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藥品不良反應!每個醫生都要心中有數!

為加強藥品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對去年一年全國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總結。


《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3萬份,較2015年增長了2.3%。

《報告》具體總結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抗感染藥

抗感染藥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素、抗真菌藥、抗病毒藥、抗分支桿菌藥等。

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抗感染藥物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1.8萬例,其中嚴重報告3.3萬例,占6.5%。

雖然抗感染藥物近年來報告增長水準低於總體報告的增長水準,但報告數量仍然佔據首位,其安全性一直受到關注。

警惕氟喹諾酮類藥品嚴重不良反應

抗感染藥物中喹諾酮類藥品嚴重報告比例一直僅次於頭孢類藥品,其中氟喹諾酮類藥品嚴重不良反應較多,

且可能出現致殘性的嚴重不良反應。

使用該藥物可能會發生肌腱炎、肌腱病變、重症肌無力惡化、周圍神經病變、嚴重心律失常、超敏反應、肝臟毒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血糖紊亂、光敏感性/光毒性”等嚴重不良反應。

臨床醫生給患者處方氟喹諾酮類藥品時應權衡利弊,嚴格掌握適應證,詳細瞭解藥品的用法用量、禁忌證、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藥等資訊,

使患者在獲得最好治療效果的同時,儘量減少用藥的風險。

患者在使用氟喹諾酮類藥品時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關注此類藥品的警告、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安全性資訊,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儘快就醫。

中西藥複方製劑

本報告中的“中西藥複方製劑”是指按中藥管理的“中藥、天然藥物和化學藥品組成的複方製劑”。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中西藥複方製劑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萬例(占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0.52%)。

監測資料顯示,與單獨用藥比較(13.0%),中西藥複方製劑合併用藥涉及胃腸系統的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構成比較高(20.0%)。可能與個別患者在使用中西藥複方製劑的同時,服用了其他含相同或功效類似組分的藥品,導致超劑量使用或效應疊加等因素有關。

總局近年對相關藥品發佈了不良反應資訊通報,

提示了珍菊降壓片、感冒清片(膠囊)、腦絡通膠囊、新複方大青葉片等中西藥複方製劑臨床應用的安全風險;同時修訂了新複方大青葉片等多個中西藥複方製劑的說明書,完善藥品安全風險資訊,指導臨床安全使用。

如何安全使用中西藥複方製劑

1、注意中西藥組分的安全性:如珍菊降壓片含氫氯噻嗪,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低鉀血症;新複方大青葉片含異戊巴比妥,長期使用可能出現藥物依賴。

2、避免藥物過量:中西藥複方製劑與其他含有相同成分或功效類似的藥品聯合使用,易造成某些組方成分的超劑量使用或引起毒性協同作用。使用時應考慮相同成分或功效類似組分的劑量或效應的疊加,以避免藥物過量或毒性協同作用的發生。

3、減少藥物相互作用:用藥時應注意中西藥複方製劑各組分與其它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必要時應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其他藥物,以減少或控制因藥物相互作用引發的安全風險。

解熱鎮痛抗炎藥

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解熱鎮痛抗炎藥(含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單方和複方製劑)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2,323例,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951例,占解熱鎮痛抗炎藥總體報告數的4.7%。

慎重應用阿司匹林

胃腸損害是解熱鎮痛抗炎藥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長期或較大劑量應用,可能導致胃腸潰瘍、穿孔和出血。其中尤以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腸道出血病例居多,該藥可以影響血小板的功能,使血液不易凝固,引起出血。

臨床有以下因素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應慎重:既往有消化性潰瘍史、出血性疾病、嚴重肝病、老年患者、長期或較大劑量用藥、聯合使用抗凝藥(如法華令、氯吡格雷)等。餐後使用可減少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必要時可遵醫囑聯合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抗酸藥)或胃粘膜保護劑,減少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患者如果出現胃不適、柏油樣便、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謹慎使用退熱針劑

在解熱鎮痛抗炎藥中,注射劑報告數量位居前二位的均為短期使用的退熱針劑,其中14歲以下兒童報告比例明顯偏高。嚴重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重症皮疹、呼吸困難等。

退熱藥只是對症治療,發熱時使用退熱藥,可以使體溫降低或恢復至正常水準。但從另一角度講,發熱並非壞事,它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發熱時機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加強,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增多,這些都有利於殺滅細菌與病毒。因此不要因為追求退熱效果和速度,而盲目使用退熱針劑。

