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順縣依託三大產業走出脫貧致富新路子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近年來,平順縣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根本指標,

全面貫徹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落實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堅決乙太行精神、紀蘭精神為思想引領、旗幟引領,堅決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堅決以三大產業帶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產業扶貧精准實施、精細管理、精確到位,貧困地區、貧困戶“造血機能”逐步建立,走出了一條主導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產業發展與貧困群眾緊密聯結的特色產業扶貧之路。

立足高起點、咬定高標準、

聚焦大視野,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平順縣位於太行山南端,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土面積1550平方公里,轄5鎮7鄉262個行政村,97%以上為山地丘陵,總人口16.7萬人,農業人口13.5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8335戶,

貧困人口54052人,貧困發生率40%。大山的阻隔,遲滯平順快速發展;封閉的環境,賜予平順一方淨土,讓這裡擁有了完好的生態、秀美的風光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

通天峽景區遊人如織

這裡有詩畫山水的綠色資源。擁有天脊山、太行水鄉、通天峽3個國家4A級景區,

1處國家地質公園,85個村莊入選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

這裡有燦若星河的古色資源。全縣1566處文物古跡中有14處國保、3處省保,11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古色資源獨特;

這裡有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湧現出李順達、郭玉恩、武侯梨等全國勞模和百余名省部級勞模,這裡還是全國著名勞模、唯一一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的家鄉,孕育了苦幹實幹的紀蘭精神……

面對貧困面積大、程度深的不利局面,面對脫貧時間緊、任務重的緊迫形勢,平順充分發揮勞模品牌效應,讓勞模“響”起來、“火”起來、“香”起來,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打造中藥材、旅遊、新能源三大產業,同步推進特色農業,依託產業“拔窮根”,走出一條將主導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產業發展與貧困群眾緊密聯結的特色產業扶貧之路。

精准扶貧,有產業才有未來。

2016年,全縣整村脫貧49個、2597戶、7562人,超出預定目標982人,脫貧人口全部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再一次吹響了建設“一地兩區”、打造“三宜”美麗平順,決戰脫貧攻堅、奮力同步小康的“衝鋒號”。

政策傾斜、資金捆綁、精准對接

三大支柱產業做好脫貧攻堅大文章

高起點規劃、大眾化受益,全域化佈局、特色化扶貧。平順通過對北部河谷、東南山區、西部臺地、中部集鎮的產業發展精准定位,深層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精准對接貧困群眾,中藥材、鄉村旅遊、特色農業產業齊頭並進,成為一劑富民增收的良方。

振東道地公司生產車間

全鏈條發展中藥材產業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資源稟賦,孕育豐富中藥材資源。平順地處北緯36-37度之間,被譽為“黃金人居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尤其是海拔落差大、小氣候多樣的獨特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全縣動植物中藥材品種300多種,大宗中藥材67種,潞黨參、連翹、柴胡、黃芪、黃岑等道地中藥材10多種,更是“潞黨參正宗原產地”和“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奠定了平順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厚實基礎。

——延伸鏈條,擴寬脫貧致富道路。標準化種植,打造安全的上游產業鏈。平順圍繞建設以GAP、GMP、GSP為核心的中藥材規範化全鏈條產業體系,建立試驗基地500餘畝,種植黃芩、黃芪、柴胡、桔梗等73個品種,建立野生連翹種植資源圃,保證了中藥材的種源純正、品質優良。初步建成潞黨參、連翹、山桃、黃芩、黃芪、柴胡、歐李七大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形成了立體化種植佈局,完善了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體系。 組織化管理,實現“產購銷”一條龍。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等經營模式,提高產業化經營水準和組織化程度,引導企業和合作社採取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二次返利、貼息貸款等方式,把企業、基地、合作社、行業協會、大戶和農戶聯結起來,建立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發展、搶佔市場。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有8家,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合作社有159家。 網路化購銷,從“線下”到“線上”。縣城建立了以振東集團為主的收購部,在中藥材種植重點鄉鎮設立10個收購站,在中藥材種植集中村設立50個收購點。採取“互聯網+”模式,通過農博會等各類展銷會,與全國中藥材交易市場建立聯繫,重點打造道地潞黨參、道地連翹等中藥材知名品牌,與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特色深加工,做精產業鏈“下游”。先後引進振東集團等8家中藥材種植和加工龍頭企業。如今,振東集團安裝完成了全國最先進的青翹加工一體化設備並投入使用,全縣中藥材加工企業研發生產出潞黨參口服液、黨參茶、黨參脯、連翹茶等相關產品。

