲。

所以這一次十九大也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我其實比較建議未來要重點發展大都市圈,因為你看從上百年來城市化的經驗,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基本的規律就是人往大的都市圈遷移,因為大的都市圈更節約土地,更節約資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為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這是一種文明。你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讓人來,不讓他享受城市的文明,這是反文明的。

我的觀點一直都旗幟鮮明,就是簡潔而鮮明。為什麼?因為我對我自己對我團隊的要求,就是所有研究第一要實戰,第二個要負責。

所以對於房地產市場我的觀點也非常明確,當很多人問你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怎麼看的時候,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因為房地產永遠是一個區域市場。比如說過去的兩年北京上海房價翻了一倍,東北房價沒漲啊。所以搞開發的人永遠記住,房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地段。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是地段,所以判斷房地產市場永遠也要記得它是有區域屬性的。

那麼按照我的框架就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那麼從長期來說人口流入的,什麼人流入啊?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帶著夢想來;還有那些財富淨值人士,他帶著財富來這個地方,它有活力,它有希望,那這個地方房地產市場它未來就是有潛力的。

6、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我覺得人一定要真誠,忽悠別人最終忽悠是自己和你的職業生命。所以我覺得一定要真誠,錯了要勇於面對,正確了也不要沾沾自喜,要不斷學習,要自我進化,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吧。

第二個,因為我是一名宏觀分析師,我的長處是做大類資產配置。比如說17、18年炒股票,19、20年買房。然後炒股票,17、18年炒有基本面的股票。19、20年買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這是我的建議。

另外,我對海外投資的答案很明確。

第一,我密切關注研究學習海外市場;

第二,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14億人市場,過去一年百分之十幾,現在也有6到7,名義GDP今年有11。這麼大的市場,這麼高的成長,在中國,你掙不到錢你都找不到投資機會,你還到國外去走?人家都來我們這尋找中國的機會,和中國市場一起成長。我們跑到他那個地方人口老齡化一年增長2%,有什麼意思對吧,我覺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我對中國的經濟改革轉型前景我堅定看好。

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一下,第一呢——投資有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要理性。

第二個呢,投資是一個比較個人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說個人需要有一個修煉,就是要有自己的一個看法、觀點、體系、思維的方式。

第三個,投資,很多人把它理解為積累財富。我的理解是——人的價值還是取決於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我覺得還是要不忘初心,就是要感恩這個時代給我們提供的機會,最終你所有的工作、你所有的成就都是時代給的,所以你要回饋時代,要為時代為社會作出貢獻,所謂王陽明講的:此心光明致良知,這樣的話,你心裡做什麼都是很踏實的。

有時候,太堅持自我,執,也會害了自己。

這次離職方正證券前,任澤平接受了秦朔的邀約,在喜馬拉雅FM的直播間裡,談了一些備受關注的話題,他說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這倒也是,拿著百萬月薪,不樂觀也樂觀了。不過還是先看看他的幾個論斷:關於你的錢未來是否還會縮水,關於房價拐點何時到來,關於你所知道的一切流行的,卻可能是錯誤的觀點判斷。

感謝秦朔朋友圈的採訪,以下是我們的整理版本,他從宏觀大局到A股、房地產,最後談到資產配置:

1、中國可能10年左右改寫世界經濟版圖

現在美國的GDP大致占全球的25%左右,中國大致占14到15%。但是有一點大家留意,中國的經濟增速比美國要高。美國現在年均增長2%左右,現在中國增速換擋以後,每年也有6%左右的增長,是美國增速的三倍。那麼大致用10到1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經濟的總量超過美國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再過15年左右的時間,10-2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將會重新改寫整個世界的經濟版圖、話語權版圖、治理格局,將會帶來一個深刻的變化。

第二個從人均。中國有將近14億人,美國是3.2億人,我們現在人均GDP大約是8000多,不到9000,美國現在人均GDP大約是5萬美元左右。雖然只要我們在發展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順利推動,總量超過美國指日可待。但對此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因為在人均方面我們跟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們繼續推動我們的改革開放,需要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包括這一次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的發展階段,當然,發展、增長只是一個工具,最終的目的是十九大報告裡講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2、中國正在進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

當很多海外的這個經濟學家或者觀察家還在講中國是一個投資主導、工業化為主的經濟體的時候,其實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時代正在到來,就是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比如說今年我們服務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0%了,已經超過了我們的第二產業和工業,那麼還有就是說我們今年的消費的增速是10.5%,也超過了投資6到7%的增速,這些現象其實都是這個時代發展階段的一個必然產物。

