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互聯網市場“全面開花”,還得感謝中國、美國和日本

2017 年初,線上雜貨商Bigbasket正式上市,並公開募股。而 2016 年,該公司進行了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獲得 1.5億 美元資金。僅一年時間,其投資者已經大不相同。在 2016 年 3 月進行的融資中,該公司的投資者是來自美國和中東地區的金融投資企業,

而 Sands Capital, IFC 和 Abraaj Capital均在其列。2017 年這次融資,對其有投資意向的是更大型的企業——騰訊、複星、阿裡巴巴和亞馬遜。

實際上,自 2015 年末以來,亞馬遜曾與 Bigbasket 進行過多次收購談判,但由於在市場估值和交易形式等問題上未達成一致,談判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亞馬遜通過調查獲得 Bigbasket 的商業細節後,是否會中途放棄收購該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Bigbasket 的一些投資者對此表示擔憂。

其中一位投資者表示,“亞馬遜既經營著自己的食品雜貨業務,又想對業務相同的 Bigbasket 進行投資,這於理不合。”而阿裡巴巴就利用了這種情況,並於 6月份與 Bigbasket 進行談判,簽訂了排他性協定。

上述知情人士還表示,“與阿裡巴巴相比,亞馬遜在此次投資上花費時間更長。但對企業家來說,阿裡巴巴具有更多優勢。”此外,這位知情人士表示,亞馬遜希望通過一種明確的方式完成此次收購,

而阿裡巴巴則對各種投資形式,諸如日後進行公開發售,持開放態度。

Bigbasket 的收購交易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對於印度,這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進行此類交易,因為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正在積極搶佔該國市場。這場投資熱潮已經席捲了印度市場的方方面面,比如線上食品配送公司 Swiggy、Zomato,電影售票平臺 Bookmyshow。這些公司的創始人正在考慮,是應該與互聯網巨頭們合作,

還是設法從金融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圖自| The Economic Times

群雄逐鹿

2016年,亞馬遜和優步在印度發展壯大,對其本土的 Flipkart 和 Ola 等電商平臺的領軍地位形成了衝擊。不過,這些本土公司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這也讓印度的科技型創業者越來越有信心,在穀歌和Facebook 等外來平臺已經分別主導了印度線上搜索和社交媒體市場的情況下,

該國將在電子商務領域打造本土領先企業。

2016 年,Flipkart 和 Ola 修正了 2015 年的戰略失誤,加強了執行能力,最終均表現突出,領跑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但也要注意到,資本仍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實地執行和技術要領,而這並不是金融投資者的強項。一位來自印度古爾岡的風險投資者表示,“美國投資者無意于對印度本土企業家進行整體掌控和執行。

而目前的情況是,中國正積極與印度企業家進行合作,但中方也不希望全盤接手。”

中國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和騰訊,以及這兩家公司的最大投資者日本軟銀、南非 Naspers,均成為了印度本土互聯網公司的最大支持者。軟銀持有阿裡巴巴 28% 的股份,僅這些股份估值,就超過了軟銀自身的市值。南非 Naspers 對騰訊的投資情況也是如此。軟銀和 Naspers 的命運都與其在中國的投資息息相關。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兩大投資集團均希望在印度重現這種成功。通過下圖這個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在印度市值最高的四大互聯網公司 Flipkart、Ola、Paytm 和 Makemytrip 中,中國企業與 Naspers、軟銀合計持有股份均超過 40%。軟銀和 Naspers 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印度互聯網發展機遇:暫緩後前行

2014 年至 2015 年間,投資者在印度互聯網市場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如今,這些投資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市場的發展速度遠低於預期。線上零售領域所獲的投資金額最高,但其增長速度預計將比中國慢得多。

“在過去的 3 到 4 年裡,我們經歷了大肆宣傳、過度發展的泡沫,之後進行了修正。每個人都認識到,印度的納新速度要慢一點,消費者更在意自己花了多少錢。在印度,培養消費者的習慣性行為需要更長的時間。”Paytm 和 Snapdeal 的早期投資者、風險資本公司 Saama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李浩世表示。。

這種認識,讓許多在 2014 年和 2015 年估值達到極高點的印度互聯網公司,處境變得艱難。他們既沒有足夠的規模,也缺乏公開上市、募股籌資的基準。這些公司仍然需要資本,但由於這些公司與美國巨頭公司鏖戰愈酣,其領先地位朝不保夕,金融投資者不願意為其提供資金。