——精准到人,種出致富新希望。資源豐富、措施到位、精准到人,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了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339萬畝,其中:耕地種植5.34萬畝,荒山荒坡種植20萬畝,野生25萬畝;中藥材加工企業14家,專業合作社達172家,種植戶達2萬戶,其中貧困戶4075戶、貧困人口12474人,人均藥材收入達到1546元。

全域化開發鄉村旅遊

讓農民生活富起來

——文化支撐,“三色”資源豐滿最美南太行。平順立足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圍繞大景區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做好旅遊扶貧文章,做足、做精綠色、古色、紅色旅遊資源,讓藏在深閨的眾多貧困村煥然一新,吸引八方遊客蜂擁而至,讓更多百姓幹上“旅遊活”、吃上“旅遊飯”。

——共用發展,“村景”相依激發內生新動力。探索實踐用鄉村旅遊充實景區旅遊、借景區旅遊帶動鄉村旅遊的互補發展方式,不斷增強鄉村旅遊專業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發展工藝品加工、編織、農家旅社、寫生基地等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的旅遊特產村30多個;投資500余萬元開展“旅遊廁所革命”,在景區和鄉村旅遊示範點新建和改擴建廁所29個,使遊客乾淨如廁,舒適旅遊。發展以高山、峽谷、掛壁公路為特色的鄉村休閒遊線路;依託“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神龍灣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西溝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特色民居村”白楊坡村等,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朝著規範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闊步邁進。

——惠及全民,特色旅遊趟出致富新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共用發展的機制措施,讓平順人捧上了永不失業的“綠色飯碗”。截至目前,鄉村旅遊、農家樂、飯店、運輸、接待服務等旅遊服務行業貧困人口從業人員達5700人;農副土特產品加工企業6家,產品種類達50餘個,旅遊紀念品開發企業6家,旅遊購物攤點達到200餘個,輻射帶動500餘戶、3000余人增收致富。全縣交通運輸、商貿物流、餐飲住宿、農副產品銷售、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等行業在旅遊業的輻射帶動下都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去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18.11萬人次,同比增長1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88億元,同比增長17%。

全方位推進新能源產業

讓農民日子美起來

平順平均海拔1200—1500米,無污染、風力大、零酸雨,太陽輻射強、陽光通透率高,每年的光照時間在2500到2600小時,是新能源產業理想的落腳地。

——龍頭企業帶動。先後引進大唐集團、漳澤電力、廣東明陽集團等企業,共同開發新能源產業。目前,大唐一期虹梯關50MW風電項目正式並網發電。三免三減半政策後,預計年上繳稅金1000多萬元;二期30MW項目已進入吊裝階段,2017年可並網發電。

——戶用光伏聯動。貧困戶屋頂安裝戶用光伏系統,按每戶安裝3千瓦規劃建設,由政府出資三分之二、貧困戶自籌三分之一。2016年,全縣共建成戶用光伏發電系統83套,覆蓋貧困戶83戶、209人,總建設規模249KW,可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年增收3000餘元。

——村級電站推動。在貧困村集中安裝,每戶5KW,由政府出資建設,投產後收益的40%歸村集體所有。目前,已建成村級電站13個,裝機容量1717KW,涉及貧困戶296戶、貧困人口737人。

同步推進特色生態農業

讓農民生活好起來

脫貧攻堅,根在農村,命在農業。平順縣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驅動,堅持政策支持、部門聯動、技術支持,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化助力脫貧攻堅,把貧困群眾更好地聯接在產業鏈上,探索出一條穩固長效的脫貧之路。

