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面前,請放下你的手機

01

這些天,四川宜賓一位六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在網路上刷屏。

在這篇作文中,別心雅寫道:爸爸媽媽寧願在網上跟不認識的陌生人聊天,也不願意放下手機和自己的女兒面對面聊天。

在手機面前,“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而這篇文章的創作思路,也是因為在老師佈置了作文之後,別心雅不知道該怎麼寫,於是去詢問媽媽,但是媽媽卻只顧著玩手機,對孩子的詢問置若罔聞。

別心雅的這篇作文在班級裡也引發了熱議,同學們都覺得她寫出了自己的心聲。

在老師提問有沒有誰有過跟別心雅一樣的遭遇時,幾十雙小手刷刷舉起。

同班同學曹茂軍小朋友是這麼說的:

當他有委屈的時候,想跟爸媽傾訴時,爸爸媽媽都在玩手機,慢慢地,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跟父母溝通了。

小姑娘黃紫青也有同樣的苦惱:

以前爸媽還會檢查她的作業,但是現在作業不檢查了,羽毛球也不陪她打了,甚至一些家庭小遊戲也不一起參與了,爸爸媽媽只知道抱著手機刷個不停。

劉墉曾經說過,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夥伴。

別說靈魂了,淪為手機奴的家長們甚至連孩子的生命安全都顧及不了。

02

上個月中旬,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的迎賓大道上,一位母親帶著兩名幼稚園小朋友準備過馬路。

途中,母親習慣性地掏出手機玩,一點沒察覺兩個孩子正在馬路上亂竄,不料一輛汽車駛來,其中一名孩子被撞飛在地。

2017年1月3日,在西安打工的肖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去溫泉世界玩,肖女士在看管孩子的間隙玩起了手機,

不滿4歲的孩子卻跌入了深水池。

監控中看到,孩子就在母親的身後掙扎,但直到孩子沉入水底,肖女士也只是在盯著手機。

2016年4月15日,象山縣丹東街道一家商場的二樓扶梯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傳來。

一名小男孩的左手,被卡在了扶梯底部。

監控顯示,小男孩在扶梯口玩,孩子的媽媽就在不遠處自顧自地玩著手機。

2015年4月9日,江蘇一名6歲女童與父母到批發城購物,不慎從2樓的手扶梯失足墜下,頭部重創致死。

女孩的母親當時就在電梯處,眼睛眨都不眨地盯著手裡的手機,絲毫沒注意在一旁來回跑動的孩子。

諸如此類的“手機殺手”事件不勝枚舉,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會發生。

你當然可以辯解是商場的防護管理不到位,也可以責怪肇事司機魯莽衝撞,但卻不能否認,只知道玩手機的你,成了掠奪孩子生命的幫兇。

據《2014年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簡單換算一下,也就是70%的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都在玩手機。

手機,已然成了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

03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而長期遭受冷暴力的孩子容易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交流,更甚至會成為“冷暴力”的傳遞者。

前些天我去朋友曉敏家做客,按了半天門鈴沒開,過了兩分多鐘才聽見曉敏急急忙忙從廚房跑出來開門的聲音,手裡還拿著切菜的刀。

曉敏邊笑著迎接我,邊扭頭訓斥10歲大的兒子:“來客人了也不知道開門,天天就知道抱著個手機玩。”

對於媽媽的訓斥,兒子漠然以對,頭都沒抬一下,繼續沉浸在手機遊戲中。

看到兒子這麼不懂事,曉敏氣不打一處來:“趕緊幫阿姨接下東西啊,再倒杯水,這孩子,怎麼動都不動下,也不知道叫人。”

曉敏兒子這時抬頭看了我和曉敏一眼,從沙發上起身,但卻徑直往自己房間走。

場面頓時有些尷尬,曉敏訕訕地對我笑著:“這孩子,玩手機玩入魔了,一會他爸回來就要把他手機給收了。”

我還沒來得及應和曉敏,她兒子的聲音就從房間傳了出來:“憑什麼收我的,你們自己不也天天抱著手機玩嗎。”

馬卡連柯說: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一個隻知道玩手機的家長,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夠敞開心扉親近你呢?

04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首名為《放下手機,抱抱我吧》的詩歌:

“我在寫作業,媽媽陪著我,她在看手機。

臨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學校裡的趣事,他在看手機。

我過生日,一家人吃飯,可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機。

我對大家說,別看手機了,他們點了點頭,接著看。

哎……我們要是能變成爸爸媽媽的手機就好了!

我們知道,你們工作很忙!

我們知道,你們有你們自己的事情。

可是,請你們每天給我們一點和你們單獨相處的時間。

我好懷戀小時候你們給我的溫暖懷抱!

