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尷尬”和“jiān jiè”傻傻分不清?我書讀得少,別騙我

近日,臺灣教育部門目前已經正式認定:“尷尬”不僅可以讀作“gān gà”,還可以讀作“jiān jiè”了。海小峽不由得吃了一驚,小時候不認識“gān gà”讀一邊,怎麼一不留神真的“jiān jiè”了?

在一些網路語言中,“尷尬”一詞經常被讀作“jiān jiè”,也就是“監介”。

2004年,臺灣歌手吳克群曾在歌曲《先生你哪位》裡,將“尷尬”唱成了“監介”,因此被人批評沒文化。不過吳克群隨後也澄清,這是他故意這麼唱的,並不是真的認為“尷尬”的讀音就是“監介”。

臉書公共主頁“出版魯蛇碎碎念”發文表示,臺灣教育部門重編的辭典竟然將網路玩笑用法“jiān jiè”收入字典。網友紛紛留言“我以為是開玩笑的”、“不是吧”、“算了,老老實實翻紙本字典好了”。

臺灣教育部門辭典修訂本“尷尬”的讀音除了收錄“gān gà”之外,在後面標明“(又音)jiān jiè”。很多網友表示這“根本亂來的”。

但其實尷尬的古音真的是“jiān jiè”!臺灣學者許學仁說,

讀音是歷史的演變,參考不同的文獻會得到不同的解答,沒有誰對誰錯。

以上圖片出自臺灣《國語辭典》

也有精通聲韻學的網友說,尷尬是形聲字,監、介是聲符,表示在古音裡尷尬跟監介讀音相同或相近,但隨著時間演變,監介產生讀音的變化,

從“g”變成“j”,但尷尬在現代用法裡還是保“g”的音,所以本來相同的讀音,是到現代才不同,並不是錯字,也不是玩笑用法。

也有網友說,辭典的概念是傳承紀錄,不是標淮答案,因為語言是變化的,不會有“這樣說才對”、“那樣說一定不對”的說法,而是看“詞彙是不是普遍被使用了”、“社會大眾是不是多能接受這種用法或這種解釋”;很多人會覺得廣義的辭典有積非成是的狀況,

但那只是活用語言的現象而已。


不過一部分網友的評論也是讓人捧腹大笑:


事實上,官方詞典收錄網路語言並非到現在才開天闢地頭一遭。作為我國語言規範標杆的《現代漢語詞典》,自1978年出版以來,歷經改版,已經吸納了諸多網路新詞。2012年的第6版即收錄了“雷人”、“宅”、“山寨”、“草根”、“粉絲”、“閃婚”等網路熱詞。可見,網路語言的“勢力”其實早已滲透進我們的傳統語言體系中。

“中文拼音之父”周有光曾經說過:“新的東西還沒有成熟,你就批評它、壓制它,這不好。你讓它發展,發展到一定時候,它自己會調整的。假如它有生命力,那麼就進入詞彙裡去了,沒有生命力,自然就會被淘汰。”

還有國內專家指出,不必將網路用語視為斷送中華文脈的洪水猛獸,應以“謹慎而不輕率”“寬容但又嚴苛”的態度對待網路語言。與此同時,對青少年進行人文素養的嚴肅培訓,書面用語的規範是必須且必要的。

在此也要謝謝灣灣讓我們學到一課,但同時也希望學校老師都能教導學生,區分“通俗”與“原音”的不同,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起源與值得保留的文化”。

你就批評它、壓制它,這不好。你讓它發展,發展到一定時候,它自己會調整的。假如它有生命力,那麼就進入詞彙裡去了,沒有生命力,自然就會被淘汰。”

還有國內專家指出,不必將網路用語視為斷送中華文脈的洪水猛獸,應以“謹慎而不輕率”“寬容但又嚴苛”的態度對待網路語言。與此同時,對青少年進行人文素養的嚴肅培訓,書面用語的規範是必須且必要的。

在此也要謝謝灣灣讓我們學到一課,但同時也希望學校老師都能教導學生,區分“通俗”與“原音”的不同,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起源與值得保留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