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不過是冷暖自知

文/守望麥田

圖/來自網路

人與人交往,最難得的是“懂得”。
因為懂得,才知感恩;因為懂得,才會慈悲。可“懂得”又談何容易?

為了寬容和理解,我們總是以一顆善良的心來以己推人,學著換位思考,試圖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可又不是真的換位,又怎麼思考得出別人真正的心思?

人與人,因了出身不同,
成長環境不同,三觀不同,趣味不同,境遇不同,性格不同,甚至性別不同,就會生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境界。就如同這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也沒有毫無差別的兩個人。

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有時己所欲,也不能妄自強加於人。
畢竟你喜歡的你厭棄的,也許別人恰恰正持相反的態度。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雖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正證實了不要妄自以自己的好惡來要求別人。

不管多麼卑微渺小,我們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我們的喜樂悲歡,終需自己一個人獨自體驗。
痛而不言是修養,笑而不語是智慧。

有時候,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痛苦傾訴錯了人,就成了矯情。人生幾十年,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

快樂時不必奢望別人也跟著你興高采烈,除非你的快樂給別人也帶來了好處或愉悅;痛苦時不必奢望別人也跟著你愁眉不展,
除非你的痛苦也給別人帶來了不安和困擾。

不必奢求別人的理解,畢竟別人也無法理解。也不必奢求別人的安慰,做人要有擔當,別人的安慰不過是隔靴搔癢。

這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不過是冷暖自知。但即使這樣,
我們還是要試著多去包容和理解,以最大的善意來揣度別人。活著都不易,這一點才是為人處世的共識。心懷慈悲,看淡得失,才不會總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活著活著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