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家鄉的地名由來嗎?看看浙江11市地名的故事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浙江處處都留下中華歷史文化的光輝印跡,除了大家熟知的名勝古跡、文化遺產外,連浙江各市的名字都體現了歷史變遷,

背後充滿了故事。你知道你家鄉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小編整理了11個市地名的由來,一起來看看吧。

杭州

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

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於此。

寧波

寧波的歷史可上溯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遺址的發掘,證明寧波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西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

寧波名“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鄮、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西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誌著寧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西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沿用至今。

溫州

溫州是東甌名鎮,西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

西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西元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湖州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西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西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

嘉興

春秋時,當時地名為長水,又稱槜李。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年)改稱嘉興。

紹興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改置吳州,治會稽縣。大業元年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金華

金華又稱婺州,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hú)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金華府志》載:“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曰金華。”另一說“金華”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衢州

唐高祖武德4年(西元621年)設衢州,為衢州建州之始。《大明一統志》中說:“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三越即閩越、揚越、吳越;衢即大路),得名“衢州”。

舟山

舟山群島古稱“翁洲”或“翁山”,在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立翁山縣。到了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神宗皇帝賜新縣名為“昌國”。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海禁,撤銷了昌國縣,曾經輝煌的“昌國”地名從此消失。外界逐漸以“舟山”來稱呼舟山群島。舟山地名源于城南外道隆山的古名。此地原是舟山島與外界交往的主渡口,自宋代開闢舟山渡以來,舟帆雲集,“以舟之所聚”得名舟山。

台州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唐初,分臨海郡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臺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麗水

關於“麗水”這個地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據《元和郡縣誌》:“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就是說,麗水是因為當年叫做“惡溪”的水流而得名。其二,“因縣北七裡有麗陽山,故以麗水為名”。清朝道光版《麗水縣誌》卷二即有這樣的表述。《浙江通志》卷二十一亦有記載。

(原標題《浙江11市地名由來揭秘,最地道的浙江人都不敢說全知道》。編輯王蓉蓉)

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改置吳州,治會稽縣。大業元年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金華

金華又稱婺州,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hú)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金華府志》載:“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曰金華。”另一說“金華”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衢州

唐高祖武德4年(西元621年)設衢州,為衢州建州之始。《大明一統志》中說:“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三越即閩越、揚越、吳越;衢即大路),得名“衢州”。

舟山

舟山群島古稱“翁洲”或“翁山”,在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立翁山縣。到了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神宗皇帝賜新縣名為“昌國”。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海禁,撤銷了昌國縣,曾經輝煌的“昌國”地名從此消失。外界逐漸以“舟山”來稱呼舟山群島。舟山地名源于城南外道隆山的古名。此地原是舟山島與外界交往的主渡口,自宋代開闢舟山渡以來,舟帆雲集,“以舟之所聚”得名舟山。

台州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唐初,分臨海郡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臺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麗水

關於“麗水”這個地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據《元和郡縣誌》:“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就是說,麗水是因為當年叫做“惡溪”的水流而得名。其二,“因縣北七裡有麗陽山,故以麗水為名”。清朝道光版《麗水縣誌》卷二即有這樣的表述。《浙江通志》卷二十一亦有記載。

(原標題《浙江11市地名由來揭秘,最地道的浙江人都不敢說全知道》。編輯王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