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大資料鋪就“智慧物流”新路

A基於大資料的供應鏈服務

“未來物流行業的動力源不是柴油和汽油,

而是資料。”傳化智聯公共事務部負責人對報導小組說,傳化智聯正在發展物流大資料,提供傳化網系統供應鏈服務,推動製造業升級,助力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為此,他舉例說明。

四川威玻新材料公司是國內一家實力雄厚的複合材料製造商,通過傳化網系統供應鏈服務,降低物流成本15%,一年省下2500多萬元。

和傳化智聯合作前,威玻公司旗下的十多個子公司分別與不同物流企業對接,

業務散,運輸整合能力弱,導致管理和運輸成本高企。2015年以來,傳化智聯整合平臺內的物流企業、運力、倉儲資源為其提供“一攬子”服務。

威玻公司的原材料通過傳化“易貨嘀”調度城市運力到工廠,產品出來後又通過傳化“陸鯨”對比運價,調度性價比最高的長途運力到下游商家所在的城市。到了浙江、上海等主要銷售區域,所有貨可以先統一運到當地傳化公路港的倉庫,

然後再用“易貨嘀”完成高效的分撥配送。全程“一單到底”,各個節點都可以線上上跟蹤。

此外,傳化智聯還為威玻公司提供了保付代理和融資租賃服務,解決了企業付款週期長、物流企業墊資壓力大等問題。整個過程中,司機找到了貨源,物流企業做大了業務,威玻公司降低了物流成本,傳化智聯則扎實做強了生產性服務業。

這樣的故事並非孤例,隨時都在傳化智聯的事業版圖中上演。

如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通過傳化“智慧物流”平臺,線上上完成貨物下單,5分鐘內公路港迅速接單,實現從生產地臨江杭油化到全國各地物資需求方的全程一站式發貨、一單到底、一路可視。又如遵義年產40萬噸左右的辣椒,通過傳化物流網路運到貴陽,較傳統方式每噸可以節約物流成本50元至100元。這樣一來,40萬噸辣椒每年能降低運費2000萬元至4000萬元。

“這些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大資料的運用。”上述負責人說。

B陸鯨與易貨嘀的“資料經”

傳化智聯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建設的各級公路總里程可環繞地球100圈,大約擁有1500萬輛卡車,3000多萬名卡車司機。“物流業是大資料的重要生產者,是典型的資料驅動行業。”在傳化智聯看來。

基於共用經濟的理念,傳化智聯開發了服務於長途幹線運輸的陸鯨APP和服務於城市配送的易貨嘀APP。

“這有點類似於貨車版的‘滴滴’。”嚴渭煒形象地比喻。那麼,陸鯨和易貨嘀是如何利用大資料的呢?

傳化智聯旗下陸鯨公司副總經理蔡陽春介紹說,在授權的前提下,陸鯨平臺不斷積累貨車司機、貨車、貨主、廠家的基礎資料,依託大資料進行畫像,打上精准標籤,為平臺智慧匹配提供可靠依據,並實現“司機找貨”向“定制化獲取”的場景轉變,類似滴滴的派單制。

陸鯨還通過對各參與主體線上發貨、運輸、支付交易等行為所產生的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為處在信用盲區的貨車司機、小微企業主、貨主授信背書,搭建征信體系。如聯合金融機構,向平臺上有資金剛需的貨代授信,解決其融資難、墊資多等痛點。

傳化智聯旗下易貨嘀公司研發中心總監金彪介紹,在同城配送領域,易貨嘀用大資料技術對海量司機使用者、企業用戶進行畫像分析,為每個用戶提供“最智慧的服務”;基於貨車車長、車型、重量、體積以及司機服務能力等幾十個資料,分析出與貨物匹配的運力,在最短時間內將訂單派給“最合適的司機”;根據派單司機與多個發貨點的位置,通過歷史運輸路線的積累,規劃出“最優線路”;對運輸途中的車輛進行監控,將裝卸貨、超速報警等一系列運輸關鍵資料即時記錄在系統雲端,確保運輸過程安全、流暢,形成“最到位的監控”等等,基於大資料,易貨嘀正在打造全國化的城市末端配送網路。

截至目前,傳化智聯依託陸鯨和易貨嘀等產品,著力打造的“智慧公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已在全國90多個城市落地;為超過200萬輛貨車和貨車司機、3萬家以上的物流企業、20萬家以上的貨主企業提供服務,使得貨車平均配貨時間降低到9小時,企業綜合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

C傳化智聯佈局西部牽手貴陽

傳化智聯與貴陽的合作在2014年就開始了。今年5月25日,中國智慧物流大資料(貴陽)中心暨貴陽傳化公路港將正式成立。

貴陽公路港是傳化智聯佈局西部陸路的重要物流樞紐,是輻射全省的公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將實現區域物流資源的高度集中和有效配置,提升區域物流綜合實力,打造城市物流供應鏈系統,暢通城市物流運輸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貴陽公路港將與傳化智聯的線上系統緊密結合,建立一套以貴陽為中心並輻射周邊地區的公路物流安全誠信體系、運力指揮調度體系,構建屬於貴州的公路物流“大資料”平臺,高效連接和調度全國物流資源,從而助推貴州生產製造業轉型升級。

其實,早在2003年,傳化就建起了全國首個公路港———杭州公路港,在全國首創“公路港物流服務平臺”模式。

截至目前,傳化已在全國90多個城市佈局公路港,為每一個城市配備城市物流中心,構建中國智慧公路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

