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什麼時候反社會人格成主角標配了,你們不知道這是精神病嗎?

最近我的朋友圈正在悄悄地被一部英劇刷屏,劇名聽起來倍兒爽,叫《去他媽的世界》(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沒錯,這就是每天看著可怕的社會新聞、聽著父母無盡的爭吵、擠地鐵被性騷擾、頭髮都薅禿了還想不出選題時的我的內心獨白。

光看劇名,我都想為它鼓掌。

但是講真,《去他媽的世界》跟我們這些肉體凡胎關係還真不是太大,

因為它是一個關於“精神變態”的故事。

男主 James,從小就是個精神變態。

八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沒有幽默感,聽著自己老爸講冷笑話時只想一拳呼死他。

九歲的時候,為了能讓自己感覺到些什麼,將左手放進老爸新買的油鍋裡炸了一回,除了疼內心仍然沒有任何波動。

十五歲的時候開始殺貓、殺狗、殺一切可愛的小動物。(動保人士看到這裡怒取關)

上學對他來說太低級,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在學校殺一個“大點的東西”。

於是,他挑中了我們的女主,一個滿嘴髒話、同樣憎恨世界的叛逆女孩,Alyssa。

看到這裡想必你馬上要猜到了。是的,後來男主當然沒有殺掉女主,兩個心中都充滿無限憤怒的小青年相處了一下發現彼此竟然很和諧,於是離家出走、釋放荷爾蒙,在一系列打砸搶燒之後,雙雙踏上了逃亡之路。

30 歲單身老阿姨現在想說……

先別笑,聽我解釋。

使我扭曲的不是兩個憤怒青年的愛情,是:

一個熱衷殺戮的“精神變態”有那麼容易被愛拯救嗎?

壹心理的一篇《Differences Between a Psychopath vs Sociopath》譯文中提到過,精神變態(Psychopath 劇中男主)和反社會者(sociopath)都從屬於精神病學上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精神變態者(Psychopath)和反社會者(Sociopath),兩個表面上看似性☆禁☆感的心理學概念在社會和好萊塢的共謀下,置入了我們的集體意識中。這兩個頗為流行的心理學術語從屬於精神病學意義上所說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但在現今的心理學實證文獻中,兩者並沒有被明晰地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精神疾病。

但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反社會人格開始備受西方編劇們的青睞,各種影視劇中的主角、配角們,紛紛患上了這種精神疾病。

開山鼻祖般的人物,《沉默的羔羊》裡的 Dr. Lector。

近幾年還被翻拍成了電視劇,論變態程度,麥子叔與初代漢尼拔安東尼·霍普金斯也算是各有千秋了。

《蝙蝠俠》裡的小丑 Joker 更不必說,我心目中永遠的女裝變態第一醜。

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神探夏洛克,別人喘氣兒都能礙著他。

以及,如果維斯特洛大陸上有精神病學家,我敢說,所有的蘭尼斯特都是精神變態和反社會。

本來編劇要怎麼設定角色是件無可厚非的事,但你們發現了嗎,這些角色都有個可怕的共同點,就是:

他們都太迷人了。

但是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反社會(antisocial)”可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酷。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縮寫為 ASPD)是人格障礙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歸類為發育障礙,人格異常 B 類,和邊緣性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同類別,以戲劇化、情感強烈和不穩定為主要特點。

在《非典型力量》(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一書裡作者從歷史的角度來解釋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存在的緣由。

他認為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是古代人類當中負責打仗或者捕殺獵物的人的後裔。遠古時代的人,周圍的生活環境十分險惡,必須有人挺身而出負責保護族群裡的人的性命。這些保護者具備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特質,他們英勇好鬥,在談笑其間就能隨時取人性命而且不會感到絲毫的羞愧和悔恨。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

A. 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模式,始於 15 歲,表現為下列 3 項(或更多)症狀:

1. 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2. 欺詐,表現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詐騙他人。

3. 衝動性或事先不制訂計畫。

4. 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地鬥毆或攻擊。

5. 魯莽且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 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不履行經濟義務。

7. 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 個體至少18歲。

C. 有證據表明品行障礙出現於 15 歲之前。

D. 反社會行為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症或雙相障礙的病程之中。

@遊行/知乎 DSM-V(《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簡單來說,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是“高度自戀的情感淡薄者”,這種人缺乏一般人所具備的道德良心自我審查機制。