尋求戰略性投資

不同於中國,印度是一個開放的市場,遲早會迎來海外競爭。正是這一重要因素,促使一些印度本土企業尋求戰略投資者。Paytm 是第一家獲得中國戰略投資者資金的印度公司。2015 年初,阿裡巴巴的支付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對 Paytm 進行了投資。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的 Makemytrip,原本面臨著與 Naspers 加持的 Ibibo 的激烈競爭。但在 2016 年 1 月,該公司從中國同行攜程公司籌得資金。

Ola 和 Flipkart 兩大本土領軍公司,則著手提高其單位經濟效益,同時在估值低於 2015 年峰值的情況下尋求其它資本支援。這些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戰略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可以提供更長期的資本和技術要領。

此外,像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全球進行擴張,看到其美國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印度市場佔有重要一席後,也開始積極尋求在印度的業務擴張。

為搶佔印度市場,美國和中國企業採取了不同方式。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美國公司在印度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因為 IT 服務行業,美國在印度業務開展如魚得水。另外,像亞馬遜和穀歌這樣的公司均有印度發展中心和來自印度的高級管理人員。

“很多像亞馬遜和穀歌這樣的公司在中國處境艱難,也不想失去印度市場。由於上文提到的幾個原因,他們判定自己可以進軍印度市場,並在這裡獲得長足發展。相比之下,像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印度的運營還不夠自如,因為此前並沒有進軍印度市場的先例。”沃頓商學院教授卡提克·霍桑納格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阿裡巴巴和騰訊就會成為其他想要進軍印度的中國企業的先例。也就是說,很可能在 10 年內,當前這種局面就會改變。”

市場之爭:攜手並進還是分庭抗禮

隨著印度公司已經能夠籌集到大量長期資本,現在的競爭焦點在於通過收購、投資,或是少見的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一個有機的市場服務生態系統。這是印度本土公司和美國公司正在向阿裡巴巴和騰訊學習的地方。後者在打車服務、超本機服務以及快遞、旅遊和優惠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助力其支付平臺大獲成功。

自 2017 年初以來,Paytm 就一直致力於建立這一系統。該公司收購了許多公司的多數股權,包括交易平臺 Nearby、Little,以及票務網站 Insider 和線上銀行 Creditmate。像 Bigbasket 這樣的大型投資項目則由阿裡巴巴牽頭。這一發展模式有望引起其他公司效仿。

Flipkart 也開始在騰訊和 Naspers 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但目前尚未有已完成的投資計畫。借由近日對 Foodpanda的收購,Ola 正在將其服務範圍擴大到食品外賣等領域。該公司也開始對其貨幣平臺進行投資。此外,像 Reliance Jio 這樣 的運營商也正在通過有機方式逐步推廣他們的服務。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亞馬遜和穀歌也更加積極地擴展市場。同時,Facebook 也有意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持續追蹤這一領域的專家認為,與美國或中國同行在這一階段的發展情況相比,印度本土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務範圍將會大得多。一方面是由於印度市場增長速度慢於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公司想要分得更大的蛋糕。

Flipkart、亞馬遜印度、穀歌、Facebook 和 Paytm 的註冊用戶數量均已超過 1 億。

Saama Capital 的李浩世表示,“由於這些印度公司必須獲得增長,向外界展示實力,對市場的競爭幾乎是寸土必爭。這些公司將更加積極地進軍新的類別和細分領域。此外,一旦公司擁有了相對忠誠的客戶基礎,銷售和增加產品就變得容易多了。”

所有大型電子商務公司都意識到,它們必須追隨這些行業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Bigbasket 的交易絕非孤例。Bookmyshow 和 Swiggy 有望成為印度下一個雙巨頭壟斷公司。目前這兩家公司已經與戰略投資者 Flipkart、亞馬遜和阿裡巴巴集團進行了商談。