其次,我們既然進入到一個消費主導的、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經濟發展階段,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看到這裡蘊藏著巨大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有14億人,美國3.2億人,日本1.3億人,整個歐元區也不過5.1億人,最大的歐洲經濟體8000萬人——德國。全球也不過70億人,中國就14億人,所以中國的發展到一個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它所蘊藏的投資機會是巨大的,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經濟學上講消費升級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解決溫飽問題,第二個階段就是耐用品,就電子、家電、洗衣機、冰箱等,第三個階段是解決住行問題,就是汽車地產2000年以後爆發式增長,當大家有車有房家裡有耐用品以後,追求什麼?買健康買快樂,追求品質、美好生活,也包括財富管理。

3、走在市場前面的“戰略性看多”

人的智慧或者人的成長,最重要的是歷練。

我從事過學術研究,在國務院智庫也做過五年公共政策研究,現在下海這三年來,對我來說每個過程都是學習。

所以說我覺得我們國內的很多研究,它不接地氣,動不動就指點江山、指導企業發展、指導技術發展,我覺得一定要去多去聽一聽,多去看一看。我這幾年下海,這三年我飛行的里程4萬公里,270多次,所以我經常調研,向不同的人學習,向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向我們同行,向所有的這些人進行學習,我覺得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就是談到這個證券市場上的判斷,我覺得人還是要有信仰。你要相信,要堅持獨立客觀的這種立場,不要隨波逐流,比如說14年的5000點不是夢,15年的一線房價翻一倍,今年的新週期,在一開始提出來的時候都是少數派,引發了市場的、業內的震動,一片的譁然和反對,但事後都被驗證,為什麼呢?我有一個粗淺的看法,實際上證券研究在大的拐點上,你要相信大多數人可能是錯的,大多數人可能就是羊群效應、隨波逐流,所以說呢你敢於與眾不同,敢於堅持獨立客觀的判斷,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巴菲特講,巴菲特是靠炒股票成了首富了,而且世界首富,他其實投資理念就是一句話嘛,在別人恐慌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慌。別人是誰?是大眾,我是誰?我是少數派對吧。所以我覺得這些觀念就是第一要學習,第二個內心要修煉。

我個人喜歡看大的方向,這個時代是前進的,中國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發展的問題,就是我機體、恢復力還是很強的。你想中國面臨這些問題,你要對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比如說日本、歐洲的這種社會,他可能就折騰不起,中國的這種自我修復力就非常強,所以你看到了這些問題,但是你沒有看到另一面,他的這種糾錯能力,他的這種彈性,他的這種活力對吧?

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你信仰什麼你就能看到,你看到的是希望,你就能看到希望。你看到的是黑暗,你就看到的是黑暗。你信仰上帝,你就看到了上帝,你信仰愛情,你就能看到愛情。

同樣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我覺得機會始終存在,千萬不要以為牛市才樂觀,不是的。在這種震盪市裡面可以是結構性的行情。然後呢你比如說這個大宗商品價格跌,你可以做空啊,對吧,你可以買期貨反向做,所以總是有機會的。這個世界的競爭法則是什麼?是物競天擇對吧。世界競爭的結果就是世界是屬於樂觀主義者的。所有的物種都是最終是誰更加強壯誰更加樂觀、誰更代表這種時代的方向的,是倖存下來的,我覺得這是一種信仰。

4、A股不完全反應中國經濟

我對A股看法是這樣,第一個要留意市場環境變了,前幾年就是講故事、炒主題,各種違規,我覺得你要深刻瞭解中國資本市場底層的制度框架正在發生一個系統性的變化,比如說監管越來越嚴,講故事進行各種套利這個是不被允許的。

第二個就是我深港通滬港通,明年納入MSCI以後更加開放,對內制度越來越規範,對外越來越開放,這就導致了整個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我覺得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說前幾年主要是靠貨幣放水,靠改革預期等等推動的行情,基本面是沒有支撐的,因為14、15年經濟是在下滑的,但是在今年經過10、15年經濟單邊下滑以後,在16年到17年中國經濟L型築底,再加上供給側改革,供給的出清,企業盈利開始改善,所以說呢今年講故事不行了,必須講基本面。所以我覺得帶來這些這個從制度結構,到這種投資邏輯的這種變化,所以說你看今年推的消費週期金融是真成長,先進製造都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我們也一直提示,今年要留意這種風格的切換。那麼對於明年呢我覺得只要大的邏輯沒有變化,我們繼續推那些基本面比較扎實,然後性價比比較高的板塊。

今年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A股不完全反應中國經濟,我們很多新經濟是在海外上市,如果把騰訊阿裡都放進來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代表中國經濟,包括傳統的包括新經濟都是漲的,只要它基本面好,所以不能完全講就是新經濟,今年就是執掌了傳統經濟,沒啥新經濟,就是說我覺得是因為完整的代表中國經濟的這些股票,那些優質的公司,我覺得都還是表現不錯的,大浪淘沙,洗盡鉛華,那剩下的這些公司他就是好,對不對。當然還有一些過去這幾年,圈錢融資的、拿PPT融資的,我覺得它必將價值回歸,就是你真實做事的,那就會被市場認可,講故事的,圈錢的,這種想短平快的就被市場懲罰,我覺得這個是市場一個良性的回歸。

5、為什麼很多人對房地產看錯?

