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到底差在哪兒

20世紀60年代,日本在著名的“黑船事件”後,空前的民族危機迫使日本發動明治維新,這次變革取得重大成功,日本從此成為實現了名族獨立,而躋身亞洲乃至世界強國之列。

光緒與他的愛妃

30年後,滿清皇帝——光緒,在康有為等人影響下,希望借助變革,同日本一樣,實現強兵富國的願望。然而現實卻給了光緒等人,狠狠的一悶棍。

歷史課本上說,因為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註定改革的失敗。如果照此理解,如果是掌握實權的慈溪,支持甚至主導變革,那戊戌變法就能成功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相較明治維新的成功,如果滿清做不到這三點,別說慈溪,就是康熙再世,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1、時代背景

清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傳統的儒家思想和封建意識,都達到了頂峰,曾經的輝煌確成了變革發展的包袱,而且越是輝煌,包袱越重。反觀日本,一直處於對中國的學習和模仿中,封建社會的觀念不如清朝根生蒂固,在變革時,資本主義萌芽遠超清朝,國內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才會有的產物——銀行,

而且整個社會對資本主義的需求和認知都有了關鍵性的轉變。

2、主體物件

日本明治維新,是由下而上的人民變革,主要是地方政權與社會中下層,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而自發的變革;而清朝當時是皇帝自上而下的政策變革,僅靠皇帝政令和少數開明官員,

沒有和民眾發生根本的聯繫。

當時社會轉型,國家必須先是政治和社會變革,後才能進行工業、技術等西化維新,而戊戌變法沒有民眾的支持,必然缺少政治和社會變革的動力。

3、變革手段

日本明治維新,是由西南四強藩——長洲、薩摩、土佐、肥前,

發起的武裝倒幕,戰爭共經歷了近13年,用無數鮮血和生命奠定了明治維新的成功。而戊戌變法是由皇權代表發起的,也就意味變革的不徹底性,即便成功,也不能向西方“三權分立”,只能對部分工業和技術改革,如洋務運動,這種治標不治本也並不能改變清王朝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