不殺人,我心裡不舒服。

高承勇——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主角

高承勇在 1988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期間實施強☆禁☆姦殺人案 11 起,共殺死 11 人。坊間傳聞這個殺人狂魔是專門挑穿紅色衣服的女孩子下手,但經員警調查發現,高承勇的作案對象是完全隨機的,想殺就殺了。

“隨機殺人”這一點也是完全符合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又一特徵:行為無計劃性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衝動或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劃性或預謀。

在新京報的採訪裡,審問高承勇的員警說:“我們見的人多了,你想像不到他那種冷靜,人過分冷靜,其實已經是一種機械性的麻木,純粹屬於殺人取樂。”

特別是他在供述犯罪事實時,他面色平靜,幾乎記得 11 起命案的全部細節,時間、地點,甚至幾點幾分都清清楚楚,表現的十分淡定冷漠。

《美國病人》 American Psycho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情感淡薄”著稱,更確切地來說,他們“缺乏感情”,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也不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罪惡感、自責。

他遇到我之後笑嘻嘻地跟我打招呼,跟我說話,我問他為什麼那麼晚還在外面、我妹妹在哪裡,他說我現在準備回去了,剛下班。他笑嘻嘻的,很鎮定,還跟我說再見。

這句話是上海“冰櫃藏妻”案中,女方表姐在案發現場附近碰到兇手時候的感受。

上海“冰櫃藏妻”案,兇手朱東因為瑣事殺害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將她的屍體藏在家中的冰櫃中長達三個月之久。

在事件發生後,朱東照常生活玩樂,時常出去旅遊,在家的時候就去樓下遛狗,鄰居都表示他看上去沒有什麼不正常,神情自若,還和別人有說有笑。

這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徵——毫無罪惡感和悔恨之心↑。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容易被旁人發現的,並不是因為他們因為道德壓力而守規矩,而是害怕違法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高,在衡量效益之後覺得不太划算,所以一般不會有意犯罪。但要是一旦有犯罪機會,並且他能逃脫法律制裁,更加有利可圖,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則會毫不顧忌的實施犯罪,不會有絲毫猶豫。

大多數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十分善於偽裝,很會花言巧語,做表面文章,從而把他人迷得團團轉。

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患者,相反他們會因為自己超高的應對能力而自滿,覺得自己的天賦高於常人,甚至認為可以操控所有人為其服務。

在這個世界上,大約有 4% 的人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也就是說,每 25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反社會人格。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為他們確診。

成年後反社會人格障礙職業分佈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Kevin Dutton

這裡多說一句,千萬不要相信網上那些所謂的“心理測試”,用它來為別人或自己“確診”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般認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治療相當困難,因為病患沒有辦法相信別人、瞭解他人的感受並且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強制治療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如果身邊真的有這類人應該怎麼辦?送你六個大字:有多遠跑多遠,因為你真的鬥不過他們。

資訊來源

知乎 如果你的小孩是先天性的反社會人格者,你會怎麼做?

辨識反社會人格

維琪百科:反社會人格障礙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17191

http://www.wisdomofpsychopaths.com/

於是離家出走、釋放荷爾蒙,在一系列打砸搶燒之後,雙雙踏上了逃亡之路。

30 歲單身老阿姨現在想說……

先別笑,聽我解釋。

使我扭曲的不是兩個憤怒青年的愛情,是:

一個熱衷殺戮的“精神變態”有那麼容易被愛拯救嗎?

壹心理的一篇《Differences Between a Psychopath vs Sociopath》譯文中提到過,精神變態(Psychopath 劇中男主)和反社會者(sociopath)都從屬於精神病學上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精神變態者(Psychopath)和反社會者(Sociopath),兩個表面上看似性☆禁☆感的心理學概念在社會和好萊塢的共謀下,置入了我們的集體意識中。這兩個頗為流行的心理學術語從屬於精神病學意義上所說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但在現今的心理學實證文獻中,兩者並沒有被明晰地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精神疾病。

但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反社會人格開始備受西方編劇們的青睞,各種影視劇中的主角、配角們,紛紛患上了這種精神疾病。

開山鼻祖般的人物,《沉默的羔羊》裡的 Dr. Lector。

近幾年還被翻拍成了電視劇,論變態程度,麥子叔與初代漢尼拔安東尼·霍普金斯也算是各有千秋了。

《蝙蝠俠》裡的小丑 Joker 更不必說,我心目中永遠的女裝變態第一醜。

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神探夏洛克,別人喘氣兒都能礙著他。

以及,如果維斯特洛大陸上有精神病學家,我敢說,所有的蘭尼斯特都是精神變態和反社會。

本來編劇要怎麼設定角色是件無可厚非的事,但你們發現了嗎,這些角色都有個可怕的共同點,就是:

