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運城歷史上二十位名人

運城在古代被稱為河東,也是關公的故鄉,這裡從古至今人傑地靈,孕育了大量的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對於改變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都有一定的推注作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運城歷史上二十位名人。

三晉名人河東半,運城古稱河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數千年裡,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文臣武將,才子佳人數不勝數,為中國歷史的發展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本人生長于三秦大地,對河東文化情有獨鍾,懷著自古秦晉友好的心態,列舉運城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二十位名人,與華吧各位吧友友好交流,討論。

先軫:兵法祖師,首位元帥。

中國春秋時期的晉國名將,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屢出奇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打敗強大的楚軍。在崤之戰中伏擊並全殲秦軍,俘虜了秦軍孟明視三帥,

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第一個乾淨漂亮的殲滅戰戰例。不過孟視明三帥後來被晉襄公釋放,先軫得知後一時盛怒,不顧尊卑而口不擇言,又當著襄公的面“不顧而唾”。然而襄公卻沒有責怪先軫,甚至還反過來為了釋放戰俘的事向先軫道歉。先軫卻越發自責。不久之後的萁之戰,先軫大敗狄軍,俘獲一名狄軍首領。但先軫一直悔恨唾了晉襄公,於是戰後脫下頭盔鎧甲,
追至敗退的狄軍中戰死,以此討伐自己冒犯襄公的罪過。之後狄人將先軫頭顱送回晉軍,其面色猶如活人。

魏文侯:戰國第一霸主。

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一位諸侯王。在他統治下的魏國,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以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二百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佔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

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張儀:大忽悠鼻祖。

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對秦國的統一霸業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范睢:提出遠交近攻策略

範雎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也是在魏國重視人才的氣氛下長大的一代,可學到本事之後范睢蒙了,因為時代變了,工作不好找了。他在外出一圈碰壁之後,還是回到了魏國在中大夫須賈的門下打雜。

有一次須賈帶他去齊國辦事,結果他的口才被齊王相中了,人家就想挖他,回家之後須賈就把這事情報告了相國魏齊。這魏齊也真狠,就讓人一頓鞭子抽死范睢,好在范睢及時裝死逃過一劫,而後又跟秦國的使者牽上線去了秦國。

在秦國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周折,范睢才有機會向秦昭襄王展示自己的才華,之後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之策,從此秦國統一天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步驟。後來范睢在幫助秦昭襄王出謀劃策攻城掠地之餘,還給他出主意逼退了依舊掌管朝政的宣太后,罷免了手握重權的穰侯魏冉,又驅逐了對自己不利的公子們。之後秦國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就越走越順利了。

廉頗:戰國四大將之一

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國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此戰趙國在“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士氣極度頹敗的情況下,廉頗依然能取得大勝,可見軍事實力之強。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和楚國,抑鬱不樂,後老死于楚,葬于壽春。廉頗老矣,負荊請罪的故事在中國也是相當有名。

關羽:忠義千秋。

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薛仁貴: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李績一起滅亡高句麗,大敗鐵勒九姓,屠殺十多萬,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王勃:流星才子

西元650年的初唐

在古絳州龍門

一位“神童”呱呱落地

誰也沒想到初唐的文學史上

他將 用一首五言送別詩和一篇駢文

譜寫一段曠世傳奇

也為世間留下了一個千古遺憾

他就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各位都不陌生吧?

王維: 詩佛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名句太多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都是他的佳作,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封常清:千古第一悲情將領

蒲州猗氏(今運城臨猗縣)人,唐朝名將。自幼家中清貧但受祖父影響喜愛讀書。曾兩次入朝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隨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寶六年(747年)隨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在今喀什米爾西北部)。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都護,第二年,封常清率軍攻破大勃律國(今喀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亂時,受邊令誠的誣告,被唐玄宗因出師不利被處斬。

張巡:絕世無雙的防守天才

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

唐玄宗開元末年,張巡中進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抵抗叛軍。

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十三萬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江淮地區,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後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唐宣宗時,張巡繪像淩煙閣。至明清時,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裴行儉:大唐十大名將之一

絳州聞喜(今運城聞喜縣)人。唐朝名將、書法家,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次子。

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的中眷房,早年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麟德二年拜安西大都護,在西域時,諸部多慕義歸附。後來還朝,與李敬玄、馬載同掌選事十餘年,甚有能名,時稱“裴、李”、“裴、馬”。他始創了長名姓曆榜,引銓注等銓選之法,作為國家選才授官的制度被後世沿用。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當時裴行儉受命冊送波斯王子泥涅師歸國,途經西州時,募得萬騎,便假為畋獵,以計俘都支,將吏于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東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亂。