當前態勢

本土和全球互聯網參與者的種種商業行為清楚地表明,印度互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佼佼者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在過去的兩年裡,線上零售(Flipkart、亞馬遜印度業),線上廣告(Google、Facebook),線上旅遊(Makemytrip、Oyo Rooms),食品配送(Zomato、Swiggy),移動支付(Paytm),打車服務(Ola,優步)等印度互聯網的主要領域正逐漸完成各自的整合。可以看到,在這些領域,一家獨大或者雙巨頭壟斷取代了原本五六家公司競爭的局面。由此,這些領域的增長優勢就會集中在少數公司上,而這些公司往往獲得了戰略性投資,在原始資本實力、執行水準、技術要領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一家跨國互聯網公司的印度主管表示,“當前,印度市場正進入一個超越時代,異常清晰的生態系統整合時期。在之前的經濟增長階段,印度市場不可能出現雙巨頭壟斷的現象,至少會有五六家公司進行競爭。”

專家們表示,當前這種普遍的雙巨頭壟斷現象,意味著在未來的兩三年裡,在印度互聯網的幾大領域中,任何新興實體或創新形式都將沒有發展空間的。企業家也越來越多地進軍軟體行業、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領域以及金融技術領域。根據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企業協會 Nasscom 的資料,2016 年,新生風投公司中,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業公司的比例為 47%,而 2016 年,這一比例為 34%。相比于金融科技行業 31% 的增長和衛生科技行業 28% 的增長,電子商務創業公司僅有 13% 的增長。

目前,印度本土公司已經用充足的資本條件給予美國投資者漂亮一擊。並且,這些公司也在努力尋求途徑,以建立自己的行業生態系統。經由這次鏖戰,印度互聯網各領域發展的速度,至少超前了兩三年時間,所獲利潤也高的驚人。”

生態系統的生存法則

美國方面

亞馬遜: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科技巨頭公司向其印度分部投入了 50 億美元,並在印度線上零售和雲服務領域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亞馬遜發展的下一目標是打造一個龐大的全球賣家平臺和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平臺,並大力發展其支付業務。目前,該集團的研發團隊正在積極尋找金融技術領域的投資物件。

穀歌:印度正成為穀歌這一搜尋引擎巨頭公司的下一個“10 億使用者”的主要目標。在過去的十年裡,穀歌已經從其印度業務中獲得了高額利潤,在 2017 財年實現了 720.8 億印度盧比的收入。現在,穀歌在印度的業務從盈利轉入投資模式,每天都要耗費上千萬印度盧比,用於在其支付應用 Tez 和超本地配送和服務應用 Areo 上進行打折和獎勵。穀歌也在積極尋求投資對象,近日還領投了印度本土的雜活跑腿任務管理應用 Dunzo 的 B 輪融資。

FACEBOOK:去年,印度成為 Facebook 最大的市場,其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2.41 億。但在2017財年,相比於 17800 億印度盧比的全球總收入,Facebook 在印度所獲營收僅為 34.18 億印度盧比。不過,隨著 Facebook 旗下的即時通訊應用 WhatsApp 推出了支付功能,以及該公司正式進軍社交商務領域,該公司未來將迎來更多可能性。

JOKER IN THE PACK JIO:自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實工業( Reliance Industries )推出此電信分部以來,該分部已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建立了 1.368 億人次的用戶基礎。信實工業集團擁有堅實的客戶基礎上,隨時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內容,在支付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雄心,該集團很可能成為其他公司強大的競爭對手。信實還通過收購 Network18,持有了電影票務門戶網站Bookmyshow、旅遊公司 Yatra 和 HomeShop 的少數股權。

軟銀:勝券在握

軟銀這一日本電信和互聯網巨頭公司,無論以何種方式,終將會成為印度市場的最大受益者。2017年,當軟銀意識到其線上上零售領域最初的投資對象——印度電商平臺 Snapdeal 未能達到市場的領先地位時,轉而支持另一線上零售領軍者 Flipkart。這一案例足以證明軟銀在印度市場的投資水準。

軟銀還持有 Ola 和 Uber 兩家印度打車服務巨頭公司的股份。該公司也投資了移動支付市場的領軍公司Paytm。同時軟銀還通過對線上零售商的投資,在 Flipkart 的支付業務 Phonepe 中佔據了一席之地。許多業內專家認為,軟銀最終將與阿裡巴巴結盟。前者是後者最大的股東,持有其約28%的股份。目前,軟銀是否會促進 Flipkart 與 Paytm 的合併還有待觀察。鑒於軟銀旗下設立了 1000 億美元的基金,無論哪家公司在印度市場的鏖戰中勝出,都將需要軟銀的資金支援。

