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美的時光,一定是在心靈的原鄉|意蘇州之旅行

山中不知歲月深

多年前一個初秋的下午,有風。

有事進五指山,一路漸行漸深,路兩旁除了山就是高高的老樹,頭頂一線晴空。

晌午,左兜右轉,找到一戶農家。

竹籬笆斑駁,院內黃葉遍地,

青色院牆爬滿綠色藤蔓,間雜零星小白花。

院牆邊有長長的竹筒從後山接來清澈的山泉,汩汩流著,喝一口,冰涼甘冽,沁人肺腑。

腳下,風吹著從樹間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細細碎碎鋪了一地。

頭頂,飄浮著半明半暗的雲。

城裡人所說的“陽光清淺,歲月靜好”也大抵如此吧。

晚飯時分,樸實的農家摘來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清新芬芳,教人大快朵頤,齒頰留香。

當晚留宿山中,山裡人睡得早,我們無心睡眠,走到院子裡閑坐,遙望對面山巒中的一間家舍,在太平盛世裡點起他們的晚燈。

我們的燈在天上,

星夜已經來了。

蟲聲唧唧,遠村偶爾傳來一兩聲犬吠。

山風輕柔,撫過林梢,撫過人面。

我們靜默得像山裡兩棵年月久遠的樹。

喧囂世界,離我們如此之遠,遠得恍如舊夢。

俗世中零星的歡,零星的悲,於此間都化作點點流螢。

古之山居

山谷裡的破小孩

《山居》

王建

屋在瀑泉西,茅簷下有溪。閉門留野鹿,分食養山雞。

桂熟長收子,蘭生不作畦。初開洞中路,深處轉松梯。

山裡人不寂寞,鄰里常往來。來無需迎,去無需送,主客兩便。

“半生猿鳥共山居,吟月吟風兩鬢疏。”身邊有伴,且吟風月,管它日月輪替,年華老去。

鄰里沒有共同語言,又如何?

獨處時,或鳴琴幽篁,或坐石看經,或冥坐內省。

好友至,或花間把酒,松下對弈;或曲水流觴,吟詩聯句。

待得“桃花流水鱖魚肥”,則呼朋喚友,溪畔垂釣;待得“開窗積雪千峰白”,則閉門圍爐,煨芋論禪。種種樂事,不一而足。

再拘謹的人,到山中,也要換一個身份。

“夏狂沖雨戲,春醉戴花眠。”夏雨落下時,光著膀子光著腳丫跟著孩子在雨中奔跑,沒心沒肺又如何?喝高了就往道旁的草地上一躺,頭上還戴著散發著青草和花香味兒的花環呢。

安心睡吧,路過的白鶴、麋鹿也會放輕腳步,生怕驚擾到道旁酣睡的老男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破小孩,並因此而可愛。

今之山居

願你被歲月溫柔對待

《輞川集二十首·竹裡館》

裴迪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

久居水泥森林,每顆心靈都渴望一份屬於自然的恬靜。

若山間有小屋,門牆邊老樹濃蔭,曳著天風;門外草色釉青,三三兩兩的粉蝶梭遊。

屋旁辟兩畝地,蒔種瓜蔬水稻,再栽一片桃林,看其動搖春風。

逢星夜,屋頂上竹叢夜風安慰著蟲唧,後院裡井水的流咽沖淡蛙鼓,雞塒已寂,鴨也閉目著,你輕掩柴門,窗櫺半閉,手中一卷泛黃的線裝書,爐子裡突突響,山泉水煮明前龍井。

這是怎樣一種時光?

經書日月、粉黛春秋,若還可閑來寫詩,與遠方的友人相唱和,豈非幸福的最佳表達?

最好的生活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春之山居

聽見心底花開的聲音

《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是誰那麼慌,剪破三月的時光?

院裡的薔薇開了幾朵?

後窗的杜宇還是舊年老友麼?

春光一來,山就變青了,好像山上的滴翠慢慢流到人間去了的樣子。

後山那一抹山徑,依舊靜靜淺淺地通向心靈最深處。

拾級而上,眼界漸寬,環顧遠處,或則草木蔥蘢,山川明媚;或則山峰奇秀,意境幽深;或則千園澄碧,百里花香。

天地不言之美,使人衷心生出一種舒徐的、遙遠的、寥廓的默想來。

回首前塵,汲汲于名利,春也沒春過,秋也沒秋過,童稚的純真失卻了,只換得半生白白的冷。

今日,無妨輕一輕功名之心,原諒曾讓你傷痕累累的世俗,學會與較勁的自己和解,用平靜的心,看花過秋千,雲樹滿窗;觀薄嵐出岫,飛鳥遠渡。

一直相信,自然是最好的療愈者。

夏之山居

給自己留點發呆的時間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又見夏初江南,後山知了還未到,循著散落竹葉的石板小徑,腳踏上去,柔軟得連聲音也沒有,只有淡淡的竹香散開,拾起久違的山中情懷,在靜默的山前,用一個下午來發呆,竹臥兩旁,曲徑幽長。