後來又以反間計逼伏念執溫傅來降,余眾悉平。

裴行儉精通陰陽、曆法,每次出戰,能預先定下取勝的日期。兼有鑒別人才的能力,他引進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大都成為當世名將,當上刺史、將軍的就有幾十人。

他擅長草書隸書,是唐朝書法名家,著有文集20卷,寫有《草字雜體》幾萬字,都流傳於世。又撰寫《選譜》10卷,還就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方面編寫了46條兵法秘訣,武后命武承嗣至裴家拿走,一併收入宮中秘藏,不再流傳。

楊玉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正史記載蒲州永樂(今運城永濟縣)人。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裴度:元和中興名臣

河東聞喜(今運城聞喜縣)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z家、文學家。

唐憲宗時累遷禦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首。旋即代武元衡為相。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之亂,以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此後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求避禍。官終中書令,故稱“裴令”,去世後,諡號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與權奸、宦官、藩鎮割據勢力鬥爭,並輔佐憲宗平吳元濟、李師道之亂,實現“元和中興”。他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為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在文學上,裴度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在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頗受時人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唱酬甚密,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張守珪:締造開元盛世

陝州河北(今運城平陸)人。唐朝名將。張守珪長期戍邊,戎馬倥傯,從一名下級軍官成長為威震一方的邊帥。其主要事蹟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時期,由於戰功卓越,累官至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唐玄宗在位期間,他多次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數民族作戰,是抵禦北方入侵的著名戍邊將領,且足智多謀、膽略過人、英勇善戰、治軍有方,立下赫赫戰功,對開創唐朝繁榮昌盛的“開元之治”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在他駐守幽州期間,鬼神神差般救下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罪犯,並且將其收為養子,他就是後來終結大唐盛世的安祿山,歷史真的讓人不可思議。。。張守珪去世,年五十七歲。獲贈涼州都督,葬于洛陽北邙山。《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裴秀:中國地圖學之父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衛玠:四大美男之一。

河東安邑(今運城夏縣)人,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瓘之孫。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葬於南昌,後遷葬江寧。

司馬光:開創編年體通史。

陝州夏縣(今運城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z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時,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薛瑄: 明代理學大儒。

河津(今運城市萬榮縣)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始人,世稱“薛河東”。

薛瑄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官至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天順八年(1464年)去世,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諡號文清,故後世稱其為“薛文清”,從祀孔廟。

薛瑄繼曹端之後,在北方開創了“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蔚為大宗。其學傳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呂大鈞兄弟為主的“關中之學”,其勢“幾與陽明中分其感”。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開明代道學之基”。高攀龍認為,有明一代,學脈有二: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可見其影響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不得不承認,運城人傑地靈,我列舉的這二十位也只不過是運城名人的十分之一,僅僅聞喜一個縣就出了五十九個宰相,五十九個大將軍,正史列傳或載列著六百多人,讓司馬光不禁感歎道:“聞喜士大夫之林藪也”。

南北朝到隋唐的數百年間,運城地區的“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這三個名門望族出了多少文臣武將啊。

【河東裴氏 】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裴氏家族。

河東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

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

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猶存。

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對秦國的統一霸業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范睢:提出遠交近攻策略

範雎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也是在魏國重視人才的氣氛下長大的一代,可學到本事之後范睢蒙了,因為時代變了,工作不好找了。他在外出一圈碰壁之後,還是回到了魏國在中大夫須賈的門下打雜。

有一次須賈帶他去齊國辦事,結果他的口才被齊王相中了,人家就想挖他,回家之後須賈就把這事情報告了相國魏齊。這魏齊也真狠,就讓人一頓鞭子抽死范睢,好在范睢及時裝死逃過一劫,而後又跟秦國的使者牽上線去了秦國。

在秦國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周折,范睢才有機會向秦昭襄王展示自己的才華,之後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之策,從此秦國統一天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步驟。後來范睢在幫助秦昭襄王出謀劃策攻城掠地之餘,還給他出主意逼退了依舊掌管朝政的宣太后,罷免了手握重權的穰侯魏冉,又驅逐了對自己不利的公子們。之後秦國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就越走越順利了。

廉頗:戰國四大將之一

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國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此戰趙國在“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士氣極度頹敗的情況下,廉頗依然能取得大勝,可見軍事實力之強。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和楚國,抑鬱不樂,後老死于楚,葬于壽春。廉頗老矣,負荊請罪的故事在中國也是相當有名。

關羽:忠義千秋。

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薛仁貴: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李績一起滅亡高句麗,大敗鐵勒九姓,屠殺十多萬,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王勃:流星才子

西元650年的初唐

在古絳州龍門

一位“神童”呱呱落地

誰也沒想到初唐的文學史上

他將 用一首五言送別詩和一篇駢文

譜寫一段曠世傳奇

也為世間留下了一個千古遺憾

他就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各位都不陌生吧?