——創建四大產業示範園區。依託脫毒馬鈴薯、旱地番茄、優質核桃、大紅袍花椒等傳統產業,創建四大產業示範園區,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管道。全縣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5萬畝、旱地番茄種植面積達7500畝、優質核桃種植規模達6.6萬畝、大紅袍花椒種植面積達7.1萬畝,直接帶動農村群眾2.19萬戶、6.79萬人,其中貧困戶8900余戶、2.7萬人,年人均增收1000餘元。

西溝香菇大棚

——打造四大食用菌種植基地。實施西溝鄉西溝村香菇大棚農光互補、今和農業食用菌、北社鄉生貴式移動大棚、北社香菇大棚等多個設施農業專案,打造了今和農業、西溝四季飄香、龍鎮瑞豐達、廣武裕豐種植公司4個食用菌種植基地,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量從2013年的381噸提高到2016年的3360噸,年產值達2970萬元;設施蔬菜大棚達800個,年產值2500萬元,帶動1500多人年均增收6000多元,1000余戶貧困戶直接受益。

——發揮三大品牌和特色優勢。大力培育特色品牌、綠色有機品牌、原產地品牌,以特色優勢和品質優勢樹立品牌,以品牌拓市場、以品牌促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已發展起具有一定規模、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15家,農戶公司發展到346個,認證有機食品13個、綠色食品10個、無公害農產品19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

深層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精准對接貧困群眾,中藥材、鄉村旅遊、特色農業產業齊頭並進,成為一劑富民增收的良方。

振東道地公司生產車間

全鏈條發展中藥材產業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資源稟賦,孕育豐富中藥材資源。平順地處北緯36-37度之間,被譽為“黃金人居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尤其是海拔落差大、小氣候多樣的獨特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全縣動植物中藥材品種300多種,大宗中藥材67種,潞黨參、連翹、柴胡、黃芪、黃岑等道地中藥材10多種,更是“潞黨參正宗原產地”和“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奠定了平順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厚實基礎。

——延伸鏈條,擴寬脫貧致富道路。標準化種植,打造安全的上游產業鏈。平順圍繞建設以GAP、GMP、GSP為核心的中藥材規範化全鏈條產業體系,建立試驗基地500餘畝,種植黃芩、黃芪、柴胡、桔梗等73個品種,建立野生連翹種植資源圃,保證了中藥材的種源純正、品質優良。初步建成潞黨參、連翹、山桃、黃芩、黃芪、柴胡、歐李七大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形成了立體化種植佈局,完善了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體系。 組織化管理,實現“產購銷”一條龍。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等經營模式,提高產業化經營水準和組織化程度,引導企業和合作社採取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二次返利、貼息貸款等方式,把企業、基地、合作社、行業協會、大戶和農戶聯結起來,建立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發展、搶佔市場。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有8家,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合作社有159家。 網路化購銷,從“線下”到“線上”。縣城建立了以振東集團為主的收購部,在中藥材種植重點鄉鎮設立10個收購站,在中藥材種植集中村設立50個收購點。採取“互聯網+”模式,通過農博會等各類展銷會,與全國中藥材交易市場建立聯繫,重點打造道地潞黨參、道地連翹等中藥材知名品牌,與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特色深加工,做精產業鏈“下游”。先後引進振東集團等8家中藥材種植和加工龍頭企業。如今,振東集團安裝完成了全國最先進的青翹加工一體化設備並投入使用,全縣中藥材加工企業研發生產出潞黨參口服液、黨參茶、黨參脯、連翹茶等相關產品。

——精准到人,種出致富新希望。資源豐富、措施到位、精准到人,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了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339萬畝,其中:耕地種植5.34萬畝,荒山荒坡種植20萬畝,野生25萬畝;中藥材加工企業14家,專業合作社達172家,種植戶達2萬戶,其中貧困戶4075戶、貧困人口12474人,人均藥材收入達到1546元。

全域化開發鄉村旅遊

讓農民生活富起來

——文化支撐,“三色”資源豐滿最美南太行。平順立足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圍繞大景區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做好旅遊扶貧文章,做足、做精綠色、古色、紅色旅遊資源,讓藏在深閨的眾多貧困村煥然一新,吸引八方遊客蜂擁而至,讓更多百姓幹上“旅遊活”、吃上“旅遊飯”。

