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成功召開

12月17日,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交流會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召開。出席本次會議的人員有來自廣東省相關高校、政府主管部門、行業代表和學校師生代表共200多人。

與會嘉賓合影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由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盧受昇秘書長主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副校長李先祥教授致歡迎辭,廣東省農業廳獸醫處蔣文泓處長和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廖明教授分別致辭。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副校長李先祥教授致歡迎辭

廣東省農業廳獸醫處蔣文泓處長致辭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廖明教授致辭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盧受昇秘書長主持會議

大會進行了第一屆水禽專業委員會委員的選舉。

選舉出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秘書23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淑堅教授當選主任委員;邱深本、楊承忠、黃運茂、羅開健、張濟培、梁昭平當選副主任委員。

第一屆水禽專業委員會委員及部分嘉賓合影

新當選的主任委員黃淑堅教授就下一步水禽專業委員會的發展規劃及學術交流提出了設想。

主任委員黃淑堅教授

成立大會後接著召開了第一次學術交流會,學術交流會由新當選的副主任委員邱深本教授主持。

副主任委員邱深本教授主持學術交流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黃運茂教授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黃運茂教授作“廣東鵝業產業特點、面臨難題及發展趨勢”的報告。

我國鵝總飼養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品種多樣。他特別提到,近些年,獅頭鵝產業出現“南繁北養”的現象,主要分佈于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南。廣東鵝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反季節生產、半旱養、高床養殖是當前養殖模式發展的三大特徵,種養迴圈農業是大勢所趨,人工授精和籠養前景廣闊。

廣東鵝業目前面臨一些難題: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嚴重限制鵝業發展;現行土地政策,嚴重限制鵝業產業化發展;缺乏良種繁殖體系,品種性能低下;養殖模式粗放,養殖技術落後。

廣東鵝業未來發展趨勢為: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注重品牌建設;養殖模式不斷創新,養殖技術不斷提升;品種多樣化專業化,適於冰鮮分割和深加工;注重深加工,休閒便捷,產品逐步豐富。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陳建紅教授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陳建紅教授作“近期水禽主要疫病流行情況與診防建議”的報告

當前水禽主要疫病有:禽流感、新城疫、呼腸孤病毒病、禽腺病毒感染、黃病毒感染、細小病毒感染、圓環病毒感染、皰疹病毒感染、鴨疫裡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病、慢呼吸道病黴菌病、壞死性腸炎痛風、肝硬化綜合症等。

其中,禽流感當前需要注意的有:H5亞型、H9N2亞型、H7N9亞型等。防控關鍵為:1,保證疫苗高度針對性;2.雛禽首免時間適當;3.保證免疫次數,肉禽2次,種禽產前3-4次,以後每年冬春季各一次;4.堅持免疫檢測,保證抗體水準達到4-6log2或以上。

新城疫防控中應針對水禽NDVF/HN基因遺傳與變異情況,篩選與流行株基因型一致和抗原差異性小的毒株作為疫苗株。

細小病毒感染防控要特別注意疫苗的毒力,雛鵝一般不應直接接種疫苗,短喙症(長舌症)應用小鵝瘟高免抗體有效。

水禽群的圓環病毒感染抗體陽性檢出率較高,感染症狀尚不明顯,危害是存在的,分離病毒有一定難度,尚無針對性防控措施。

由鴨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炎,通常應用鴨瘟疫苗免疫預防及緊急接種多可獲得良好效果,但有時不理想。要注意排除混合感染,研究方面可以嘗試與鵝皰疹病毒感染鑒別。

總的來說,水禽疫病防控應當堅持傳統理念,千方百計打斷疫病傳播三大環節,充分發揮現代先進診斷技術藥物和疫苗的作用,盡可能降低飼養密度,不斷改善飼養環境條件。

廣州市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薛素強總監

廣州市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薛素強總監作“H5亞型禽流感流行動態與防控策略”的報告。

從血清亞型特點看,當前,H5N1、H5N2、H5N6等多血清亞型的毒株同時存在。統計資料表明,水禽與陸禽發病感染病例約各占50%,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為H5N6,其次為H5N1,少見H7N9在水禽中發病感染的報導。從基因型特點看,clade2.3.4.4基因型為水禽中主要流行分支,clade2.3.2.1基因型毒株的數量迅速下降,分佈區域大幅減少,clade7.2基因型毒株未見報道。

從抗原性特點看,現有的疫苗的抗原性與絕大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護作用良好。Re-8株對clade2.3.4.4分離株保護作用良好;Re-6、D7株對clade2.3.2.1e流行毒株的保護效果下降;即使相同血清亞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之間仍會存在差異;已發現與Re-8疫苗毒株抗原性差異明顯的clade2.3.4.4d基因型毒株。

他介紹了D7株的毒株特色和禽盾的產品特點,並對不同日齡的肉鵝、種鵝的免疫程式給出建議。

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劉惠青總經理

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劉惠青總經理作“肉鴨屠宰加工與消費市場分析”的報告。

廣東是水禽消費大省,肉鴨消費約80-100萬隻/天。廣東肉鴨行業具有高端潛力,嶺南口味有喜好新鮮產品的傳統習慣。烤制產品為主,生鮮冰鮮凍品不同形式共存。

他從競爭、政府、消費者、市場化和養殖等方面,分析了肉鴨消費市場趨勢。省外凍鴨成本低,會進一步擠壓廣東本土白鴨養殖;政府推行食品安全法、環保法及7月1日起禁止市場內屠宰活禽這三個因素短期內影響較大;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水養、新鮮的產品將是越來越少的資源,不同消費層次更分明;市場化越來越高,好的產品將有好的市場,競爭更有序,更多農業品牌正在醞釀,未來4-6年將是品牌集中爆發爆發的階段;養殖將從傳統的“養什麼賣什麼,養出來再銷售”逐步改為“先有訂單,再根據訂單標準養殖”。