中印方面

由阿裡巴巴支持的 Paytm: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已經在印度建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2015 年,阿裡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公司決定與印度最年輕的億萬富豪維賈伊·謝卡爾·沙瑪創立的 Paytm 公司合作。從那時起,包括與 Bigbasket 和 XpressBee s進行的交易在內,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共向印度投入了近16 億美元,從而建立起其在印度線上商務、支付和物流等領域的業務。

由 Naspers 和騰訊支持的 Flipkart:南非媒體巨頭 Naspers 在印度的投資歷史已十年有餘,先後投資了 MakeMyTrip 和 FLIPKART 等公司。而騰訊則在去年投資了 Flipkart 和 Ola 公司,並因此形成了其在印度的投資影響力。 與競爭對手阿裡巴巴相比,騰訊在印度的投資不多。但騰訊推出的微信應用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許多人都試圖在印度市場複刻這種成功。Naspers 是騰訊最大的股東,持有騰訊超過 30% 的股份。該集團還持有印度支付公司 PayU 和 OLX,以及食品配送公司 Swiggy 的股份。

Ola:2017 年,印度最大的打車應用公司 Ola 夯實了其在本土市場的領導地位。目前,該公司正準備收購 Foodpanda 的印度業務,從而向食品配送領域擴張。該公司還有可能進軍食品雜貨配送領域,屆時其支付業務也將取得重大進展。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巴維什·阿加沃爾有望為大家帶來更多驚喜。(本文編譯:照夕子)本文為編譯文,大部分內容編譯自作者馬德哈瓦·強查尼於 1 月 5日發佈在 The Economic Times的文章,原文為英文,本文僅供業內人士參考,不涉商業。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兩大投資集團均希望在印度重現這種成功。通過下圖這個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在印度市值最高的四大互聯網公司 Flipkart、Ola、Paytm 和 Makemytrip 中,中國企業與 Naspers、軟銀合計持有股份均超過 40%。軟銀和 Naspers 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印度互聯網發展機遇:暫緩後前行

2014 年至 2015 年間,投資者在印度互聯網市場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如今,這些投資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市場的發展速度遠低於預期。線上零售領域所獲的投資金額最高,但其增長速度預計將比中國慢得多。

“在過去的 3 到 4 年裡,我們經歷了大肆宣傳、過度發展的泡沫,之後進行了修正。每個人都認識到,印度的納新速度要慢一點,消費者更在意自己花了多少錢。在印度,培養消費者的習慣性行為需要更長的時間。”Paytm 和 Snapdeal 的早期投資者、風險資本公司 Saama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李浩世表示。。

這種認識,讓許多在 2014 年和 2015 年估值達到極高點的印度互聯網公司,處境變得艱難。他們既沒有足夠的規模,也缺乏公開上市、募股籌資的基準。這些公司仍然需要資本,但由於這些公司與美國巨頭公司鏖戰愈酣,其領先地位朝不保夕,金融投資者不願意為其提供資金。

尋求戰略性投資

不同於中國,印度是一個開放的市場,遲早會迎來海外競爭。正是這一重要因素,促使一些印度本土企業尋求戰略投資者。Paytm 是第一家獲得中國戰略投資者資金的印度公司。2015 年初,阿裡巴巴的支付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對 Paytm 進行了投資。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的 Makemytrip,原本面臨著與 Naspers 加持的 Ibibo 的激烈競爭。但在 2016 年 1 月,該公司從中國同行攜程公司籌得資金。

Ola 和 Flipkart 兩大本土領軍公司,則著手提高其單位經濟效益,同時在估值低於 2015 年峰值的情況下尋求其它資本支援。這些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戰略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可以提供更長期的資本和技術要領。

此外,像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全球進行擴張,看到其美國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印度市場佔有重要一席後,也開始積極尋求在印度的業務擴張。

為搶佔印度市場,美國和中國企業採取了不同方式。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美國公司在印度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因為 IT 服務行業,美國在印度業務開展如魚得水。另外,像亞馬遜和穀歌這樣的公司均有印度發展中心和來自印度的高級管理人員。

“很多像亞馬遜和穀歌這樣的公司在中國處境艱難,也不想失去印度市場。由於上文提到的幾個原因,他們判定自己可以進軍印度市場,並在這裡獲得長足發展。相比之下,像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印度的運營還不夠自如,因為此前並沒有進軍印度市場的先例。”沃頓商學院教授卡提克·霍桑納格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阿裡巴巴和騰訊就會成為其他想要進軍印度的中國企業的先例。也就是說,很可能在 10 年內,當前這種局面就會改變。”

