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平洋上的絞肉機,迫使美軍下決心使用原子彈的慘烈的一戰

在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的南端,有一個叫做硫磺島的小島。全島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最寬4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面積大約不足21平方公里。

硫磺島

1945年2月,在這座小小孤島上,七萬名美軍和兩萬多日軍進行了地獄般的拼死搏殺,雙方苦戰一月有餘。最終美軍在付出了陣亡六千多人負傷兩萬多人的代價之後佔領了該島取得勝利,而作為防守方的日軍除了一千多人被俘之外,其餘兩萬多人全部陣亡。

硫磺島之戰被稱作太平洋戰爭之中最激烈戰鬥之一,

正是由於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使得美軍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遭遇到比硫磺島更加激烈的抵抗,美軍的的傷亡人數將會更大。正是由於基於這些擔憂,使得美國最終考慮使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而不是更多的美軍士兵的生命。

與貝裡琉島不同,硫磺島對於美日雙方來說都具有極端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地理位置上說,

硫磺島處在塞班島和東京的中間。塞班島早在1944年6月就被美軍攻佔。如果從塞班島起飛去轟炸東京的話,需要進行2000多公里的長途飛行。進行這樣的遠距離轟炸行動,有如下幾個不得不考慮的困難。

第一,由於長距離的飛行,需要加注更多的燃料,從而使得炸彈的裝載量收到很大的限制。

第二,沒有戰鬥機具有如此長距離的飛行能力,從而使得給轟炸機提供護航變得不可能,

這使得轟炸任務變得十分危險。

第三,從塞班島起飛到東京執行任務和返航的途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迫降的情形,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救援的希望,只能犧牲。

第四,由於硫磺島的預警作用,使得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並且硫磺島的戰機還常常升空攔截,使得美軍的空襲計畫受阻。

所以,一旦奪取了硫磺島,就相當於把空襲東京的大本營一舉向前推進1200公里,

為了進攻日本本土,美軍勢必要奪取該島。而為了護衛首都東京的安全,日本也誓死要守住這個永不沉沒的空軍基地。

從計畫登陸起,美軍的轟炸機和軍艦幾乎每天都會出動,對硫磺島進行轟炸。但是由於日軍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效果十分有限。

在登陸前的16日至18日三天裡,美軍更是全力炮擊島上的工事,硫磺島幾乎被美軍炮火的銷煙所淹沒。美軍在登錄前,總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噸,相當於島上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在如此猛烈的轟炸強度下,日本憑藉堅固的地下工事,損失輕微。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曾寫下:“接連74天的連續空襲也沒有能對日本軍的地下要塞產生影響,他們的地下要塞構築得巧妙而堅固。儘管遭受密集的空中打擊,但是他們依然把各項物資運進了島內,不但維持住了兩個飛機場,還著手建設了第三個飛機場”。

但是在這幾天的炮擊中,日軍的炮臺沒有遵守指揮官栗林忠道不許開炮的命令,向美軍的偵查部隊開炮攻擊,暴露了島上炮臺的位置,被美軍摧毀。這是在日本在防守上所犯下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誤。如果沒有發現並幹掉這兩座炮臺,那麼對於接下來的登陸,美軍將會遭受到更大的損失。

美軍登陸部隊準備進攻

1945年2月19日淩晨,美軍開始登陸。由於硫磺島的岸灘是由火山灰組成,異常鬆軟,美軍的登陸車和軍用卡車陷在其中無法動彈,全都成了日軍的靶子。憑藉事先修築的堅固工事,日軍的火力準確的覆蓋住了美軍登陸的灘頭,一時間,美軍完全被壓制得無法動彈,傷亡慘重。

美軍在硫磺島上艱難的推進,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到日落時,美軍差不多有3萬多人登陸,佔領了正面3.5公里,縱深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陣地。這一天,美軍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人數約占登陸總人數的8%。

