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請勿錯失身邊的中藥——韭菜

韭菜

【別名】:豐本、草鐘乳、起陽草、懶人菜、長生韭、壯陽草、扁菜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肝、胃、腎經。

【入藥部分】:為百合科植物韭的葉。

【產地分佈】:韭菜原產於我國。至今華北,西北,東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佈。韭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很悠久,在《詩經》中既有"獻羔祭韭"的詩句,由此可以證明韭菜在我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飲, 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熱熨。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功能主治】:補腎;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主腎虛陽痿;裡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用於噎膈反胃,自汗盜汗,外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

【選方】:

(1)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徹背上,

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五斤(洗),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孟詵方》)

(2)治陽虛腎冷,陽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遺精夢泄:韭菜白八兩,胡桃肉(去皮)二兩。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脈正宗》)

(3)治翻胃:韭菜汁二兩,牛乳一盞。上用生薑汁半兩,和勻。溫服。(《丹溪心法》)

(4)治喉卒腫不下食:韭一把,搗熬薄之,冷則易。(《千金方》)

(5)治吐血、唾血、嘔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證:韭菜十斤,搗汁,生地黃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內,

烈日下曬乾,以生地黃黑爛,韭菜汁幹為度;入石臼內,搗數千下,如爛膏無渣者,為丸,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蘿蔔煎湯化下。(《方脈正宗》)

(6)下腸中瘀血:韭汁冷飲,甚驗。(朱震亨)

(7)治過敏性紫癜:鮮韭菜一斤,洗淨,搗爛絞汁,加健康兒童尿50毫升。日一劑,分二次服。(《福建省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8)止水穀痢: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醫心鏡》)

(9)治消渴引飲無度:韭苗日吃三、五兩。

或炒或作羹,無入鹽,但吃得十斤即佳。過清明勿吃。(《政和本草》)

(10)治痔瘡:韭菜不以多少,先燒熱湯,以盆盛湯在內,盆上用器具蓋之,留一竅,卻以韭菜于湯內泡之,以穀道坐竅上,令氣蒸熏;候溫,用韭菜輕輕洗瘡數次。(《袖珍方》)

(11)治產後血暈:韭菜(切)入瓶內,注熱醋,以瓶口對鼻。(《婦人良方》)

(12)治脫肛不縮:生韭一斤。細切,以酥拌炒令熟,分為兩處,以軟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為度。(《聖惠方》)

(13)治金瘡出血:韭汁和風化石灰,日干,每用為末,敷之。(《瀕湖集簡方》)

(14)治聤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聖惠方》)

(15)治百蟲入耳不出:搗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16)治跌打損傷:鮮韭菜三份,麵粉一份。共搗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二次。 《中草藥手冊》)

韭菜子

【性味】:性溫,味辛、甘。

【歸經】:歸肝、腎經。

【入藥部分】:為百合科植物非菜的種子。

【產地分佈】:3~9g。

【功能主治】: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痛,遺尿尿頻,白濁帶下。

【選方】

①治虛勞尿精:韭菜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鬥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為三服。(《千金要方》)

②治神經衰弱:韭菜子、丹參各9克,茯神、何首烏各12克,五味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頑固性呃逆:韭菜子幹品或炒後研末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南藥《中草藥學》)

④治耳聾:韭菜子(微炒)0.3克,頭髮(燒灰)0.3克,巴豆(去心皮)0.15克。上件藥,用研令細,綿裹塞耳中,一日一換。(《聖惠方》)

【入藥部分】:為百合科植物非菜的種子。

【產地分佈】:3~9g。

【功能主治】: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痛,遺尿尿頻,白濁帶下。

【選方】

①治虛勞尿精:韭菜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鬥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為三服。(《千金要方》)

②治神經衰弱:韭菜子、丹參各9克,茯神、何首烏各12克,五味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頑固性呃逆:韭菜子幹品或炒後研末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南藥《中草藥學》)

④治耳聾:韭菜子(微炒)0.3克,頭髮(燒灰)0.3克,巴豆(去心皮)0.15克。上件藥,用研令細,綿裹塞耳中,一日一換。(《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