最後,劉惠青對產業發展提出三條建議:1.企業與企業聯合共同發展。廣東養殖白鴨,利於傳承南派烤鴨,應共同維護烤鴨市場。2.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在育種、食品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得到專業院校的支持和合作。3.政府對企業扶持。由政府出面,對廣東的一些優秀品種進行整合,扶持廣東人自己的品牌。

我國鵝總飼養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品種多樣。他特別提到,近些年,獅頭鵝產業出現“南繁北養”的現象,主要分佈于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南。廣東鵝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反季節生產、半旱養、高床養殖是當前養殖模式發展的三大特徵,種養迴圈農業是大勢所趨,人工授精和籠養前景廣闊。

廣東鵝業目前面臨一些難題: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嚴重限制鵝業發展;現行土地政策,嚴重限制鵝業產業化發展;缺乏良種繁殖體系,品種性能低下;養殖模式粗放,養殖技術落後。

廣東鵝業未來發展趨勢為: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注重品牌建設;養殖模式不斷創新,養殖技術不斷提升;品種多樣化專業化,適於冰鮮分割和深加工;注重深加工,休閒便捷,產品逐步豐富。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陳建紅教授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陳建紅教授作“近期水禽主要疫病流行情況與診防建議”的報告

當前水禽主要疫病有:禽流感、新城疫、呼腸孤病毒病、禽腺病毒感染、黃病毒感染、細小病毒感染、圓環病毒感染、皰疹病毒感染、鴨疫裡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病、慢呼吸道病黴菌病、壞死性腸炎痛風、肝硬化綜合症等。

其中,禽流感當前需要注意的有:H5亞型、H9N2亞型、H7N9亞型等。防控關鍵為:1,保證疫苗高度針對性;2.雛禽首免時間適當;3.保證免疫次數,肉禽2次,種禽產前3-4次,以後每年冬春季各一次;4.堅持免疫檢測,保證抗體水準達到4-6log2或以上。

新城疫防控中應針對水禽NDVF/HN基因遺傳與變異情況,篩選與流行株基因型一致和抗原差異性小的毒株作為疫苗株。

細小病毒感染防控要特別注意疫苗的毒力,雛鵝一般不應直接接種疫苗,短喙症(長舌症)應用小鵝瘟高免抗體有效。

水禽群的圓環病毒感染抗體陽性檢出率較高,感染症狀尚不明顯,危害是存在的,分離病毒有一定難度,尚無針對性防控措施。

由鴨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炎,通常應用鴨瘟疫苗免疫預防及緊急接種多可獲得良好效果,但有時不理想。要注意排除混合感染,研究方面可以嘗試與鵝皰疹病毒感染鑒別。

總的來說,水禽疫病防控應當堅持傳統理念,千方百計打斷疫病傳播三大環節,充分發揮現代先進診斷技術藥物和疫苗的作用,盡可能降低飼養密度,不斷改善飼養環境條件。

廣州市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薛素強總監

廣州市華南農大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薛素強總監作“H5亞型禽流感流行動態與防控策略”的報告。

從血清亞型特點看,當前,H5N1、H5N2、H5N6等多血清亞型的毒株同時存在。統計資料表明,水禽與陸禽發病感染病例約各占50%,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為H5N6,其次為H5N1,少見H7N9在水禽中發病感染的報導。從基因型特點看,clade2.3.4.4基因型為水禽中主要流行分支,clade2.3.2.1基因型毒株的數量迅速下降,分佈區域大幅減少,clade7.2基因型毒株未見報道。

從抗原性特點看,現有的疫苗的抗原性與絕大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一致,保護作用良好。Re-8株對clade2.3.4.4分離株保護作用良好;Re-6、D7株對clade2.3.2.1e流行毒株的保護效果下降;即使相同血清亞型和基因型的毒株,其抗原性之間仍會存在差異;已發現與Re-8疫苗毒株抗原性差異明顯的clade2.3.4.4d基因型毒株。

他介紹了D7株的毒株特色和禽盾的產品特點,並對不同日齡的肉鵝、種鵝的免疫程式給出建議。

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劉惠青總經理

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劉惠青總經理作“肉鴨屠宰加工與消費市場分析”的報告。

廣東是水禽消費大省,肉鴨消費約80-100萬隻/天。廣東肉鴨行業具有高端潛力,嶺南口味有喜好新鮮產品的傳統習慣。烤制產品為主,生鮮冰鮮凍品不同形式共存。

他從競爭、政府、消費者、市場化和養殖等方面,分析了肉鴨消費市場趨勢。省外凍鴨成本低,會進一步擠壓廣東本土白鴨養殖;政府推行食品安全法、環保法及7月1日起禁止市場內屠宰活禽這三個因素短期內影響較大;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水養、新鮮的產品將是越來越少的資源,不同消費層次更分明;市場化越來越高,好的產品將有好的市場,競爭更有序,更多農業品牌正在醞釀,未來4-6年將是品牌集中爆發爆發的階段;養殖將從傳統的“養什麼賣什麼,養出來再銷售”逐步改為“先有訂單,再根據訂單標準養殖”。

最後,劉惠青對產業發展提出三條建議:1.企業與企業聯合共同發展。廣東養殖白鴨,利於傳承南派烤鴨,應共同維護烤鴨市場。2.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在育種、食品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得到專業院校的支持和合作。3.政府對企業扶持。由政府出面,對廣東的一些優秀品種進行整合,扶持廣東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