硫磺島上的戰場

天黑之後,美軍擔心遭受日本的夜襲行動,海面上的軍艦不間斷的向島上發射照明彈,將硫磺島的夜晚照的宛如白晝。但是日本的夜襲並沒有發生。

美軍最初認為大約只5天就可以把這樣一個小島拿下,所以在20日早上,登陸部隊在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早早的開始了行動。登陸部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向元山機場方向行進,第二部分則向折缽山前進。然而美軍的進攻非常艱難,日軍的防禦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互相連接,所有武器配置和設計目標都經過精心的計算。美軍屢次陷入日軍的交叉火力網,傷亡慘重,美軍只能逐一消滅日軍的陣地,才能前進。這一天美軍只推進了200米,這可戰事之慘烈。

一直到了23日上午10時,美軍陸戰五師二十八團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並在山頂上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為了鼓舞士氣,4個小時後,希勒的士兵們又豎起了一面更大的國旗,美聯社記者羅森塔爾將這張照片拍了下來,從此廣為流傳。

折缽山上的星條旗

殘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945年3月26日的淩晨,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了最後突擊行動。激戰大約持續了3個小時,美軍死傷約170人,日本大部分被殲滅。栗林忠道重傷之後自殺身亡(一說是失血過多死亡)。

當天8時,美軍宣佈硫磺島戰役結束。

這場戰役,美軍總共投入兵力7萬人,擁有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而日軍只有2萬餘人,在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明知不可能勝利卻以必死的決心堅守一月有餘,對美軍造成了重要的傷亡,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超過日軍的一次。

日軍守備部隊死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死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而死亡比例則是0.3:1。

儘管遭受密集的空中打擊,但是他們依然把各項物資運進了島內,不但維持住了兩個飛機場,還著手建設了第三個飛機場”。

但是在這幾天的炮擊中,日軍的炮臺沒有遵守指揮官栗林忠道不許開炮的命令,向美軍的偵查部隊開炮攻擊,暴露了島上炮臺的位置,被美軍摧毀。這是在日本在防守上所犯下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誤。如果沒有發現並幹掉這兩座炮臺,那麼對於接下來的登陸,美軍將會遭受到更大的損失。

美軍登陸部隊準備進攻

1945年2月19日淩晨,美軍開始登陸。由於硫磺島的岸灘是由火山灰組成,異常鬆軟,美軍的登陸車和軍用卡車陷在其中無法動彈,全都成了日軍的靶子。憑藉事先修築的堅固工事,日軍的火力準確的覆蓋住了美軍登陸的灘頭,一時間,美軍完全被壓制得無法動彈,傷亡慘重。

美軍在硫磺島上艱難的推進,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到日落時,美軍差不多有3萬多人登陸,佔領了正面3.5公里,縱深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陣地。這一天,美軍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人數約占登陸總人數的8%。

硫磺島上的戰場

天黑之後,美軍擔心遭受日本的夜襲行動,海面上的軍艦不間斷的向島上發射照明彈,將硫磺島的夜晚照的宛如白晝。但是日本的夜襲並沒有發生。

美軍最初認為大約只5天就可以把這樣一個小島拿下,所以在20日早上,登陸部隊在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早早的開始了行動。登陸部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向元山機場方向行進,第二部分則向折缽山前進。然而美軍的進攻非常艱難,日軍的防禦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互相連接,所有武器配置和設計目標都經過精心的計算。美軍屢次陷入日軍的交叉火力網,傷亡慘重,美軍只能逐一消滅日軍的陣地,才能前進。這一天美軍只推進了200米,這可戰事之慘烈。

一直到了23日上午10時,美軍陸戰五師二十八團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並在山頂上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為了鼓舞士氣,4個小時後,希勒的士兵們又豎起了一面更大的國旗,美聯社記者羅森塔爾將這張照片拍了下來,從此廣為流傳。

折缽山上的星條旗

殘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945年3月26日的淩晨,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了最後突擊行動。激戰大約持續了3個小時,美軍死傷約170人,日本大部分被殲滅。栗林忠道重傷之後自殺身亡(一說是失血過多死亡)。

當天8時,美軍宣佈硫磺島戰役結束。

這場戰役,美軍總共投入兵力7萬人,擁有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而日軍只有2萬餘人,在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明知不可能勝利卻以必死的決心堅守一月有餘,對美軍造成了重要的傷亡,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超過日軍的一次。

日軍守備部隊死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死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而死亡比例則是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