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盛:太空採礦比你想像的現實,太空經濟規模將達數萬億美元

在老牌投行高盛眼裡,下一個投資風口會出現在遙遠的外太空。

當地時間4月6日,據CNBC報導,高盛發佈了一份98頁的重磅報告,報告稱在外太空這個尚未被探索的領域,龐大的利潤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太空經濟“有著長遠而持久的機遇”,未來20年間,其行業規模將會成長至數萬億美元。

高盛在這份報告中描繪了這樣的未來場景:人們或許可以到小行星上去挖金礦、找稀土;在外太空喝著咖啡欣賞地球;充分利用地球外充足的空間來發展3D列印、在軌製造技術。

“儘管這一市場目前還相對‘小眾’,但急速下滑的成本正在降低太空經濟領域的准入門檻,太空旅行、小行星採礦或是在軌製造(一種結合在軌3D列印和空間裝配的技術)都有望成真。”高盛在報告裡說。

高盛以太空採礦為例進行了說明。它在報告中指出,雖然很多人認為小行星採礦的障礙很大,但實際上,金融和技術障礙已經非常低。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的建議,

未來勘探探測器的成本可能只需數千萬美元,而一個小行星的飛船可能需要26億美元。26億美元是什麼概念,這僅相當於投資了三分之一的Uber。

此外,太空採礦與地球普通礦山投資的設置成本相近。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文章估計,一個新的稀土金屬礦從頭開始開發需要的費用為10億美元。

而一顆小行星可能就藏著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的鉑金。

更重要的一點是,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夫的藍色起源公司已經可以做到重複利用火箭,這讓飛船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曾經需要花3500萬美元才能將一個人送往外太空,現在許多公司都在爭取只需花25萬美元就能完成這一任務。高盛認為,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

運載火箭的價格會越來越低。

“太空採礦開始進行商業運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有能力進一步擴張,並促進空間製造業的發展。考慮到技術進步和航天器製造成本降低的趨勢,我們預計太空採礦系統的成本可能會還會更低。而地球採礦的資本投入如此之大,我們認為不排除有人向太空行動提供資金的可能。”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除了看好太空採礦投資外,高盛還在報告中給出了行業前景判斷。高盛在報告中稱,最看好衛星互聯網服務、重型運載火箭和軍用衛星代工,而視頻衛星服務未來五年則有可能下滑50%。

其實,並不僅僅是高盛看好太空領域的開發。據CB Insight統計,2000年以來,太空相關的初創和巨頭公司已經吸引了超過130億美元。而對太空經濟的興趣在近年顯著加速,單單2015年就有超過50家風投公司湧入太空領域,一年內的投資規模超過過去15年累計的全部。

除了明星公司SpaceX、波音、藍色起源、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外,還有軟銀,富達投資,矽谷創投機構Bessemer,穀歌風投都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而對太空經濟的興趣在近年顯著加速,單單2015年就有超過50家風投公司湧入太空領域,一年內的投資規模超過過去15年累計的全部。

除了明星公司SpaceX、波音、藍色起源、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外,還有軟銀,富達投資,矽谷創投機構Bessemer,穀歌風投都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