所以,成人感冒發熱,如非高熱(38.5℃以上),一般不主張用退熱藥;兒童發熱應及時就診,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

合理運用感冒藥

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複方製劑種類繁多。在口服複方製劑中,感冒藥的報告數量位居前列,嚴重不良反應以過敏樣反應和皮疹為主。一些患者長期或超劑量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可能導致嚴重肝、腎功能損害。

因此,應充分權衡使用此類藥品的利弊,尤其是用於普通感冒、發熱、輕度疼痛等的治療,掌握合理用藥常識,或在醫生及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精神障礙治療藥

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中精神障礙治療藥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抗躁狂藥、抗焦慮藥、精神興奮藥5類藥物。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精神障礙治療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5萬例,占2016年總體報告數量的1.73%。

從精神障礙治療藥不良反應報告涉及藥品情況看,抗精神病類藥的報告數量和嚴重報告數量均居各類治療精神障礙的藥物之首,其中大部分病例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注意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用於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的治療,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更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更少的錐體外系反應,因此更廣泛應用於臨床。目前我國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呱唑、呱羅匹隆、帕利呱酮、氨磺必利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嗜睡、失眠、癲癇、錐體外系反應、激越、狂躁、譫妄等。此外還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症、糖脂代謝異常。

對於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存在的嚴重不良反應及其風險因素,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並予以關注。醫生在處方藥品時,應仔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使用期間應加強用藥監護,進行必要的監測。應與患者及其家屬或監護人員充分溝通藥品存在的風險,指導患者正確、合理用藥。

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是指14歲(含)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0-14歲兒童患者相關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2.8萬份,占總量的10.6%,

兒童用藥涉及的懷疑藥品以化學藥為主,占比為84.0%;涉及的藥品劑型仍以注射劑為主,一般報告和嚴重報告的占比分別為84.9%和91.0%。

注射劑在兒童中的使用,與兒童口服用藥依從性差有關,但兒童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群體,由於機體臟器和組織結構的生理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免疫力低下,藥物代謝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血漿蛋白結合能力差, 對水、電解質的代謝功能較差,,故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等與成人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與成人相差較遠,對於兒童使用注射給藥存在的風險也較大。

掌握兒童用藥原則

臨床用藥時應瞭解兒童發育時期的生理、病理特點及體質特徵,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同時能選用口服、外用給藥時就不選用注射給藥。

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和評估結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及時採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1、組織對羅格列酮及其複方製劑、茵梔黃注射液、複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及同類製劑等19個(類)藥品的說明書進行修改,完善了說明書中的警示語、不良反應、禁忌等相關資訊。

2、發佈《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4期,通報了警惕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及超適應症用藥風險、警惕仙靈骨葆口服製劑引起的肝損傷風險、關注睾酮藥品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警惕新複方大青葉片長期、大量使用或與其他含同類組分的藥物合併使用時,可能導致重症藥疹等嚴重過敏反應等嚴重不良反應,及時提示用藥安全風險。

3、編發《藥物警戒快訊》12期,報導了阿立呱唑、含穿心蓮產品、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等國外藥品安全資訊共計63條,涉及68個品種。

4、撤銷苯乙雙胍和氯美紮酮兩個品種的批准證明檔。

作者:吳振偉(整理)

長期使用可能出現藥物依賴。

2、避免藥物過量:中西藥複方製劑與其他含有相同成分或功效類似的藥品聯合使用,易造成某些組方成分的超劑量使用或引起毒性協同作用。使用時應考慮相同成分或功效類似組分的劑量或效應的疊加,以避免藥物過量或毒性協同作用的發生。

3、減少藥物相互作用:用藥時應注意中西藥複方製劑各組分與其它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必要時應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其他藥物,以減少或控制因藥物相互作用引發的安全風險。

解熱鎮痛抗炎藥

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解熱鎮痛抗炎藥(含解熱鎮痛抗炎藥的單方和複方製劑)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2,323例,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951例,占解熱鎮痛抗炎藥總體報告數的4.7%。

慎重應用阿司匹林

胃腸損害是解熱鎮痛抗炎藥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長期或較大劑量應用,可能導致胃腸潰瘍、穿孔和出血。其中尤以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腸道出血病例居多,該藥可以影響血小板的功能,使血液不易凝固,引起出血。