市場之爭:攜手並進還是分庭抗禮

隨著印度公司已經能夠籌集到大量長期資本,現在的競爭焦點在於通過收購、投資,或是少見的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一個有機的市場服務生態系統。這是印度本土公司和美國公司正在向阿裡巴巴和騰訊學習的地方。後者在打車服務、超本機服務以及快遞、旅遊和優惠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助力其支付平臺大獲成功。

自 2017 年初以來,Paytm 就一直致力於建立這一系統。該公司收購了許多公司的多數股權,包括交易平臺 Nearby、Little,以及票務網站 Insider 和線上銀行 Creditmate。像 Bigbasket 這樣的大型投資項目則由阿裡巴巴牽頭。這一發展模式有望引起其他公司效仿。

Flipkart 也開始在騰訊和 Naspers 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但目前尚未有已完成的投資計畫。借由近日對 Foodpanda的收購,Ola 正在將其服務範圍擴大到食品外賣等領域。該公司也開始對其貨幣平臺進行投資。此外,像 Reliance Jio 這樣 的運營商也正在通過有機方式逐步推廣他們的服務。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亞馬遜和穀歌也更加積極地擴展市場。同時,Facebook 也有意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持續追蹤這一領域的專家認為,與美國或中國同行在這一階段的發展情況相比,印度本土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務範圍將會大得多。一方面是由於印度市場增長速度慢於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公司想要分得更大的蛋糕。

Flipkart、亞馬遜印度、穀歌、Facebook 和 Paytm 的註冊用戶數量均已超過 1 億。

Saama Capital 的李浩世表示,“由於這些印度公司必須獲得增長,向外界展示實力,對市場的競爭幾乎是寸土必爭。這些公司將更加積極地進軍新的類別和細分領域。此外,一旦公司擁有了相對忠誠的客戶基礎,銷售和增加產品就變得容易多了。”

所有大型電子商務公司都意識到,它們必須追隨這些行業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Bigbasket 的交易絕非孤例。Bookmyshow 和 Swiggy 有望成為印度下一個雙巨頭壟斷公司。目前這兩家公司已經與戰略投資者 Flipkart、亞馬遜和阿裡巴巴集團進行了商談。

當前態勢

本土和全球互聯網參與者的種種商業行為清楚地表明,印度互聯網生態系統中的佼佼者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在過去的兩年裡,線上零售(Flipkart、亞馬遜印度業),線上廣告(Google、Facebook),線上旅遊(Makemytrip、Oyo Rooms),食品配送(Zomato、Swiggy),移動支付(Paytm),打車服務(Ola,優步)等印度互聯網的主要領域正逐漸完成各自的整合。可以看到,在這些領域,一家獨大或者雙巨頭壟斷取代了原本五六家公司競爭的局面。由此,這些領域的增長優勢就會集中在少數公司上,而這些公司往往獲得了戰略性投資,在原始資本實力、執行水準、技術要領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一家跨國互聯網公司的印度主管表示,“當前,印度市場正進入一個超越時代,異常清晰的生態系統整合時期。在之前的經濟增長階段,印度市場不可能出現雙巨頭壟斷的現象,至少會有五六家公司進行競爭。”

專家們表示,當前這種普遍的雙巨頭壟斷現象,意味著在未來的兩三年裡,在印度互聯網的幾大領域中,任何新興實體或創新形式都將沒有發展空間的。企業家也越來越多地進軍軟體行業、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領域以及金融技術領域。根據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企業協會 Nasscom 的資料,2016 年,新生風投公司中,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業公司的比例為 47%,而 2016 年,這一比例為 34%。相比于金融科技行業 31% 的增長和衛生科技行業 28% 的增長,電子商務創業公司僅有 13% 的增長。

目前,印度本土公司已經用充足的資本條件給予美國投資者漂亮一擊。並且,這些公司也在努力尋求途徑,以建立自己的行業生態系統。經由這次鏖戰,印度互聯網各領域發展的速度,至少超前了兩三年時間,所獲利潤也高的驚人。”

生態系統的生存法則

美國方面

亞馬遜: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科技巨頭公司向其印度分部投入了 50 億美元,並在印度線上零售和雲服務領域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亞馬遜發展的下一目標是打造一個龐大的全球賣家平臺和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平臺,並大力發展其支付業務。目前,該集團的研發團隊正在積極尋找金融技術領域的投資物件。

