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那到底打死了多少名日軍?數字讓人沉默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894年9月17日,在朝鮮陷落的第三天,日軍終於和清軍在鴨綠江入海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和發生一場激烈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損失慘重,只得保船避戰,黃海的制海權就這樣被拱手送到了日軍手中。

眾所周知,甲午戰爭以清朝的慘敗收場,清軍陣亡4萬人,日軍死亡1.3萬人。注意,

在日軍死亡的1.3萬人中,90%都是因為水土不服病死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被清軍打死的人1400人,這意味著清軍陣亡30人可能才打死了一名日軍,這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戰爭比的就是兩國的綜合國力,晚清雖然腐朽不堪,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其總體國力依然要強於日本。從軍事力量的對比來看,甲午時期的清朝八旗、綠營早已腐朽不堪,毫無作戰能力。甲午戰爭爆發前,主要的兵力是各省的練、勇等軍,裝備相對比較先進,比如淮軍就裝備的進口的槍炮等。

反觀日軍在明治維新後,已經建立了比較先進的陸軍體系,有7個師團,約7萬人。甲午戰爭爆發後,經過各方面的動員,日本陸軍人數達到了24.6萬人,夫役十五萬,

兵員人數略少於清軍,武器裝備主要是日本國產的單發步槍和75毫米火炮。

清朝當時的軍隊名目十分繁雜,如今我們很難統計具體人數,但總體應該有100多萬人。就人數而言,清軍顯然佔有很大的優勢,不過軍隊的戰鬥力不單單是數量多少來決定的。

以少勝多的戰例,在人類戰爭歷史裡多次上演。

我們再來看看雙方的海軍實力對比,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擁有各種軍艦22艘,魚雷艇12艘,總噸位41200噸;日本海軍各種軍艦32艘,魚雷艇37艘,總噸位59000餘噸。另外,北洋水師軍艦的航速、艦上的武器裝備都要落後於日本,據說只有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可對日軍造成較大的威脅。

對於當時清軍的各種裝備,日本專家曾做出這樣的記載,“在武器方面,它(清軍的毛瑟槍和克虜伯大炮)比使用村田式步槍和青銅山炮的日軍優越。但這些武器不過是內戰用的、示威用的軍隊。它完全沒有近代戰爭所必須的給養、運輸機構和兵站設備。因此,它不能把兵力集中到一個地方,並且機動能力太低,部隊轉移時總是發生很大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可能進行運動戰,退守防衛就成了它作戰的中心。”

日本專家說的非常有道理,甲午一戰,清軍的指揮一片混亂。李鴻章在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期間,就日本的新式練兵法給予很高的讚賞,“證明歐洲式之陸海軍組織及作戰方法,並非白種之民所獨擅,黃種之民亦可應用並取得成功。”

參考資料:《甲午海戰》

部隊轉移時總是發生很大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可能進行運動戰,退守防衛就成了它作戰的中心。”

日本專家說的非常有道理,甲午一戰,清軍的指揮一片混亂。李鴻章在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期間,就日本的新式練兵法給予很高的讚賞,“證明歐洲式之陸海軍組織及作戰方法,並非白種之民所獨擅,黃種之民亦可應用並取得成功。”

參考資料:《甲午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