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系跌倒,日系吃飽,產品力才是王道!

2017年對於韓系車來說可謂是最艱難的一年,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全年銷量雙雙大幅跳水,北京現代銷售78.50萬輛,同比下滑31%,東風悅達起亞銷售35.95萬輛,下滑45%。

尤其去年上半年,韓系銷量不到同期的三分一,

更有消息稱北京現代在華的四個工廠一度因拖欠零部件供應商貨款,使得其拒絕提供配件導致停工,可見當時形勢非常的危急。而下半年韓系品牌加大新品投放,並採取大幅降價等措施,使得銷量觸底回升,不過最終仍沒能挽回全年跳水的業績。

不同于韓系車的“跌倒”,2017年日系車卻收穫頗豐,賺得盆滿缽滿,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廣汽本田都是呈兩位數增長,其中東風本田全年銷量達71.43萬輛,同比增長25.3%。從中可以看出日系老車型換代改款後煥發新活力,軒逸、卡羅拉年銷量均超34萬輛,日產奇駿、逍客、本田CR-V、XR-V,全年銷量均超15萬輛,而且有的車型甚至出現加價售車現象。

也許有吃瓜群眾認為,因薩德事件,導致眾多中國消費者自覺加入抵制韓系車行動,是韓系車銷量暴跌的重要原因。不過這種觀點根本不值一駁,因為下半年韓系車一降價銷量就出現回升,難道部分中國消費者抵不住誘惑又去買韓系車了嗎?其實冷靜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韓系車產品力不夠才是導致銷量暴跌的最重要原因。

用吉利汽車李書福的話說,“自主品牌汽車品質超過韓系車已綽綽有餘,還用抵制?”

韓系車與其它合資車系相比,以高顏值、高配置為主要特點贏得市場,但是韓系車沒有德系車機械感強,也沒有日系車良好的耐用性,

並且個別主力車型安全性弱,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隨著自主品牌迅猛發展,自主高端向上已成主要趨勢,例如長城的WEY、吉利的領克,在中高端市場已表現不俗,自主高端品牌帶來較高人氣和大批粉絲。在這種情況下,韓系車與自主品牌產品定位高度相似,而韓系車的高顏值、高配置特點已沒有絲毫優勢,因而使得其在價格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銷量爆跌成為必然之路。

不過,近年來自主品牌蓬勃發展的背後也隱憂漸現,2017年一些主要車企廠商發展遇到瓶頸期。2017年除了上汽乘用車、吉利汽車、廣汽傳祺保持兩位數增長以外,像長城、長安兩個產銷百萬級廠商已經出現負增長,壓力已經凸顯。

正所謂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微增長行業大環境下,急需有新的增長點,並且新的增長點是要以強有力的產品力作為重要支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韓系車高顏值、高配置的特點,很容易被別人模仿超越,畢竟外在“顏值”很容易通過整容而得到,內在“才華”只能通過長期磨練才能獲得,別人一時也無法輕易模仿和超越。因此,自主品牌一定要博取眾家之長,弘揚工匠精神,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搞研發,搞出自己的獨到的東西,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產品力。

別克GL6

最近有一件小事也給小編很大震撼,日前我受邀走進了上汽通用上海亞美實驗室,實驗室研發工程師給大家講述了研發三缸發動機艱辛的過程,現在成功搭載到別克GL6上的表現來看,在動力和平順性上取得用戶的一致好評。其實在禁售燃油車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上汽通用完全可以躺在四缸機上吃吃老本,或者把全部精力投到研發新源能車上,完全沒有必要研發三缸發動機,但上汽通用卻投入巨額資金,抽調精兵強將研發了三缸機,這種精神膽識就值得自主品牌學習。

小結:歸根結底,產品力背後是工匠精神和文化積澱的較量。有人說日本車是工具;德國車是機器;英國車是藝術。這種說法雖不全面準確,卻能說明一個問題,消費者選擇哪國製造的車,一定是認同該國國民做事風格和方式。可喜的是在新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汽車工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自主品牌,已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他們不甘落後、勇於擔當、瞄準一流、艱苦研發,精益求精,並為我國的工匠精神和文化積澱融入了新的內涵,這無疑是自主品牌產品力的最好背書。

不進則退。在微增長行業大環境下,急需有新的增長點,並且新的增長點是要以強有力的產品力作為重要支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韓系車高顏值、高配置的特點,很容易被別人模仿超越,畢竟外在“顏值”很容易通過整容而得到,內在“才華”只能通過長期磨練才能獲得,別人一時也無法輕易模仿和超越。因此,自主品牌一定要博取眾家之長,弘揚工匠精神,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搞研發,搞出自己的獨到的東西,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產品力。

別克GL6

最近有一件小事也給小編很大震撼,日前我受邀走進了上汽通用上海亞美實驗室,實驗室研發工程師給大家講述了研發三缸發動機艱辛的過程,現在成功搭載到別克GL6上的表現來看,在動力和平順性上取得用戶的一致好評。其實在禁售燃油車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上汽通用完全可以躺在四缸機上吃吃老本,或者把全部精力投到研發新源能車上,完全沒有必要研發三缸發動機,但上汽通用卻投入巨額資金,抽調精兵強將研發了三缸機,這種精神膽識就值得自主品牌學習。

小結:歸根結底,產品力背後是工匠精神和文化積澱的較量。有人說日本車是工具;德國車是機器;英國車是藝術。這種說法雖不全面準確,卻能說明一個問題,消費者選擇哪國製造的車,一定是認同該國國民做事風格和方式。可喜的是在新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汽車工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自主品牌,已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他們不甘落後、勇於擔當、瞄準一流、艱苦研發,精益求精,並為我國的工匠精神和文化積澱融入了新的內涵,這無疑是自主品牌產品力的最好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