如今,“作業在港、交易線上;資訊線上、體驗在港”的服務新場景,已成為傳化智聯發展物流行業的主流配置。

傳化智聯提出,未來,其構建的“中國智慧公路物流運營系統”將致力於為5000萬企業運力的採購,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200萬億物資快速有序流動,13億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服務,產生更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記者手記】

傳化智聯&貨車幫不妨走得再近些

傳化智聯深耕物流領域十多年,靠著行業內的深厚積澱,如今線上與線下全面開花,並且“動作”頻頻、來勢洶湧,直奔“行業領先”的目標而去。

而總部在貴陽的貨車幫,也已成長為一家“獨角獸”企業,物流業務遍及全國,正在形成一個集物流、金融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

記者有幸在不同時期採訪了傳化智聯與貨車幫的高層。傳化智聯表示要成為一家技術驅動型資料公司,造福13億國人;貨車幫誓言將永不停歇地創造資料價值、商業價值和國家價值。

顯而易見,傳化智聯與貨車幫一方面在價值觀、資料觀、國家觀等方面有著許多相同,另一方面在戰略點、發力點、運營點等方面有著諸多不同。

記者以為,大資料時代下的物流業風雲變幻,“英雄”應該懂得惺惺相惜,傳化智聯與貨車幫也理應如此。兩者不妨相互再走近些,借助2017數博會等平臺,多一些溝通和交流,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相互學習互鑒、取長補短,做好“競爭”與“合作”兩篇文章,共同為中國物流行業作出歷史性貢獻。

為處在信用盲區的貨車司機、小微企業主、貨主授信背書,搭建征信體系。如聯合金融機構,向平臺上有資金剛需的貨代授信,解決其融資難、墊資多等痛點。

傳化智聯旗下易貨嘀公司研發中心總監金彪介紹,在同城配送領域,易貨嘀用大資料技術對海量司機使用者、企業用戶進行畫像分析,為每個用戶提供“最智慧的服務”;基於貨車車長、車型、重量、體積以及司機服務能力等幾十個資料,分析出與貨物匹配的運力,在最短時間內將訂單派給“最合適的司機”;根據派單司機與多個發貨點的位置,通過歷史運輸路線的積累,規劃出“最優線路”;對運輸途中的車輛進行監控,將裝卸貨、超速報警等一系列運輸關鍵資料即時記錄在系統雲端,確保運輸過程安全、流暢,形成“最到位的監控”等等,基於大資料,易貨嘀正在打造全國化的城市末端配送網路。

截至目前,傳化智聯依託陸鯨和易貨嘀等產品,著力打造的“智慧公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已在全國90多個城市落地;為超過200萬輛貨車和貨車司機、3萬家以上的物流企業、20萬家以上的貨主企業提供服務,使得貨車平均配貨時間降低到9小時,企業綜合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

C傳化智聯佈局西部牽手貴陽

傳化智聯與貴陽的合作在2014年就開始了。今年5月25日,中國智慧物流大資料(貴陽)中心暨貴陽傳化公路港將正式成立。

貴陽公路港是傳化智聯佈局西部陸路的重要物流樞紐,是輻射全省的公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將實現區域物流資源的高度集中和有效配置,提升區域物流綜合實力,打造城市物流供應鏈系統,暢通城市物流運輸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貴陽公路港將與傳化智聯的線上系統緊密結合,建立一套以貴陽為中心並輻射周邊地區的公路物流安全誠信體系、運力指揮調度體系,構建屬於貴州的公路物流“大資料”平臺,高效連接和調度全國物流資源,從而助推貴州生產製造業轉型升級。

其實,早在2003年,傳化就建起了全國首個公路港———杭州公路港,在全國首創“公路港物流服務平臺”模式。

截至目前,傳化已在全國90多個城市佈局公路港,為每一個城市配備城市物流中心,構建中國智慧公路港物流網路運營系統。

如今,“作業在港、交易線上;資訊線上、體驗在港”的服務新場景,已成為傳化智聯發展物流行業的主流配置。

傳化智聯提出,未來,其構建的“中國智慧公路物流運營系統”將致力於為5000萬企業運力的採購,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200萬億物資快速有序流動,13億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服務,產生更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記者手記】

傳化智聯&貨車幫不妨走得再近些

傳化智聯深耕物流領域十多年,靠著行業內的深厚積澱,如今線上與線下全面開花,並且“動作”頻頻、來勢洶湧,直奔“行業領先”的目標而去。

而總部在貴陽的貨車幫,也已成長為一家“獨角獸”企業,物流業務遍及全國,正在形成一個集物流、金融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

記者有幸在不同時期採訪了傳化智聯與貨車幫的高層。傳化智聯表示要成為一家技術驅動型資料公司,造福13億國人;貨車幫誓言將永不停歇地創造資料價值、商業價值和國家價值。

顯而易見,傳化智聯與貨車幫一方面在價值觀、資料觀、國家觀等方面有著許多相同,另一方面在戰略點、發力點、運營點等方面有著諸多不同。

記者以為,大資料時代下的物流業風雲變幻,“英雄”應該懂得惺惺相惜,傳化智聯與貨車幫也理應如此。兩者不妨相互再走近些,借助2017數博會等平臺,多一些溝通和交流,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相互學習互鑒、取長補短,做好“競爭”與“合作”兩篇文章,共同為中國物流行業作出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