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億砸MCN,2018年的微博還有哪些機會?

搶奪內容,搶奪使用者,搶奪流量……這是內容平臺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上個月,在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的身後打出“上頭條,漲粉絲”的口號,不僅推出“千人百萬粉”計畫,

還宣佈“10億元補貼悟空問答”。

這是今日頭條的打法,精通演算法之餘,希望用社交構築起新的內容壁壘。

CEO王高飛講了很多,但最終被媒體集中報導呈現的,還是那句“30億砸MCN”。

不過,漂亮的資料之餘,還有一個細微的插曲。

機構內容玩家的福音

還是散戶的噩耗?

這是昨天V峰會的重頭戲。

在傭金分成比例上,個人帳號可獲得總傭金的 45%,而擁有 3 個這樣個人帳號的 MCN 機構可以獲得傭金的 60%。

增強頭部用戶曝光

還是流量的重新分配?

最新公佈的月活用戶數為3.76億,較上一年新增活躍用戶7929萬,其中移動端占比達92%。

關係流目前的排序並非完全按照時間輸出,而是優先向當前線上粉絲進行分發,再根據這部分粉絲對內容的回饋,對後續使用者刷出來的內容在排序上進行調整,感興趣的內容往前排,不喜歡的內容排後面。

在這些頭部用戶裡,來自MCN機構的占比還會逐步提升。這時候,賽道的選擇要比付出的努力更重要。

想突圍?

短視頻和內容付費

變現新利器?

短視頻帶來的流量價值毋庸置疑。不僅是短視頻,近段時間“視頻社交風口來了”的呼聲此起彼伏。

快手、秒拍、美拍、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快速崛起,大量短視頻KOL脫穎而出,

短視頻對使用者時間的攫取,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飆升。

就在上個月,時隔三年,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獨苗”微視悄然回歸。

此外,百度強勢推出“好看視頻”;360的快視頻團隊喊出投入100億打造所謂超短視頻生態。

從十幾秒、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多款產品差異互補,展現其在視頻領域全體系推進的佈局野心。

當然,還要商業化:視頻貼片、翻版廣告、視頻角標等視頻廣告會陸續上線……

另一個方面,是內容付費。

不過要通過專屬會員來獲得收入,門檻還是很高的,目前來看玩家主要集中在兩個群體:明星和在垂直領域有影響力的KOL。

視頻創作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而內容付費同樣需要認知和影響力作為支撐,對於普通的內容生產者而言,這能否成為變現新利器,依然有待觀望。

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內容創業的進化在悄然推進。

無論是補貼MCN、扶植垂直領域的優質內容,或是“強社交關係”和“強演算法邏輯”,平臺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永遠不會變。

從做流量到做粉絲,再到真正構建IP,建立起自己的內容品牌,這可能是擺在所有內容創業者面前唯一的選擇。

這是最難的路,但也可能是最好的。

視頻創作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而內容付費同樣需要認知和影響力作為支撐,對於普通的內容生產者而言,這能否成為變現新利器,依然有待觀望。

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內容創業的進化在悄然推進。

無論是補貼MCN、扶植垂直領域的優質內容,或是“強社交關係”和“強演算法邏輯”,平臺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永遠不會變。

從做流量到做粉絲,再到真正構建IP,建立起自己的內容品牌,這可能是擺在所有內容創業者面前唯一的選擇。

這是最難的路,但也可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