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解讀丨“靜穩天氣”和霧霾是啥關係?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這輪污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濕度大 風速小

污染物無法擴散

據專家分析,本次關中地區重污染過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濕度、雲量較大,不利於污染物垂直擴散。12日開始,關中地區受西南氣流影響,近地面濕度逐漸增大,天空雲量較大,導致污染物垂直擴散不利。

與此同時,近地面風速較小,且以東風為主,不利於污染物水準擴散。12日至今,關中地區近地面平均風速小於1.5m/s,導致污染物水準擴散不利,

加之部分輸入型污染的疊加影響,又加重了本次污染程度。此外,由於晝夜逆溫明顯,邊界層高度降低,導致夜間污染物快速積累,空氣品質持續變差。

“靜穩天氣”和霧霾有什麼關係

“靜穩天氣”讓近地面層

大氣污染物“無路可走”

一到冬季,西安經常會出現“靜穩天氣”,

“靜穩天氣”和霧霾有什麼關係?

西安市氣象臺副台長畢旭告訴記者,冬季由於地面夜間的輻射降溫明顯,大氣低空容易出現“逆溫層”,空氣的水準、垂直方向交換流通能力變弱,空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淺層大氣中,並逐漸集聚,導致空氣污染。從氣象學角度來看,有霧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大氣比較穩定,而穩定的大氣又容易使污染物聚集。

“這樣的天氣讓本來就先天條件不利的關中地區更是雪上加霜。

”陝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勇分析,位於關中腹地的西安、咸陽、渭南等城市群的大氣環境改善有限,主要存在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關中城市群既受到關中盆地地理地形和氣象因素的挾制與影響,又受到周邊區域的污染輸入影響。特別是冬季重污染期間,來自東北方向京津冀以及山西的霧霾污染沿汾渭谷地輸入,與關中盆地內自身污染相疊加,
造成污染累積。因此,關中城市群較其他城市在空氣品質改善方面的壓力更為嚴重。

西安咸陽渭南再次“共患難”

傳統能源結構

讓西安咸陽渭南再次“共患難”

除了先天條件加大治霾難度外,區域性難題也很突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甯甯告訴記者,

關中地區傳統的工業佈局,也升級了治霾的難度。咸陽、銅川、渭南等城市還有大量的工業排放源,特別是石化行業的排放,如果不從根本上轉變產業和能源結構,會對關中各市產生大氣污染的交互影響。雖然西安市目前基本不存在工業排放,冬季主要污染源來自於供暖,但從西安市城市本身來講,受人口、規模、機動車保有量等影響的生活污染排放壓力日漸增大。

這幾天,西安、咸陽、渭南再次“共患難”,空氣品質都陷入污染。這也反映出關中區域傳統舊有工業佈局和能源結構在冬季靜穩天氣面前的被動與尷尬。

這幾天,西安、咸陽、渭南再次“共患難”,空氣品質都陷入污染。這也反映出關中區域傳統舊有工業佈局和能源結構在冬季靜穩天氣面前的被動與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