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節快到了,陪父母時,請放下你的手機!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戀愛先生》中,有一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

程皓陪父親時,父親看著電視,而程皓則一直在看手機,

這時,父親說:“手機不是你爸爸”,

但疼愛孩子的父親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囑咐程皓關了電視,吃完飯,碗筷放桌子上就行,然後起身回臥室。

看到這裡,心裡陌名心酸,不跟父母一起住,很多兒女號稱每週都回家陪父母。但你們真陪了麼?看手機的時間多,還是陪父母嘮嗑的時間多?

而更多兒女,則與父母相隔千里,

只有長假才能回家,但在假期裡,你跟父母說你的工作和生活了麼?是不是又在手機信息下靜靜養了七天?

《親愛的她們》中的無奈千萬別成為現實

電視劇《親愛的她們》中,有這樣一個情景。

由宋丹丹扮演的單親媽媽馬衛華,在自己就要邁入晚年的時候,

得了二期肺癌。此時,父母健在,女兒未成婚,她還有好多的事情要做。為了儘量延長生命的長度,她選擇了做手術。在定下手術日期之後,她給女兒打了個電話,說,咱們娘倆出去玩一次吧?

此時的女兒,已經知道媽媽的病情,但為了讓媽媽安心,她佯裝不知。

接到電話,女兒快速答應了,說,那就明天吧!

媽媽當時一驚,因為平時女兒都很忙,這次正好有時間,她也好開心。

一天的時間,

女兒比任何時候都溫順,陪著媽媽各種神聊。她們回憶小時候,唱兒歌,講爸爸過去的事情......

這種溫馨的感覺,讓媽媽情不自禁的說,真好!

女兒不解的問為什麼?

媽媽說,以往每次找你,你都說沒空,不是打電話,就是聊手機,可是今天一天你都沒碰手機。

就是這一句話,讓女兒瞬間把控不住,她聲稱去廁所,在洗手間裡狠狠扇了自己幾耳光。

在電視劇裡,經過編劇的巧安排,女兒清醒,

媽媽安慰了,可是生活裡誰幫我們安排呢?作為兒女,你能洞察到父母的心思嗎?

你陪父母的時間還剩下多少?

此前,新浪做過一個調查:春節是很多人一年之中少有的陪伴父母的機會,春節假期裡,你花了多長時間用心陪伴父母?在隨機調查結果顯示,

18個人中只有3人做到了放下手機全身心陪同父母,另有12人是用了一半時間來專心陪伴父母,有1個人儘管只在春節假期回家陪父母,但因為每天走親訪友根本找不到時間陪伴在父母左右。

在很多兒女的心裡,總會覺得以後盡孝的時間還很多,還有很多時間陪在父母左右,事實真得這樣麼?

前幾年,網路瘋傳一個“親情計算器”公式,假設爸媽能活到85歲,根據這一公式,抽樣結果顯示:最長的不到兩年,最短的不到3個半月。在時間總量固定的情況下,可以說是陪一次就少一次,陪一天就少一天。在數量無法得到確保的情況下,品質就顯得尤為關鍵。若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手機,這跟不在身邊並無本質區別。

作家陌罌的散文《躺在母親身邊》。

文中,她在醫院裡陪床,母親病了。作者說母親的病,源于生自己時落下的病根,再加上後來的勞累。母親長期病著,她自己不當回事,大家也就都跟著不當回事,偶爾還會埋怨母親,這時的母親會感覺無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錯了事情。

就算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親愛的女兒就在身旁,可是卻只能眼睜睜的瞅著天花板。忽而問女兒一句,你在幹嘛?

女兒無謂地說,在聊天。

和誰聊?母親不解地問。

網友啊!女兒說。

都不認識怎麼聊啊?母親真的納悶壞了。

女兒說,反正無聊,瞎聊唄。

母親仿佛很累的“哦”一聲,重新躺下,再次盯著天花板。當女兒起身倒水,看到母親的眼神,內心突然一動,名義上自己是在陪母親,可是除了為她點飯倒杯水,又做過什麼?

