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態養豬新模式,究竟是個“坑”,還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隨著2018年環保稅的開徵,養豬業對豬場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2017年就有許多的養豬場因為環保不達標被強制關閉,規模化排汙達標的養豬場成為養豬業的一大主流?然而僅僅只有規模化養豬才是正統嗎?那小豬場和家庭養豬場怎樣才能另闢蹊徑繞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呢?

我們先來說說生態養豬的優點:(1)解決了豬只生產過程中糞便處理難的問題,變廢為寶,同時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2)減少應激,

提高了豬肉品質;(3)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4)提高了豬肉品質,獲得的經濟效益更高。

生態養豬的缺點:(1)生態養豬投資成本高、資金回籠慢;(2)生態養豬對於管理技術免疫防控等的要求更高;(3)生態養豬是一個人工的循環系統,環環相扣,一個關節實行不了將會導致整個循環系統進行不下去;(4)生態養豬,

同樣需要規模化的投入與佈局。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養豬業本就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2016-2017年養豬收益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生態養豬更是如此。雖然說生態養豬的豬肉品質更高,

但生豬養殖的生產週期更長,投入成本更高,一旦產品銷路不暢,就會很麻煩。如果再遇到自然災害或者什麼意外,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

總之生態養豬一定要有科學的規劃、一定的技術管理儲備,一定的資金周轉能力,更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堅持不懈的信心。

對於有資金技術的養豬從業人員來說,生態養豬或許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然而對於養豬新手來說,生態養豬也許就是個“坑”,還是個無底深淵,慎入慎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