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姓家族的“四大馬”說的是馬蔚華、馬明哲、馬雲和馬化騰

《中國企業家》推出“企業領袖”榜單已經4年,每年25位企業家入選,

總共是100人次,45位企業家,32種姓氏,其中馬蔚華、馬明哲、馬雲和馬化騰,4位姓馬的企業家入選共計10次,占了十分之一天下,高居榜首。 位居榜眼的是王姓企業家,4人共入選8次;李姓企業家得了探花,3人共入選8次;接下來是張姓,2人入選6次;陳姓,2人入選5次;劉姓有2人次: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其餘26種姓氏各有一位企業家入選。 以上入選兩位以上的姓氏中,王、李、張、劉、陳依次是目前中國排名前五名的大姓,
它們在榜單上佔有較多數,基本符合概率。而馬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僅排在第13位,就這份榜單看來,馬姓出產企業領袖的概率遠遠高於其他大姓——社會學家是不是得注意了? 馬姓有幾種起源,其中一種公認是戰國名將趙奢,他受封馬服,後人以封地為姓,故姓馬。馬姓頗多武將,除了始祖趙奢,還有東漢伏威將軍馬援、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等。 馬姓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接受漢文化的少數民族,
例如滿族的馬佳氏改漢姓馬,回族的穆罕默德改漢姓馬,等等。大家知道,馬是回族的大姓,在中國,這個民族以經商傳統聞名。 馬姓或多武略,或善經商,“企業領袖”榜單上的“四馬”,難道是得益於血脈性格中祖先的遺傳? 再看今天的“四馬”,馬蔚華、馬明哲年富力強,馬雲、馬化騰生氣勃勃,行業大勢良好,企業管理有效,這個姓氏在“企業領袖”榜單上的領先地位,
可能要讓其他姓氏感歎“駟馬難追”了!

城市

“四馬”當中,馬蔚華、馬明哲和馬化騰的公司創立於深圳,總部也在深圳,他們在深圳享有城市英雄般的地位;馬雲的阿裡巴巴創立於杭州,總部也設在杭州。 從一個城市出了多少優秀企業和企業家,

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活力。《中國企業家》的歷年“企業領袖”榜單中,出了最多企業家的城市是北京,有15人共入選28次;其次是深圳,有6人共入選16次;接下來是上海5人共入選12次;杭州3人共入選10次;青島2人共入選6次,其他城市15人共入選29次(甯高甯先生作為華潤總經理入選2次【香港】,作為中糧董事長入選2次【北京】)。

如果不算國有控股企業,僅將改革開放以後創立的新興企業資料作對比,

則領先的前三名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和杭州。 北京的領先得益于它作為全國政治、科技和教育中心,在培育高科技企業方面,佔有人才和資訊優勢。深圳的領先得益於30年前辟為特區,改革開放視窗,享有政策優勢,更重要的是,得以接受徹底的市場洗禮,至今仍是中國最有市場精神的城市之一。杭州的優勢在於浙商傳統,加上特殊環境下興起的鄉鎮企業模式,極富市場活力。 行業 按照一般行業劃分習慣,“四馬”當中,兩位中年企業家馬蔚華、馬明哲從事的是金融行業,是主流支柱產業。兩位青年企業家馬雲、馬化騰從事的是互聯網行業,是咄咄逼人的新興產業。

《中國企業家》的“企業領袖”榜單上,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有6人共入選14次,來自IT行業的有5人共入選14次,並列第一。鑒於這兩個行業的高度相關性,如果把它們歸為一個,就更加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資產和營業規模,較之其他行業的公司並不是最高的,它們在榜單上的領先地位,一是因為社會對高科技產業的價值認同,二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深入社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獲得認可。

有趣的是,入選的6家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榜單上的其他行業——這說明,這份榜單的評價取向與海外資本市場較接近,看重行業未來和公司成長潛力。 接下來入榜較多的行業依次是:家電6人共14次、金融4人共8次、汽車和房地產,均為3人共7次。 不知道是《中國企業家》雜誌有意為之,還是巧合,榜單上的這種行業分佈形態,相當準確地反映了中國的產業發展狀況:1、家電行業位列第二名(同時IT行業位居並列第一),是“中國製造”實力的如實反映。2、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中,金融都是支柱產業,而中國正在進入金融社會。3、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巨大的需求,推動汽車、房地產等高檔消費品市場的成長。

行業 按照一般行業劃分習慣,“四馬”當中,兩位中年企業家馬蔚華、馬明哲從事的是金融行業,是主流支柱產業。兩位青年企業家馬雲、馬化騰從事的是互聯網行業,是咄咄逼人的新興產業。

《中國企業家》的“企業領袖”榜單上,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有6人共入選14次,來自IT行業的有5人共入選14次,並列第一。鑒於這兩個行業的高度相關性,如果把它們歸為一個,就更加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資產和營業規模,較之其他行業的公司並不是最高的,它們在榜單上的領先地位,一是因為社會對高科技產業的價值認同,二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深入社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獲得認可。

有趣的是,入選的6家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榜單上的其他行業——這說明,這份榜單的評價取向與海外資本市場較接近,看重行業未來和公司成長潛力。 接下來入榜較多的行業依次是:家電6人共14次、金融4人共8次、汽車和房地產,均為3人共7次。 不知道是《中國企業家》雜誌有意為之,還是巧合,榜單上的這種行業分佈形態,相當準確地反映了中國的產業發展狀況:1、家電行業位列第二名(同時IT行業位居並列第一),是“中國製造”實力的如實反映。2、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中,金融都是支柱產業,而中國正在進入金融社會。3、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巨大的需求,推動汽車、房地產等高檔消費品市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