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穿布鞋的馬雲》:阿裡巴巴的崛起之路

關於作者

本書有三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是央視《贏在中國》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第二位是阿裡巴巴副總裁、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第三位是得到 App 總編輯、《李翔知識內參》的主理人李翔。

三位作者都和馬雲有比較深的淵源:高紅冰是阿裡巴巴副總裁;王利芬主辦的《贏在中國》電視節目,馬雲曾連續三年擔任總決賽評委;而李翔曾多次專訪過馬雲。

核心內容

本書聚焦於從1992年馬雲創辦海博翻譯社到2014年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這段時期,

記錄了決定阿裡巴巴生死的27個關鍵節點。

通過對這些關鍵節點前後的決策背景和決策過程的描述,勾勒出一幅阿裡巴巴從小到大、從單一業務到多元業務、從創業點子到企業生態的發展歷程圖。

本書按篇章結構可以分解成阿裡巴巴的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型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展現了阿裡巴巴的使用者、組織、業務和市場環境等戰略要素的協調發展。

一、阿裡巴巴創業階段的戰略決策

1999年到2002年這段時間可以看作是阿裡巴巴的創業階段,其主要業務是 B2B 跨境電商業務。不過,和現在的海外購不同,當時阿裡巴巴是幫助中國中小國際貿易企業把商品賣到海外。

之所以選擇 B2B 跨境電商業務,

和馬雲在1999年前的創業經歷有關。馬雲從1992到1998年的三次創業經歷從某種程度上看都是失敗的,這讓他學習到了幾點:一是小企業也要有制度;二是翻譯社這樣的生意模式做不大;三是有共同理念和目標的團隊很重要。

所以,當馬雲帶著小夥伴回杭州創業的時候,他把“選對人”和“做對事”看得特別重要。從選對人角度說,他聚集了“阿裡巴巴十八羅漢”;從做對事角度說,

先後推出了阿裡巴巴網路平臺、誠信通等。

二、阿裡巴巴成長階段的戰略決策

2003年到2006年這段時間是阿裡巴巴的成長階段。這段時間,阿裡巴巴主要的新業務是 C2C 的淘寶和支付寶。

2003年 eBay 投資中國的易趣,進入了中國市場。當時,阿裡巴巴的 B2B 已經有了不錯的發展,馬雲決定進入 C2C 領域,在中國截擊 eBay,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淘寶。自2003年4月開始籌備淘寶時,馬雲就在尋找不同於 eBay 的商業模式。

憑藉馬雲對中國個人消費者的理解,淘寶從創立就宣佈3年不盈利、不收費。2003年10月,阿裡推出了支付寶,解決了 C2C 交易的誠信問題。搞定了用戶,淘寶還面臨著來自 eBay 的激烈競爭:為了壓制淘寶的發展,eBay 和中國的各大互聯網網站合作,排他性地投放廣告。

因為互聯網消費的轉移成本非常低,所以馬雲採取了“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策略,並在數量眾多的中小網站打廣告,用低於對手十倍的行銷費用緊緊拖住對手的發展速度。

三、阿裡巴巴成熟階段的戰略決策

2007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是阿裡巴巴的成熟階段。這段時間,阿裡巴巴主要的新業務是菜鳥和餘額寶等。

為了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阿裡巴巴開始努力打造阿裡生態。各個阿裡生態成員企業相互間的關聯行銷,讓用戶可以“足不出阿裡”,成就了所謂的“阿裡巴巴生活方式”。為了能夠支持多元化的業務和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阿裡巴巴在2011到2013年間進行了多次的組織架構變革。

2012年,阿裡集團一拆七,形成了七個事業群。2013年,七個事業群再次拆成二十五個事業部。馬雲在向全體員工發出的名為《變革未來》的內部郵件裡表示,“這是阿裡13年來最艱難的一次組織、文化變革。”另一方面,馬雲“希望最終實現‘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的良好社會商業生態系統”。

