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入選英國《自然》十大科技人物

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佈了在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2017年《自然》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名列其中。


“感謝新時代,感謝偉大的祖國,”潘建偉通過新華社發表感言說,“吾輩當繼續努力前行,不負眾望!”


《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蘭登·馬厄表示,《自然》雜誌選出的十大科學人物,

是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個人,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十大人物中,潘建偉將中國帶到遠距離超安全量子通信技術的前沿,他的團隊從地球將一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傳輸給了1400千米高空一顆軌道衛星上的另一個光子;處☆禁☆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合作組織的瑪西亞·布蘭奇西,

協助超過3500名研究人員共同捕捉到兩顆中子星碰撞的完美細節;科學家哈立德·圖康,幫助指導建成了中東首個同步加速器,並與該地區其他原本並不樂意或沒有機會合作的國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此外,入選者還有國際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執行秘書長拉希納·澤博、墨西哥地質學家維克多·克魯茲-阿蒂恩紮、律師安·奧利瓦雷烏斯、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斯科特·普魯特、首個接受創新癌症免疫療法的兒童艾蜜莉·懷特海德、美國博多研究所的華人生物學家大衛·劉、悉尼威斯特米德兒童醫院的癌症遺傳學家珍妮佛·伯恩。

《自然》雜誌為每一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FATHER OF QUANTUM)為題報導了潘建偉,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今年6月,潘建偉領銜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團隊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級”紀錄,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時隔一個多月,這支團隊又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相關成果線上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至此,潘建偉團隊已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墨子號”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當時評價道,“墨子號”系列成果贏得了巨大國際聲譽,標誌著我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此次《自然》雜誌的文章提到,潘建偉團隊在量子互聯網方面已遙遙領先。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組成的網路,可實現在全球共用量子資訊,這將使牢不可破的全球資訊加密成為可能。就目前而言,潘建偉團隊計畫發射第二顆衛星,並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一項新的太空量子實驗。該雜誌還援引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Christopher Monroe的評價稱:潘建偉的過人之處在於能找到關鍵問題且敢於冒險,“擁有他是中國之幸(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

就目前而言,潘建偉團隊計畫發射第二顆衛星,並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一項新的太空量子實驗。該雜誌還援引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Christopher Monroe的評價稱:潘建偉的過人之處在於能找到關鍵問題且敢於冒險,“擁有他是中國之幸(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