她當即躺在母親身邊,讓母親給她講過去的故事。

很多時候,兒女回家,只是回來一個驅殼,心關照著四方好友,認識的,不認識的,唯獨遺漏了身邊最愛自己的父母。

這個春節,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

馬上就春節了,這個假期,兒女們都有什麼安排?如果你回家,就請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吧。

在老人面前無論多大年齡都還是一個孩子,說是陪父母,其實時時處處都被老人疼愛著、關心著,他們擔心我們生活,擔心我們工作,只要我們過得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回家以後他們什麼活也不讓我們幹,不讓我們下廚房,不讓我們幫他們幹活,更不肯將他們的艱辛告訴我們,只要看著我們在他們跟前,就心裡美滋滋的,我們也不客氣,拋開任何生活中的不快,無憂無慮的躺在父母的懷抱,心無旁騖的玩我們的手機。

其實父母是將做兒女的當作了“客人”,我們自己更加將自己當作了“客人”,根本沒有真正的融入到這個家庭,更沒有融入到父母的生活中。

其實,放下手機陪父母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從細微之處,發現父母一年一年的在變老。

比如,“以前爸爸提一桶水很輕鬆,可是今年他提水時還要先準備一下。”;發現“飯桌上還是只有一個包子”,就像幡然醒悟“母親最愛吃魚頭”那樣,記住父母對我們的疼愛;發現臨走時父母會在我們的包裡裝很多東西那份拳拳之心;發現送我們上路時,父母那份無奈與隱隱期盼的眼神。

父母一天天在老去,甚至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了,討他們歡心就是對父母盡孝,“子欲養而親不在”是我們每一名做兒女的都必須謹記的。

只要你發現歲月在他們臉上的劃痕,只要你記住父母在送我們上路時那種期盼的眼神,放下手機陪父母就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抽樣結果顯示:最長的不到兩年,最短的不到3個半月。在時間總量固定的情況下,可以說是陪一次就少一次,陪一天就少一天。在數量無法得到確保的情況下,品質就顯得尤為關鍵。若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手機,這跟不在身邊並無本質區別。

作家陌罌的散文《躺在母親身邊》。

文中,她在醫院裡陪床,母親病了。作者說母親的病,源于生自己時落下的病根,再加上後來的勞累。母親長期病著,她自己不當回事,大家也就都跟著不當回事,偶爾還會埋怨母親,這時的母親會感覺無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錯了事情。

就算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親愛的女兒就在身旁,可是卻只能眼睜睜的瞅著天花板。忽而問女兒一句,你在幹嘛?

女兒無謂地說,在聊天。

和誰聊?母親不解地問。

網友啊!女兒說。

都不認識怎麼聊啊?母親真的納悶壞了。

女兒說,反正無聊,瞎聊唄。

母親仿佛很累的“哦”一聲,重新躺下,再次盯著天花板。當女兒起身倒水,看到母親的眼神,內心突然一動,名義上自己是在陪母親,可是除了為她點飯倒杯水,又做過什麼?

她當即躺在母親身邊,讓母親給她講過去的故事。

很多時候,兒女回家,只是回來一個驅殼,心關照著四方好友,認識的,不認識的,唯獨遺漏了身邊最愛自己的父母。

這個春節,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

馬上就春節了,這個假期,兒女們都有什麼安排?如果你回家,就請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吧。

在老人面前無論多大年齡都還是一個孩子,說是陪父母,其實時時處處都被老人疼愛著、關心著,他們擔心我們生活,擔心我們工作,只要我們過得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回家以後他們什麼活也不讓我們幹,不讓我們下廚房,不讓我們幫他們幹活,更不肯將他們的艱辛告訴我們,只要看著我們在他們跟前,就心裡美滋滋的,我們也不客氣,拋開任何生活中的不快,無憂無慮的躺在父母的懷抱,心無旁騖的玩我們的手機。

其實父母是將做兒女的當作了“客人”,我們自己更加將自己當作了“客人”,根本沒有真正的融入到這個家庭,更沒有融入到父母的生活中。

其實,放下手機陪父母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從細微之處,發現父母一年一年的在變老。

比如,“以前爸爸提一桶水很輕鬆,可是今年他提水時還要先準備一下。”;發現“飯桌上還是只有一個包子”,就像幡然醒悟“母親最愛吃魚頭”那樣,記住父母對我們的疼愛;發現臨走時父母會在我們的包裡裝很多東西那份拳拳之心;發現送我們上路時,父母那份無奈與隱隱期盼的眼神。

父母一天天在老去,甚至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了,討他們歡心就是對父母盡孝,“子欲養而親不在”是我們每一名做兒女的都必須謹記的。

只要你發現歲月在他們臉上的劃痕,只要你記住父母在送我們上路時那種期盼的眼神,放下手機陪父母就沒有什麼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