穀歌:印度正成為穀歌這一搜尋引擎巨頭公司的下一個“10 億使用者”的主要目標。在過去的十年裡,穀歌已經從其印度業務中獲得了高額利潤,在 2017 財年實現了 720.8 億印度盧比的收入。現在,穀歌在印度的業務從盈利轉入投資模式,每天都要耗費上千萬印度盧比,用於在其支付應用 Tez 和超本地配送和服務應用 Areo 上進行打折和獎勵。穀歌也在積極尋求投資對象,近日還領投了印度本土的雜活跑腿任務管理應用 Dunzo 的 B 輪融資。

FACEBOOK:去年,印度成為 Facebook 最大的市場,其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2.41 億。但在2017財年,相比於 17800 億印度盧比的全球總收入,Facebook 在印度所獲營收僅為 34.18 億印度盧比。不過,隨著 Facebook 旗下的即時通訊應用 WhatsApp 推出了支付功能,以及該公司正式進軍社交商務領域,該公司未來將迎來更多可能性。

JOKER IN THE PACK JIO:自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實工業( Reliance Industries )推出此電信分部以來,該分部已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建立了 1.368 億人次的用戶基礎。信實工業集團擁有堅實的客戶基礎上,隨時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內容,在支付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雄心,該集團很可能成為其他公司強大的競爭對手。信實還通過收購 Network18,持有了電影票務門戶網站Bookmyshow、旅遊公司 Yatra 和 HomeShop 的少數股權。

軟銀:勝券在握

軟銀這一日本電信和互聯網巨頭公司,無論以何種方式,終將會成為印度市場的最大受益者。2017年,當軟銀意識到其線上上零售領域最初的投資對象——印度電商平臺 Snapdeal 未能達到市場的領先地位時,轉而支持另一線上零售領軍者 Flipkart。這一案例足以證明軟銀在印度市場的投資水準。

軟銀還持有 Ola 和 Uber 兩家印度打車服務巨頭公司的股份。該公司也投資了移動支付市場的領軍公司Paytm。同時軟銀還通過對線上零售商的投資,在 Flipkart 的支付業務 Phonepe 中佔據了一席之地。許多業內專家認為,軟銀最終將與阿裡巴巴結盟。前者是後者最大的股東,持有其約28%的股份。目前,軟銀是否會促進 Flipkart 與 Paytm 的合併還有待觀察。鑒於軟銀旗下設立了 1000 億美元的基金,無論哪家公司在印度市場的鏖戰中勝出,都將需要軟銀的資金支援。

中印方面

由阿裡巴巴支持的 Paytm: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已經在印度建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2015 年,阿裡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公司決定與印度最年輕的億萬富豪維賈伊·謝卡爾·沙瑪創立的 Paytm 公司合作。從那時起,包括與 Bigbasket 和 XpressBee s進行的交易在內,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共向印度投入了近16 億美元,從而建立起其在印度線上商務、支付和物流等領域的業務。

由 Naspers 和騰訊支持的 Flipkart:南非媒體巨頭 Naspers 在印度的投資歷史已十年有餘,先後投資了 MakeMyTrip 和 FLIPKART 等公司。而騰訊則在去年投資了 Flipkart 和 Ola 公司,並因此形成了其在印度的投資影響力。 與競爭對手阿裡巴巴相比,騰訊在印度的投資不多。但騰訊推出的微信應用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許多人都試圖在印度市場複刻這種成功。Naspers 是騰訊最大的股東,持有騰訊超過 30% 的股份。該集團還持有印度支付公司 PayU 和 OLX,以及食品配送公司 Swiggy 的股份。

Ola:2017 年,印度最大的打車應用公司 Ola 夯實了其在本土市場的領導地位。目前,該公司正準備收購 Foodpanda 的印度業務,從而向食品配送領域擴張。該公司還有可能進軍食品雜貨配送領域,屆時其支付業務也將取得重大進展。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巴維什·阿加沃爾有望為大家帶來更多驚喜。(本文編譯:照夕子)本文為編譯文,大部分內容編譯自作者馬德哈瓦·強查尼於 1 月 5日發佈在 The Economic Times的文章,原文為英文,本文僅供業內人士參考,不涉商業。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