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農村養老金有五大變化,這幾類人將拿到更多的補貼!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老的時候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在城市裡有正式工作退休的人,生病的時候有醫保,平時生活有退休金,還是比較優越的,幾乎不需要兒女們操心。可是在農村裡,

沒有任何保障的老人靠什麼養老呢?

首先是那些生活水準不太好的子女,老人們基本上只能得到衣食溫飽,但是手裡沒什麼零花錢,如果趕上生大病,那麼更是沒有任何保障;生活條件好一點的兒女,會定期去給老人一些生活費,零花錢,可是我們都知道,因為老人們是從艱苦的年代走過來的,他們知道生活的艱苦,捨不得花一分錢。還有些六七十歲的老人,

身體稍微可以活動一點的,會在家裡種一些糧食青菜,這就省去了買青菜,買糧食的錢,同時有條件的地區國家政策會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一百零五元的補貼,並且通過年齡的增加,逐年遞增。這樣一筆錢,對他們很重要,幾乎成了老人們生活費唯一的來源。並且還仍然存在著大部分的老人,生病的時候,特別是一些大病,拒絕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最後為了省一些錢,
減輕兒女的負擔,因為大病去世。

針對農村老人這些情況,國務院於2018年3月份出臺了一個檔,檔,明確規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並且由中央與地方政府按照比例進行分擔:

1,2018年文件規定在一些極為困難的地區,例如內蒙廣西等地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補助,

由中央政府補貼的力度會大一些,達到了80%,因為地方沒有多少錢;在河北,吉林等地中央分擔了60%;而在遼寧,福建,山東等地中央分擔了50%;在天津,廣東江蘇等地,中央分擔了30%;而在內地一中等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地方政府的財力充足,所以中央政府的補貼就比較少,只分擔了10%,大部分有由地方政府補貼。有很多人會錯誤的認為,
中央政府補貼的高那麼個人所得的養老金就越高,其實個人所得養老金的高低是以個人繳費成正比的。

2,在新的養老保險中,針對繳費標準分為了12個等級,分別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一千元,1500元,2000元不等。農民朋友可根據自己家庭條件,生活狀況,

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標準。2018年新型養老保險計算方式

計算公式為:月領養老金=基礎養老金(55元)+個人帳戶總額÷139

目前大多數農村人都選擇最低繳費次100元,進行繳納養老保險。如繳納15年的情況下,個人帳戶總額為1500元,每月則可以領取65.7元。選擇最高繳費檔次4000元,進行繳納養老保險。繳納15年的情況下,個人帳戶總額為60000元,每月則可以領取486.6元。

3,與此同時,要根據2018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的規定,本年度內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上漲,我國多數的農村地區養老金已經有七年每月70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月90元,而部分地區已經漲到了每月的180元。

4,2018年開始,國家針對城鄉輕中重度三個等級的居家養老給予服務補貼,分別是每人每月一百元,150元和200元而護理補貼每人每月50元,或者是200元。服務補貼與護理補貼合併使用,每人每月150元,每人每月200元和每人每月400元。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是以服務券的形式支付給補貼對象的。

5,2018年,針對農村60歲以上的農村低保戶,農村特困救助或農村五保戶供養和在鄉優撫補助的優撫對象,還有80歲以上的農村獨生子女父母,以及農村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還有空巢老人家庭收入低於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國家將給予農村養老金補貼。

2018年國家針對農村養老金的改革與提高,使農村的老人們得到了生活的保障,同時也拉近了城鄉養老距離,平衡生活標準,讓農村老人可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同時也減輕了兒女們的負擔。

3,與此同時,要根據2018年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的規定,本年度內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上漲,我國多數的農村地區養老金已經有七年每月70元,漲到了現在的每月90元,而部分地區已經漲到了每月的180元。

4,2018年開始,國家針對城鄉輕中重度三個等級的居家養老給予服務補貼,分別是每人每月一百元,150元和200元而護理補貼每人每月50元,或者是200元。服務補貼與護理補貼合併使用,每人每月150元,每人每月200元和每人每月400元。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是以服務券的形式支付給補貼對象的。

5,2018年,針對農村60歲以上的農村低保戶,農村特困救助或農村五保戶供養和在鄉優撫補助的優撫對象,還有80歲以上的農村獨生子女父母,以及農村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還有空巢老人家庭收入低於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國家將給予農村養老金補貼。

2018年國家針對農村養老金的改革與提高,使農村的老人們得到了生活的保障,同時也拉近了城鄉養老距離,平衡生活標準,讓農村老人可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同時也減輕了兒女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