他們都太迷人了。

但是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反社會(antisocial)”可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酷。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縮寫為 ASPD)是人格障礙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歸類為發育障礙,人格異常 B 類,和邊緣性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同類別,以戲劇化、情感強烈和不穩定為主要特點。

在《非典型力量》(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一書裡作者從歷史的角度來解釋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存在的緣由。

他認為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是古代人類當中負責打仗或者捕殺獵物的人的後裔。遠古時代的人,周圍的生活環境十分險惡,必須有人挺身而出負責保護族群裡的人的性命。這些保護者具備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特質,他們英勇好鬥,在談笑其間就能隨時取人性命而且不會感到絲毫的羞愧和悔恨。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

A. 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模式,始於 15 歲,表現為下列 3 項(或更多)症狀:

1. 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2. 欺詐,表現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詐騙他人。

3. 衝動性或事先不制訂計畫。

4. 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地鬥毆或攻擊。

5. 魯莽且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 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不履行經濟義務。

7. 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 個體至少18歲。

C. 有證據表明品行障礙出現於 15 歲之前。

D. 反社會行為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症或雙相障礙的病程之中。

@遊行/知乎 DSM-V(《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簡單來說,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是“高度自戀的情感淡薄者”,這種人缺乏一般人所具備的道德良心自我審查機制。

不殺人,我心裡不舒服。

高承勇——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主角

高承勇在 1988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期間實施強☆禁☆姦殺人案 11 起,共殺死 11 人。坊間傳聞這個殺人狂魔是專門挑穿紅色衣服的女孩子下手,但經員警調查發現,高承勇的作案對象是完全隨機的,想殺就殺了。

“隨機殺人”這一點也是完全符合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又一特徵:行為無計劃性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衝動或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劃性或預謀。

在新京報的採訪裡,審問高承勇的員警說:“我們見的人多了,你想像不到他那種冷靜,人過分冷靜,其實已經是一種機械性的麻木,純粹屬於殺人取樂。”

特別是他在供述犯罪事實時,他面色平靜,幾乎記得 11 起命案的全部細節,時間、地點,甚至幾點幾分都清清楚楚,表現的十分淡定冷漠。

《美國病人》 American Psycho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情感淡薄”著稱,更確切地來說,他們“缺乏感情”,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也不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罪惡感、自責。

他遇到我之後笑嘻嘻地跟我打招呼,跟我說話,我問他為什麼那麼晚還在外面、我妹妹在哪裡,他說我現在準備回去了,剛下班。他笑嘻嘻的,很鎮定,還跟我說再見。

這句話是上海“冰櫃藏妻”案中,女方表姐在案發現場附近碰到兇手時候的感受。

上海“冰櫃藏妻”案,兇手朱東因為瑣事殺害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將她的屍體藏在家中的冰櫃中長達三個月之久。

在事件發生後,朱東照常生活玩樂,時常出去旅遊,在家的時候就去樓下遛狗,鄰居都表示他看上去沒有什麼不正常,神情自若,還和別人有說有笑。

這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徵——毫無罪惡感和悔恨之心↑。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容易被旁人發現的,並不是因為他們因為道德壓力而守規矩,而是害怕違法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高,在衡量效益之後覺得不太划算,所以一般不會有意犯罪。但要是一旦有犯罪機會,並且他能逃脫法律制裁,更加有利可圖,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則會毫不顧忌的實施犯罪,不會有絲毫猶豫。

大多數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十分善於偽裝,很會花言巧語,做表面文章,從而把他人迷得團團轉。

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患者,相反他們會因為自己超高的應對能力而自滿,覺得自己的天賦高於常人,甚至認為可以操控所有人為其服務。

在這個世界上,大約有 4% 的人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也就是說,每 25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反社會人格。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為他們確診。

成年後反社會人格障礙職業分佈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Kevin Dutton

這裡多說一句,千萬不要相信網上那些所謂的“心理測試”,用它來為別人或自己“確診”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般認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治療相當困難,因為病患沒有辦法相信別人、瞭解他人的感受並且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強制治療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如果身邊真的有這類人應該怎麼辦?送你六個大字:有多遠跑多遠,因為你真的鬥不過他們。

資訊來源

知乎 如果你的小孩是先天性的反社會人格者,你會怎麼做?

辨識反社會人格

維琪百科:反社會人格障礙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17191

http://www.wisdomofpsychopath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