臨床有以下因素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應慎重:既往有消化性潰瘍史、出血性疾病、嚴重肝病、老年患者、長期或較大劑量用藥、聯合使用抗凝藥(如法華令、氯吡格雷)等。餐後使用可減少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必要時可遵醫囑聯合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抗酸藥)或胃粘膜保護劑,減少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患者如果出現胃不適、柏油樣便、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謹慎使用退熱針劑

在解熱鎮痛抗炎藥中,注射劑報告數量位居前二位的均為短期使用的退熱針劑,其中14歲以下兒童報告比例明顯偏高。嚴重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重症皮疹、呼吸困難等。

退熱藥只是對症治療,發熱時使用退熱藥,可以使體溫降低或恢復至正常水準。但從另一角度講,發熱並非壞事,它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發熱時機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加強,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增多,這些都有利於殺滅細菌與病毒。因此不要因為追求退熱效果和速度,而盲目使用退熱針劑。

所以,成人感冒發熱,如非高熱(38.5℃以上),一般不主張用退熱藥;兒童發熱應及時就診,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

合理運用感冒藥

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複方製劑種類繁多。在口服複方製劑中,感冒藥的報告數量位居前列,嚴重不良反應以過敏樣反應和皮疹為主。一些患者長期或超劑量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可能導致嚴重肝、腎功能損害。

因此,應充分權衡使用此類藥品的利弊,尤其是用於普通感冒、發熱、輕度疼痛等的治療,掌握合理用藥常識,或在醫生及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精神障礙治療藥

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中精神障礙治療藥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抗躁狂藥、抗焦慮藥、精神興奮藥5類藥物。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精神障礙治療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5萬例,占2016年總體報告數量的1.73%。

從精神障礙治療藥不良反應報告涉及藥品情況看,抗精神病類藥的報告數量和嚴重報告數量均居各類治療精神障礙的藥物之首,其中大部分病例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注意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用於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的治療,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更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更少的錐體外系反應,因此更廣泛應用於臨床。目前我國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呱唑、呱羅匹隆、帕利呱酮、氨磺必利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嗜睡、失眠、癲癇、錐體外系反應、激越、狂躁、譫妄等。此外還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症、糖脂代謝異常。

對於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存在的嚴重不良反應及其風險因素,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並予以關注。醫生在處方藥品時,應仔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使用期間應加強用藥監護,進行必要的監測。應與患者及其家屬或監護人員充分溝通藥品存在的風險,指導患者正確、合理用藥。

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是指14歲(含)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0-14歲兒童患者相關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2.8萬份,占總量的10.6%,

兒童用藥涉及的懷疑藥品以化學藥為主,占比為84.0%;涉及的藥品劑型仍以注射劑為主,一般報告和嚴重報告的占比分別為84.9%和91.0%。

注射劑在兒童中的使用,與兒童口服用藥依從性差有關,但兒童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群體,由於機體臟器和組織結構的生理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免疫力低下,藥物代謝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血漿蛋白結合能力差, 對水、電解質的代謝功能較差,,故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等與成人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與成人相差較遠,對於兒童使用注射給藥存在的風險也較大。

掌握兒童用藥原則

臨床用藥時應瞭解兒童發育時期的生理、病理特點及體質特徵,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同時能選用口服、外用給藥時就不選用注射給藥。

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和評估結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及時採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1、組織對羅格列酮及其複方製劑、茵梔黃注射液、複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及同類製劑等19個(類)藥品的說明書進行修改,完善了說明書中的警示語、不良反應、禁忌等相關資訊。

2、發佈《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4期,通報了警惕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及超適應症用藥風險、警惕仙靈骨葆口服製劑引起的肝損傷風險、關注睾酮藥品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警惕新複方大青葉片長期、大量使用或與其他含同類組分的藥物合併使用時,可能導致重症藥疹等嚴重過敏反應等嚴重不良反應,及時提示用藥安全風險。

3、編發《藥物警戒快訊》12期,報導了阿立呱唑、含穿心蓮產品、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等國外藥品安全資訊共計63條,涉及68個品種。

4、撤銷苯乙雙胍和氯美紮酮兩個品種的批准證明檔。

作者:吳振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