親愛的爸爸媽媽,

放下手機,抱抱我吧。”

很多家長都義正言辭地反駁“我天天都陪著孩子啊”,但當你抱著手機一起陪孩子的時候,孩子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和重視。

反而當你的注意力被手機霸佔後,孩子會產生挫敗感和疏離感。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時候,節目組安排演員劉燁和兒子諾一待在一個房間裡交流時,好動的諾一興致勃勃地跟爸爸說這說那,冷漠的父親則掏出了手機玩個不停。

天真的孩子甚至編出了這樣的話想要獲得爸爸的注意:

“爸爸,觀音菩薩讓你跟我聊會天。”

聽到這話的父親劉燁也只是抬頭瞥了一眼就繼續擺弄手裡的手機了,而兒子諾一只能悻悻地走開。

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中提到: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親子關係中得到了愛與關注,他就相信自己是可愛的、是值得被愛的。

但是如果孩子的依戀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對自己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認為自己不受歡迎,不該被愛。

當孩子手舞足蹈地跟你分享自己的見聞時,你只是“嗯嗯哦哦”地隨口應付;

當他拿著不會做的題目來問你時,你掏出了手機開始百度,還沒找到問題的答案又被手機裡刷新的娛樂八卦吸引住,於是孩子只能抱著作業本悻悻地走開;

當他想要你陪他聊會天,給他說個睡前故事時,你乾脆掏出手機扔給他讓他自己去看……

你終日捧著手機,連孩子的哭鬧都不聞不問,他又怎麼敢相信自己是你最愛的寶貝呢?

你玩手機,孩子也玩手機,彼此不吵不鬧,這不是陪伴。

奉勸爸爸媽媽們,放下手機,抱抱孩子吧!

別讓親情變得漠然,別讓記憶只剩遺憾。

諸如此類的“手機殺手”事件不勝枚舉,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會發生。

你當然可以辯解是商場的防護管理不到位,也可以責怪肇事司機魯莽衝撞,但卻不能否認,只知道玩手機的你,成了掠奪孩子生命的幫兇。

據《2014年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簡單換算一下,也就是70%的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都在玩手機。

手機,已然成了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

03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而長期遭受冷暴力的孩子容易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交流,更甚至會成為“冷暴力”的傳遞者。

前些天我去朋友曉敏家做客,按了半天門鈴沒開,過了兩分多鐘才聽見曉敏急急忙忙從廚房跑出來開門的聲音,手裡還拿著切菜的刀。

曉敏邊笑著迎接我,邊扭頭訓斥10歲大的兒子:“來客人了也不知道開門,天天就知道抱著個手機玩。”

對於媽媽的訓斥,兒子漠然以對,頭都沒抬一下,繼續沉浸在手機遊戲中。

看到兒子這麼不懂事,曉敏氣不打一處來:“趕緊幫阿姨接下東西啊,再倒杯水,這孩子,怎麼動都不動下,也不知道叫人。”

曉敏兒子這時抬頭看了我和曉敏一眼,從沙發上起身,但卻徑直往自己房間走。

場面頓時有些尷尬,曉敏訕訕地對我笑著:“這孩子,玩手機玩入魔了,一會他爸回來就要把他手機給收了。”

我還沒來得及應和曉敏,她兒子的聲音就從房間傳了出來:“憑什麼收我的,你們自己不也天天抱著手機玩嗎。”

馬卡連柯說: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一個隻知道玩手機的家長,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夠敞開心扉親近你呢?

04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首名為《放下手機,抱抱我吧》的詩歌:

“我在寫作業,媽媽陪著我,她在看手機。

臨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學校裡的趣事,他在看手機。

我過生日,一家人吃飯,可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機。

我對大家說,別看手機了,他們點了點頭,接著看。

哎……我們要是能變成爸爸媽媽的手機就好了!

我們知道,你們工作很忙!

我們知道,你們有你們自己的事情。

可是,請你們每天給我們一點和你們單獨相處的時間。

我好懷戀小時候你們給我的溫暖懷抱!

親愛的爸爸媽媽,

放下手機,抱抱我吧。”

很多家長都義正言辭地反駁“我天天都陪著孩子啊”,但當你抱著手機一起陪孩子的時候,孩子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和重視。

反而當你的注意力被手機霸佔後,孩子會產生挫敗感和疏離感。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時候,節目組安排演員劉燁和兒子諾一待在一個房間裡交流時,好動的諾一興致勃勃地跟爸爸說這說那,冷漠的父親則掏出了手機玩個不停。

天真的孩子甚至編出了這樣的話想要獲得爸爸的注意:

“爸爸,觀音菩薩讓你跟我聊會天。”

聽到這話的父親劉燁也只是抬頭瞥了一眼就繼續擺弄手裡的手機了,而兒子諾一只能悻悻地走開。

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中提到: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親子關係中得到了愛與關注,他就相信自己是可愛的、是值得被愛的。

但是如果孩子的依戀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對自己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認為自己不受歡迎,不該被愛。

當孩子手舞足蹈地跟你分享自己的見聞時,你只是“嗯嗯哦哦”地隨口應付;

當他拿著不會做的題目來問你時,你掏出了手機開始百度,還沒找到問題的答案又被手機裡刷新的娛樂八卦吸引住,於是孩子只能抱著作業本悻悻地走開;

當他想要你陪他聊會天,給他說個睡前故事時,你乾脆掏出手機扔給他讓他自己去看……

你終日捧著手機,連孩子的哭鬧都不聞不問,他又怎麼敢相信自己是你最愛的寶貝呢?

你玩手機,孩子也玩手機,彼此不吵不鬧,這不是陪伴。

奉勸爸爸媽媽們,放下手機,抱抱孩子吧!

別讓親情變得漠然,別讓記憶只剩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