在這個階段,創始人更加成熟了,團隊也更加職業化。2010年阿裡巴巴引入了合夥人制度,只有部分創始人成為了合夥人。除了創始人,在首批30位合夥人中,還引入了大量的職業經理人。

四、阿裡巴巴轉型階段的戰略決策

2014年之後的這段時間是阿裡巴巴的轉型階段。阿裡巴巴的轉型可以從四個方面看:一是使用者需求的轉型,二是產品形態的轉型,三是組織文化的轉型,四是市場策略的轉型。

從用戶需求的轉型看,阿裡巴巴在2013年底,淘寶和天貓上的活躍買家超過2.31億,活躍賣家大約800萬,當時阿裡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進一步增加使用者數量,而是重新認識使用者的深層次需求,重新理解用戶的新消費習慣。

在2013年9月份開始的那場來往和微信的大戰中,阿裡巴巴慘敗。當馬化騰說微信只是移動互聯網站票的時候,阿裡巴巴急切地也想擁有一張船票。於是,阿裡巴巴收購了移動流覽器“UC 優視”、移動導航軟體“高德”、移動打車平臺“快的”,自己建立了移動辦公平臺“釘釘”。

為了支撐企業的未來,僅在使用者、產品和組織三方面轉型仍是不夠的,阿裡巴巴在市場趨勢的把握方面也做了努力。為把握未來的科技趨勢,阿裡巴巴網羅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為把握未來商業趨勢,阿裡巴巴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阿裡研究中心,後來升格為阿裡研究院。

在轉型階段,阿裡巴巴還完成了另外一件事,就是2014年在美國上市,迅速完成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最終佈局。

三、阿裡巴巴成熟階段的戰略決策

2007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是阿裡巴巴的成熟階段。這段時間,阿裡巴巴主要的新業務是菜鳥和餘額寶等。

為了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阿裡巴巴開始努力打造阿裡生態。各個阿裡生態成員企業相互間的關聯行銷,讓用戶可以“足不出阿裡”,成就了所謂的“阿裡巴巴生活方式”。為了能夠支持多元化的業務和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阿裡巴巴在2011到2013年間進行了多次的組織架構變革。

2012年,阿裡集團一拆七,形成了七個事業群。2013年,七個事業群再次拆成二十五個事業部。馬雲在向全體員工發出的名為《變革未來》的內部郵件裡表示,“這是阿裡13年來最艱難的一次組織、文化變革。”另一方面,馬雲“希望最終實現‘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的良好社會商業生態系統”。

在這個階段,創始人更加成熟了,團隊也更加職業化。2010年阿裡巴巴引入了合夥人制度,只有部分創始人成為了合夥人。除了創始人,在首批30位合夥人中,還引入了大量的職業經理人。

四、阿裡巴巴轉型階段的戰略決策

2014年之後的這段時間是阿裡巴巴的轉型階段。阿裡巴巴的轉型可以從四個方面看:一是使用者需求的轉型,二是產品形態的轉型,三是組織文化的轉型,四是市場策略的轉型。

從用戶需求的轉型看,阿裡巴巴在2013年底,淘寶和天貓上的活躍買家超過2.31億,活躍賣家大約800萬,當時阿裡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進一步增加使用者數量,而是重新認識使用者的深層次需求,重新理解用戶的新消費習慣。

在2013年9月份開始的那場來往和微信的大戰中,阿裡巴巴慘敗。當馬化騰說微信只是移動互聯網站票的時候,阿裡巴巴急切地也想擁有一張船票。於是,阿裡巴巴收購了移動流覽器“UC 優視”、移動導航軟體“高德”、移動打車平臺“快的”,自己建立了移動辦公平臺“釘釘”。

為了支撐企業的未來,僅在使用者、產品和組織三方面轉型仍是不夠的,阿裡巴巴在市場趨勢的把握方面也做了努力。為把握未來的科技趨勢,阿裡巴巴網羅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為把握未來商業趨勢,阿裡巴巴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阿裡研究中心,後來升格為阿裡研究院。

在轉型階段,阿裡巴巴還完成了另外一件事,就是2014年在美國上市,迅速完成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最終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