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醫也能治療抑鬱症,用這款“棗饅頭”

從藥物組成上看,這個方子幾乎和生活中的“棗饅頭”類似,

不外乎大棗小麥等食物。但是來自南開大學的研究卻顯示,“甘麥大棗湯”與經典抗抑鬱藥“馬普替林”,存在行為資料的相似,由此推測它們通過共同的神經信號通路發揮療效,而“馬普替林”是西醫經常開給抑鬱者的抗抑鬱藥。

“甘麥大棗湯”的組成是甘草9克,

淮小麥15-30克,大棗5-6枚。像煎中藥一樣煎煮後即可服用。雖然組方簡單甚至家常,但是卻一直被用來治療“婦人髒燥”,後者是中醫的醫學術語,用《金匱要略》的原話是:“婦人髒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這些情緒變動,喜怒無常,而造成的原因,中醫歸結為是“髒燥”,由脾虛導致的陰血不足,就是引起“髒燥”的原因,所以用了能補脾生血的甘麥大棗,也就是說,喜歡無端哭泣的人,
是身體的虛弱使然。中醫早就知道情緒和身體的關係,而且將情緒中偏於亢奮的多歸於實,偏於抑制的,包括抑鬱想哭等,都歸於虛。

其中的小麥,是“淮小麥”,之所以特殊提出,因為還有一種“浮小麥”,也是入藥的,兩種小麥都可以在藥店買到,但作用卻有區別。

“淮小麥”指的是江淮地區出產的顆粒飽滿的小麥,“浮小麥”則是產於北方,乾癟的、放入水裡能漂浮起來的麥子。

“淮小麥”的作用是養心寧神,更適合治療這種無緣由的抑鬱、想哭;“浮小麥”的作用是斂汗,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完全不同,如果你除了有抑鬱想哭的情形,還虛汗嚴重,可以再加上“浮小麥”15克。

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個藥,看似普通得近乎食物,但它們有個共性,都是入脾經的甘味藥,在中醫對抑鬱的治療中,甘味藥的使用頻率最多。

因為甘味藥物以補益者居多,它們是通過補益虛損的氣血來糾正抑鬱,換句話說,這些適合用“棗饅頭”治療的抑鬱者,身體上也是個弱者,雖然虛損程度不如惡性腫瘤那樣,但卻有了相當長的時日,伴隨這種慢性虛損的就是慢性的長期的抑鬱,因此,治療上非和緩地改善虛損不能使他們開心,

這也是這個有了近兩千年歷史的古方至今仍舊用於臨床,而且屢試不爽的原因。

這三個藥未必真的用來蒸“棗饅頭”,可以放在一起用開水沖泡,就像平時泡茶一樣,不斷地續水飲用,除了能改善情緒低落,本身也是對脾氣的扶助。

文/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