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年提防這些“熊親友”,別讓“逗”孩子變成“害”孩子

年關將至,親戚朋友們都走動的頻繁起來,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更是會帶著孩子一起來串個門,吃個飯。親戚朋友們交情甚好,免不了逗逗孩子找樂趣。

推杯換盞間,還會讓好奇的孩子們喝點酒,

說上幾句逗孩子的話,看著孩子被逗的哭笑不得,大人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氣息。

前兩年,攀枝花的王爸爸帶著2歲的兒子去朋友家玩,朋友相聚,推杯換盞不亦樂乎,沒多久,王爸爸就喝醉睡覺去了。

剩下的幾個朋友逗著孩子喝酒,喝了2兩酒的孩子結果昏睡不醒,兩天后因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逗”孩子變成“害”孩子

“逗孩子”的現象向來普遍,以至於當我們說出“誰家還沒個愛逗孩子的親戚”時,或當大人把孩子弄急弄哭還笑得出來時,已完全看不到隱患。

正是如此,我們才很難去質疑這樣的現象是否會傷害孩子。

因“逗”而引發的悲劇,其實一直在上演。

據《生命時報》發佈的一則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方式”統計,

“你媽不要你了”以19.3%位列第二。

2015年,武漢市一個七歲大的女孩 ,趁母親不注意,把只有兩個月大的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弟弟當場死亡。

起因就是鄰居用“你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逗”她。孩子年齡小,缺乏判斷能力,不能分辨大人所說的“不要你了”是真是假。父母就是孩子生存下去本能會選擇的依靠,當聽到“我們不喜歡你了”“我們再生個弟弟妹妹”“你是我們撿來的”這樣的話,

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恐懼,而缺乏安全感。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讓他產生生存危機,自我質疑感,更可能促使他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弟弟妹妹等極端行為。

逗孩子喝酒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或者至少見過長輩用筷子蘸酒讓孩子嘗,看似那麼一滴酒不會怎麼樣。就像本文開頭那樣,幾個朋友覺得沒事,就逗著孩子喝酒,最後釀成大禍。

《生命時報》的統計,讓孩子嘗試喝酒或吸煙以21.1%名列榜首。

兒童生長發育未完全的狀態下,身體各部分及內臟,尤其消化系統,都非常脆弱,喝酒對身體傷害很大。

“性教育”不是知識,而是自我保護意識

對於“性”中國向來諱莫如深,但是面對穿開襠褲的小孩卻“肆無忌憚”,

有些人去了家裡就碰孩子的敏感區域,要麼就是讓叔叔看看,這樣做和流氓有什麼分別?

所以也提醒孩子的父母,如果親朋好友有過分的舉動應及時制止。

性教育不是知識,而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逗小孩開心,興奮,驚訝,這沒問題。

與小孩溝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

那些逗小孩生氣,害怕,傷心,哭泣,是很愚蠢的行為。

過年回家,提防“熊”孩子,更要提防“熊”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