王維: 詩佛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名句太多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都是他的佳作,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封常清:千古第一悲情將領

蒲州猗氏(今運城臨猗縣)人,唐朝名將。自幼家中清貧但受祖父影響喜愛讀書。曾兩次入朝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隨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寶六年(747年)隨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在今喀什米爾西北部)。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都護,第二年,封常清率軍攻破大勃律國(今喀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亂時,受邊令誠的誣告,被唐玄宗因出師不利被處斬。

張巡:絕世無雙的防守天才

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

唐玄宗開元末年,張巡中進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抵抗叛軍。

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十三萬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江淮地區,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後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唐宣宗時,張巡繪像淩煙閣。至明清時,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裴行儉:大唐十大名將之一

絳州聞喜(今運城聞喜縣)人。唐朝名將、書法家,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次子。

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的中眷房,早年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麟德二年拜安西大都護,在西域時,諸部多慕義歸附。後來還朝,與李敬玄、馬載同掌選事十餘年,甚有能名,時稱“裴、李”、“裴、馬”。他始創了長名姓曆榜,引銓注等銓選之法,作為國家選才授官的制度被後世沿用。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當時裴行儉受命冊送波斯王子泥涅師歸國,途經西州時,募得萬騎,便假為畋獵,以計俘都支,將吏于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東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亂。

後來又以反間計逼伏念執溫傅來降,余眾悉平。

裴行儉精通陰陽、曆法,每次出戰,能預先定下取勝的日期。兼有鑒別人才的能力,他引進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大都成為當世名將,當上刺史、將軍的就有幾十人。

他擅長草書隸書,是唐朝書法名家,著有文集20卷,寫有《草字雜體》幾萬字,都流傳於世。又撰寫《選譜》10卷,還就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方面編寫了46條兵法秘訣,武后命武承嗣至裴家拿走,一併收入宮中秘藏,不再流傳。

楊玉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正史記載蒲州永樂(今運城永濟縣)人。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裴度:元和中興名臣

河東聞喜(今運城聞喜縣)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z家、文學家。

唐憲宗時累遷禦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首。旋即代武元衡為相。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之亂,以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此後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求避禍。官終中書令,故稱“裴令”,去世後,諡號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與權奸、宦官、藩鎮割據勢力鬥爭,並輔佐憲宗平吳元濟、李師道之亂,實現“元和中興”。他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為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在文學上,裴度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在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頗受時人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唱酬甚密,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張守珪:締造開元盛世

陝州河北(今運城平陸)人。唐朝名將。張守珪長期戍邊,戎馬倥傯,從一名下級軍官成長為威震一方的邊帥。其主要事蹟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時期,由於戰功卓越,累官至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唐玄宗在位期間,他多次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數民族作戰,是抵禦北方入侵的著名戍邊將領,且足智多謀、膽略過人、英勇善戰、治軍有方,立下赫赫戰功,對開創唐朝繁榮昌盛的“開元之治”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在他駐守幽州期間,鬼神神差般救下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罪犯,並且將其收為養子,他就是後來終結大唐盛世的安祿山,歷史真的讓人不可思議。。。張守珪去世,年五十七歲。獲贈涼州都督,葬于洛陽北邙山。《全唐文》錄其文一篇。

裴秀:中國地圖學之父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衛玠:四大美男之一。

河東安邑(今運城夏縣)人,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瓘之孫。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葬於南昌,後遷葬江寧。

司馬光:開創編年體通史。

陝州夏縣(今運城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z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時,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薛瑄: 明代理學大儒。

河津(今運城市萬榮縣)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始人,世稱“薛河東”。

薛瑄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官至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天順八年(1464年)去世,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諡號文清,故後世稱其為“薛文清”,從祀孔廟。

薛瑄繼曹端之後,在北方開創了“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蔚為大宗。其學傳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呂大鈞兄弟為主的“關中之學”,其勢“幾與陽明中分其感”。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開明代道學之基”。高攀龍認為,有明一代,學脈有二: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可見其影響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不得不承認,運城人傑地靈,我列舉的這二十位也只不過是運城名人的十分之一,僅僅聞喜一個縣就出了五十九個宰相,五十九個大將軍,正史列傳或載列著六百多人,讓司馬光不禁感歎道:“聞喜士大夫之林藪也”。

南北朝到隋唐的數百年間,運城地區的“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這三個名門望族出了多少文臣武將啊。

【河東裴氏 】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裴氏家族。

河東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

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

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猶存。

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