又或帶一卷書,到山上去,選一塊清靜地,臥在草地上,讀書;聽飛鳥劃過天空的痕跡;看變幻的浮游的白雲,投下青影在萬頃碧野中縹緲的移過。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

過往崢嶸,不過萬山一葉,不如風伴書香,呼吸安詳坦蕩。

夏風蛙鼓,讓給莊稼去聽吧!

不著急加速的人生,才來得及細品每一種滋味。

秋之山居

一半人生,一半星月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山裡的秋,別有一番意趣。

七月的黃昏,遠樹凝寂,如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瞑色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橘綠,那妙意只可去秋夢邊緣捕捉。

但難忘最是山裡的月夜。

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深諳生活藝術的人,恐怕會忍不住要溫一壺月光下酒。

前些年,城裡有人提倡“躲起來看月亮”,躲到哪裡呢?山裡。山裡月光皎潔,清如白銀。

“夜間明月照著高樓,樓下的水門汀好象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蟲齊聲合奏,在枕上聽來渾似管弦樂合奏。這一種安閒舒適的情況,使我永遠不忘。”豐子愷先生用生活美學家的敏銳捕捉到這一美好意象。

山裡不僅月華如水,星星也燦若繁燈,每一顆都來得那麼純淨,那麼清亮,守候在你回家的路上。

哦,別忘了告訴孩子,星座遠不止12個。

冬之山居

人間有味是清歡

《輞川集二十首·鹿柴》

裴迪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

下雪時,黑山白水凝滯了,山忘記了天亮,忘記了時間的邈遠,宇宙的洪荒。

冬天的山,有一種聖潔的曠達,有風,間或有叮咚作響的水聲,很細,很輕,夾雜著冷氣,仿若孤寂寒夜的淺吟。

我願意在這方圓百里無村無店的山頭,搭一間簡陋的柴屋,儲存薪木,在門前高高掛起一盞燈,招引雪夜中趕路的人,來與我煮一壺酒。

有人來,就煮酒煨芋,聽他講他的勇敢和孤獨;人走了,就擁被臥榻,聽風過疏林,雪敲瘦竹。

雪晴後,也有不同的樂趣可供消遣。

或於道中策杖尋梅,掃雪烹茶;或於峰頂眺望江天雪霽,孤村晚炊。

凡此種種,皆憑興之所至。

局外人,自有局外的快樂。

歸去來兮

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石橋琪樹》

蔡隱丘

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

誰當雲裡見,知欲渡仙橋。

幾萬年前,人類從山中出走,但總有一天會回來。

比如,人生不過百年,駕鶴西辭之後,大多數人埋骨青山。

這應是最深層次的落葉歸根吧。

當然,越來越多的人不會等到駕鶴後才回去。

人們漸漸意識到,回到山裡,腳踏土地,親近生靈,仰望星辰,可以得到生命中最需要的東西:靜思、凝神、明覺;溫柔、安慰、寄懷;天意、仁德、化境。

山,才是我們心靈的原鄉。

囿于條件,並非人人可以久居山中,對大多數人來說,小憩幾日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心境紛亂的日子,停下來背著雙手仰望天空,聽山風動林濤,心似墨入清泉,一分淡定,幾許悠揚。

如有人問你是誰?你儘管說,是問候天空,收藏季節的人。

裴迪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

久居水泥森林,每顆心靈都渴望一份屬於自然的恬靜。

若山間有小屋,門牆邊老樹濃蔭,曳著天風;門外草色釉青,三三兩兩的粉蝶梭遊。

屋旁辟兩畝地,蒔種瓜蔬水稻,再栽一片桃林,看其動搖春風。

逢星夜,屋頂上竹叢夜風安慰著蟲唧,後院裡井水的流咽沖淡蛙鼓,雞塒已寂,鴨也閉目著,你輕掩柴門,窗櫺半閉,手中一卷泛黃的線裝書,爐子裡突突響,山泉水煮明前龍井。

這是怎樣一種時光?

經書日月、粉黛春秋,若還可閑來寫詩,與遠方的友人相唱和,豈非幸福的最佳表達?

最好的生活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春之山居

聽見心底花開的聲音

《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是誰那麼慌,剪破三月的時光?

