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

貴州省直管縣試點。位於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雲南省毗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屬畢節市管轄。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歷史沿革

威寧。取威鎮安寧之意。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夏為梁州西南域,殷周屬鬼方西北隅,春秋時居蜀國南鄙,戰國時為的夜郎西部莫國屬地。

秦時屬象郡,以六沖河為界接蜀郡南壤。

漢代屬犍為郡;蜀漢時屬朱提郡境。

晉、宋、南齊,稱南朱提郡;梁、陳時為南寧州所領,但實為土著豪族所據。

隋代屬盧鹿部。唐代為羈縻小州,稱寶州。境內得勝坡為寶州所在地。五代時為巴凡兀姑。北宋時為紹慶府所領羈縻州之烏撒部;南宋時受控于大理國。

元世祖元至元十三年(1276),

置烏撒路;十五年(1278),改名為軍民總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置烏撒軍民宣撫司,二十四年(1287),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屬雲南行省。治所烏撒,轄地為今威甯、赫章等。元順帝后至元年(1335),改屬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烏撒降,授實卜烏撒土知府,隸雲南布政使司;十五年(1382),置烏撒衛指揮司,隸雲南都司;十六年(1383),烏撒府改隸於四川布政司;十七年(1384),升為軍民府。永樂十二年(1414),改烏撒衛隸貴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平定水西安坤、烏撒安重聖。五年(1666),改四川烏撒土府為威寧州,取威鎮安寧之義,隸貴州。二十六年(1687),以大定、黔西、平遠三州隸屬威寧府。雍正七年降威寧府為州,屬大定府。

民國二年(1913),廢威寧州置威寧縣,並設得勝坡分縣,隸屬于貴州省第四行政專員督察區;五年(1916),

遷得勝坡分縣于赫章。

1949年,成立威寧各族各界人民聯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威甯縣,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畢節地區。

2013年年7月1日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為貴州省直管試點。

旅遊資源

威甯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據文獻記載,威甯秦朝為漢陽縣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是全省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自治縣。歷史的滄桑巨變,為威寧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如中水漢墓群、彝族向天墳、奢香古驛道遺址、百年古刹鳳山寺、明代疆界碑、吳三桂金殿、蔡鍔點兵場、石門檻柏格裡墓、雲貴紅軍橋等。

特殊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和歷史沿襲,使威甯縣物華天寶、雄奇壯美,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風物特產在全國別具一格,形成"多彩貴州"中充滿神奇魅力的高原風景線。

在縣城東部的鹽倉、板底兩鄉鎮範圍內,有面積40余萬畝的中國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節和歌舞阿西裡西;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素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彝族古戲"撮泰吉";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墳遺跡。這裡還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烏江源遠流長。

特產美食:

土豆

蕎酥

小粑粑

威寧火腿

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之地——廣東東莞虎門鎮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

在縣城東部的鹽倉、板底兩鄉鎮範圍內,有面積40余萬畝的中國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節和歌舞阿西裡西;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素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彝族古戲"撮泰吉";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墳遺跡。這裡還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烏江源遠流長。

特產美食:

土豆

蕎酥

小粑粑

威寧火腿

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之地——廣東東莞虎門鎮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