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媒:中國計畫捕獲小行星 開採數萬億美元稀有金屬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日報導稱,為開採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稀有金屬,

同時方便星際航行,中國公佈了建小行星基地的計畫,並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將付諸實施。報導引述空間飛行器總體、資訊處理專家葉培建院士的話說,中國不久將研究方法,把機器人或太空人送到合適的小行星從事開採工作,並把礦產帶回地球。他透露的計畫中,可以將飛行器送到某個小行星,開採鈀、鉑等用於智能手機和汽車上的稀有金屬。今年年初,
葉培建表示,中國可能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進行一次類似的探索任務。

方案設想是:捕獲一顆小行星,將其控制在可達範圍內,然後開展機器人或載人資源開採,獲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資源後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礦物資源,開展在軌建造工作等。

該方案的遠期設想,是將小行星作為太空中轉站,為人類建立空間設施及星際航行轉移系統提供基礎材料,開展更深遠探測任務。

開發利用小行星的計畫並非只有中國在推進,美國等航太強國也早就盯上了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福克斯新聞網稱,小行星不但可以作為上述星際航行任務的基地,而且在小行星上採礦的經濟價值可能高達數萬億美元。美國CNBC網站稱,

高盛集團今年4月發佈報告,稱太空經濟有著長遠而持久的機遇,未來20年間,其行業規模將會成長至數萬億美元。以小行星採礦為例,雖然很多人認為,小行星採礦的障礙很大,但實際上,金融和技術障礙已經非常低。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的建議,未來勘探探測器的成本可能只需數千萬美元。

葉培建稱,“我國只要去做,10年內就能開展示範性工程;要實現大規模開採,大約需要50年左右。”不過,他也認為,距離夢想成真還有不少的技術門檻需要克服。小行星探測在“選、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諸多關鍵核心技術。比如在選擇小行星目標時,涉及參數識別與分析、科學價值評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對目標小行星開展前期探測,要解決長時間星際飛行電源與燃料供給、深空暗弱目標自主導航,

以及弱引力天體的捕獲、著陸與附著、表面運動等問題;對於選擇並到達的小行星目標,需解決如何在近距離實現小行星操控作業問題,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旋,偏移它的軌道或將其轉移至目的地區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