房地產這個話題其實大家非常關注,爭議也非常多。我是研究了17年,宏觀研究了十年房地產。坦率講,我覺得這個市場上能把房地產說清楚的人屈指可數,甚至大部分流行的觀點,你發現都是錯的。

我不僅研究房地產,我還是有操盤經驗的。為什麼很多人對房地產看錯呢?

我覺得第一個是不瞭解政策。比如說當我們很多人講房地產市場的時候,誰告訴你房地產就是一個市場?中國土地供給都是管制的,市場起碼是要有供求的對吧?分析的邏輯框架就錯了,還在那分析什麼?所以那麼多人過去十多年不停在看空,結果漲成這樣對吧,所以說你首先要瞭解政策。

第二個不要試圖用單一邏輯來解釋。比如說大家經常講中國要人口老齡化了,所以房價漲不動了。老齡化這個話題講了多少年了,房價還是無畏無懼地上漲。

究竟怎麼來理解房地產?我大致試圖建立一個框架,判斷房地產,包括怎麼判斷價格,投資、銷售。我這十年的研究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叫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長期來說人口流入的地方有潛力,因為人才是房子的最終需求,人都跑了,這個地方房地產肯定沒有投資價值長期來說。短期炒一把,後來會跌得很慘了,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人流入的、最近這兩年沒供地的,那更有投資前景了。

在我們的城市規劃裡,有一句話十年沒變,叫控制大城市規模、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區域均衡發展。你好好琢磨他這句話,控制大的,重點發展小的,但事實上你看人是怎麼流動的呢?人是從東北西北包括中小城市向大的都市圈流入,人來到了大的都市圈,而你要控制它的規模怎麼辦?不供地。他人來了,你不供地那價格怎麼走?暴漲。

所以這一次十九大也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我其實比較建議未來要重點發展大都市圈,因為你看從上百年來城市化的經驗,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基本的規律就是人往大的都市圈遷移,因為大的都市圈更節約土地,更節約資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為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這是一種文明。你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讓人來,不讓他享受城市的文明,這是反文明的。

我的觀點一直都旗幟鮮明,就是簡潔而鮮明。為什麼?因為我對我自己對我團隊的要求,就是所有研究第一要實戰,第二個要負責。

所以對於房地產市場我的觀點也非常明確,當很多人問你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怎麼看的時候,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因為房地產永遠是一個區域市場。比如說過去的兩年北京上海房價翻了一倍,東北房價沒漲啊。所以搞開發的人永遠記住,房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地段。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是地段,所以判斷房地產市場永遠也要記得它是有區域屬性的。

那麼按照我的框架就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那麼從長期來說人口流入的,什麼人流入啊?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帶著夢想來;還有那些財富淨值人士,他帶著財富來這個地方,它有活力,它有希望,那這個地方房地產市場它未來就是有潛力的。

6、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我覺得人一定要真誠,忽悠別人最終忽悠是自己和你的職業生命。所以我覺得一定要真誠,錯了要勇於面對,正確了也不要沾沾自喜,要不斷學習,要自我進化,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吧。

第二個,因為我是一名宏觀分析師,我的長處是做大類資產配置。比如說17、18年炒股票,19、20年買房。然後炒股票,17、18年炒有基本面的股票。19、20年買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這是我的建議。

另外,我對海外投資的答案很明確。

第一,我密切關注研究學習海外市場;

第二,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14億人市場,過去一年百分之十幾,現在也有6到7,名義GDP今年有11。這麼大的市場,這麼高的成長,在中國,你掙不到錢你都找不到投資機會,你還到國外去走?人家都來我們這尋找中國的機會,和中國市場一起成長。我們跑到他那個地方人口老齡化一年增長2%,有什麼意思對吧,我覺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我對中國的經濟改革轉型前景我堅定看好。

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一下,第一呢——投資有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要理性。

第二個呢,投資是一個比較個人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說個人需要有一個修煉,就是要有自己的一個看法、觀點、體系、思維的方式。

第三個,投資,很多人把它理解為積累財富。我的理解是——人的價值還是取決於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我覺得還是要不忘初心,就是要感恩這個時代給我們提供的機會,最終你所有的工作、你所有的成就都是時代給的,所以你要回饋時代,要為時代為社會作出貢獻,所謂王陽明講的:此心光明致良知,這樣的話,你心裡做什麼都是很踏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