院裡的薔薇開了幾朵?

後窗的杜宇還是舊年老友麼?

春光一來,山就變青了,好像山上的滴翠慢慢流到人間去了的樣子。

後山那一抹山徑,依舊靜靜淺淺地通向心靈最深處。

拾級而上,眼界漸寬,環顧遠處,或則草木蔥蘢,山川明媚;或則山峰奇秀,意境幽深;或則千園澄碧,百里花香。

天地不言之美,使人衷心生出一種舒徐的、遙遠的、寥廓的默想來。

回首前塵,汲汲于名利,春也沒春過,秋也沒秋過,童稚的純真失卻了,只換得半生白白的冷。

今日,無妨輕一輕功名之心,原諒曾讓你傷痕累累的世俗,學會與較勁的自己和解,用平靜的心,看花過秋千,雲樹滿窗;觀薄嵐出岫,飛鳥遠渡。

一直相信,自然是最好的療愈者。

夏之山居

給自己留點發呆的時間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又見夏初江南,後山知了還未到,循著散落竹葉的石板小徑,腳踏上去,柔軟得連聲音也沒有,只有淡淡的竹香散開,拾起久違的山中情懷,在靜默的山前,用一個下午來發呆,竹臥兩旁,曲徑幽長。

又或帶一卷書,到山上去,選一塊清靜地,臥在草地上,讀書;聽飛鳥劃過天空的痕跡;看變幻的浮游的白雲,投下青影在萬頃碧野中縹緲的移過。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

過往崢嶸,不過萬山一葉,不如風伴書香,呼吸安詳坦蕩。

夏風蛙鼓,讓給莊稼去聽吧!

不著急加速的人生,才來得及細品每一種滋味。

秋之山居

一半人生,一半星月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山裡的秋,別有一番意趣。

七月的黃昏,遠樹凝寂,如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瞑色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橘綠,那妙意只可去秋夢邊緣捕捉。

但難忘最是山裡的月夜。

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深諳生活藝術的人,恐怕會忍不住要溫一壺月光下酒。

前些年,城裡有人提倡“躲起來看月亮”,躲到哪裡呢?山裡。山裡月光皎潔,清如白銀。

“夜間明月照著高樓,樓下的水門汀好象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蟲齊聲合奏,在枕上聽來渾似管弦樂合奏。這一種安閒舒適的情況,使我永遠不忘。”豐子愷先生用生活美學家的敏銳捕捉到這一美好意象。

山裡不僅月華如水,星星也燦若繁燈,每一顆都來得那麼純淨,那麼清亮,守候在你回家的路上。

哦,別忘了告訴孩子,星座遠不止12個。

冬之山居

人間有味是清歡

《輞川集二十首·鹿柴》

裴迪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

下雪時,黑山白水凝滯了,山忘記了天亮,忘記了時間的邈遠,宇宙的洪荒。

冬天的山,有一種聖潔的曠達,有風,間或有叮咚作響的水聲,很細,很輕,夾雜著冷氣,仿若孤寂寒夜的淺吟。

我願意在這方圓百里無村無店的山頭,搭一間簡陋的柴屋,儲存薪木,在門前高高掛起一盞燈,招引雪夜中趕路的人,來與我煮一壺酒。

有人來,就煮酒煨芋,聽他講他的勇敢和孤獨;人走了,就擁被臥榻,聽風過疏林,雪敲瘦竹。

雪晴後,也有不同的樂趣可供消遣。

或於道中策杖尋梅,掃雪烹茶;或於峰頂眺望江天雪霽,孤村晚炊。

凡此種種,皆憑興之所至。

局外人,自有局外的快樂。

歸去來兮

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石橋琪樹》

蔡隱丘

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

誰當雲裡見,知欲渡仙橋。

幾萬年前,人類從山中出走,但總有一天會回來。

比如,人生不過百年,駕鶴西辭之後,大多數人埋骨青山。

這應是最深層次的落葉歸根吧。

當然,越來越多的人不會等到駕鶴後才回去。

人們漸漸意識到,回到山裡,腳踏土地,親近生靈,仰望星辰,可以得到生命中最需要的東西:靜思、凝神、明覺;溫柔、安慰、寄懷;天意、仁德、化境。

山,才是我們心靈的原鄉。

囿于條件,並非人人可以久居山中,對大多數人來說,小憩幾日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心境紛亂的日子,停下來背著雙手仰望天空,聽山風動林濤,心似墨入清泉,一分淡定,幾許悠揚。

如有人問你是誰?你儘管說,是問候天空,收藏季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