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一死,超過百萬人為其送行,婦女們更是哭喊著跳進大火中陪葬

1948年1月30日,印度國大党領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袖以及民族解放運動著名領導者,

享有“聖雄”稱號的甘地被印度教極右分子開槍暗殺,終年79歲。甘地遇害,震驚了這個剛剛獨立的國家。甘地遇害後,印度首相尼赫魯在向全國廣播講話中這樣說道,“甘地離我們而去了,黑暗籠罩了一切……我們的國父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也不能夠到他那裡聽取建議和獲得安慰了。”

甘地,1869年出生於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島的波爾班土邦,從小熟讀印度教經典。

1887年,甘地進入薩馬達爾斯學院,同年來到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法學,四年後學成歸國,先後在孟買、拉傑科特擔任律師。

在印度工作期間,逐漸成為一名很有聲望的社會活動家。1919年,印度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成為這一運動的領袖。二戰期間,

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為爭取印度方面的支持,派出特使與甘地商談戰後印度自治問題,在甘地的爭取下,印度獲得自治。

然而,就在印度聯邦獲得自治之際,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甘地卻絕食了。1947年8月15日,甘地就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未能實現統一而自責,結果他在加爾各答絕食。可誰也沒想到,五個月後,甘地就遇刺身亡。

記者採訪甘地為何絕食,甘地表示:“我雖然出身‘高貴’,卻一向自認為是一個‘賤民’,我努力使自己有資格代表他們。我不是代表他們中的10%的上層,是要代表那些最低層的、看不到的、不可接觸的、時常縈繞我心頭的4000萬可憐大眾。”

甘地死後,他的遺體按照印度傳統的方式進行火化。1948年1月31日,印度當局為甘地舉辦了國葬,

超過一百萬人為其送葬。甘地遺體火化當天,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無數婦女跳入大火中給甘地陪葬。

資料顯示,甘地的遺體在印度新德里東面的亞穆納河畔火化,骨灰分別撒在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三個海水會合的洋面上。

除了被撒掉的骨灰外,甘地火化後的部分骨灰被分為20份,分別送到全國各地作紀念之用。

參考資料:《甘地自傳》;《印度自治》;《甘地自傳—我體驗真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