——共用發展,“村景”相依激發內生新動力。探索實踐用鄉村旅遊充實景區旅遊、借景區旅遊帶動鄉村旅遊的互補發展方式,不斷增強鄉村旅遊專業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發展工藝品加工、編織、農家旅社、寫生基地等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的旅遊特產村30多個;投資500余萬元開展“旅遊廁所革命”,在景區和鄉村旅遊示範點新建和改擴建廁所29個,使遊客乾淨如廁,舒適旅遊。發展以高山、峽谷、掛壁公路為特色的鄉村休閒遊線路;依託“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神龍灣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西溝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特色民居村”白楊坡村等,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朝著規範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闊步邁進。

——惠及全民,特色旅遊趟出致富新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共用發展的機制措施,讓平順人捧上了永不失業的“綠色飯碗”。截至目前,鄉村旅遊、農家樂、飯店、運輸、接待服務等旅遊服務行業貧困人口從業人員達5700人;農副土特產品加工企業6家,產品種類達50餘個,旅遊紀念品開發企業6家,旅遊購物攤點達到200餘個,輻射帶動500餘戶、3000余人增收致富。全縣交通運輸、商貿物流、餐飲住宿、農副產品銷售、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等行業在旅遊業的輻射帶動下都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去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18.11萬人次,同比增長1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88億元,同比增長17%。

全方位推進新能源產業

讓農民日子美起來

平順平均海拔1200—1500米,無污染、風力大、零酸雨,太陽輻射強、陽光通透率高,每年的光照時間在2500到2600小時,是新能源產業理想的落腳地。

——龍頭企業帶動。先後引進大唐集團、漳澤電力、廣東明陽集團等企業,共同開發新能源產業。目前,大唐一期虹梯關50MW風電項目正式並網發電。三免三減半政策後,預計年上繳稅金1000多萬元;二期30MW項目已進入吊裝階段,2017年可並網發電。

——戶用光伏聯動。貧困戶屋頂安裝戶用光伏系統,按每戶安裝3千瓦規劃建設,由政府出資三分之二、貧困戶自籌三分之一。2016年,全縣共建成戶用光伏發電系統83套,覆蓋貧困戶83戶、209人,總建設規模249KW,可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年增收3000餘元。

——村級電站推動。在貧困村集中安裝,每戶5KW,由政府出資建設,投產後收益的40%歸村集體所有。目前,已建成村級電站13個,裝機容量1717KW,涉及貧困戶296戶、貧困人口737人。

同步推進特色生態農業

讓農民生活好起來

脫貧攻堅,根在農村,命在農業。平順縣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驅動,堅持政策支持、部門聯動、技術支持,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化助力脫貧攻堅,把貧困群眾更好地聯接在產業鏈上,探索出一條穩固長效的脫貧之路。

——創建四大產業示範園區。依託脫毒馬鈴薯、旱地番茄、優質核桃、大紅袍花椒等傳統產業,創建四大產業示範園區,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管道。全縣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5萬畝、旱地番茄種植面積達7500畝、優質核桃種植規模達6.6萬畝、大紅袍花椒種植面積達7.1萬畝,直接帶動農村群眾2.19萬戶、6.79萬人,其中貧困戶8900余戶、2.7萬人,年人均增收1000餘元。

西溝香菇大棚

——打造四大食用菌種植基地。實施西溝鄉西溝村香菇大棚農光互補、今和農業食用菌、北社鄉生貴式移動大棚、北社香菇大棚等多個設施農業專案,打造了今和農業、西溝四季飄香、龍鎮瑞豐達、廣武裕豐種植公司4個食用菌種植基地,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量從2013年的381噸提高到2016年的3360噸,年產值達2970萬元;設施蔬菜大棚達800個,年產值2500萬元,帶動1500多人年均增收6000多元,1000余戶貧困戶直接受益。

——發揮三大品牌和特色優勢。大力培育特色品牌、綠色有機品牌、原產地品牌,以特色優勢和品質優勢樹立品牌,以品牌拓市場、以品牌促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已發展起具有一定規模、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15家,農戶公司發展到346個,認證有機食品13個、綠色食品10個、無公害農產品19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