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啟動,有望破解共用單車定位難題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北斗產業發展論壇上,數位與會的專家、企業高管將“北斗+共用單車”,視為北斗系統“新時空服務”的有效探索。他們認為,北斗導航技術需要與地基增強技術、物聯網等多種技術融合,

提升時空資訊的精確度。由此,北斗技術有望進入更多新興產業領域,實現隱形化、泛在化、規模化應用。

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現場

擴大北斗系統產業應用規模,是我國發展北斗產業鏈的既定策略。我國北斗系統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免費提供服務,

2017年開始將逐步開展覆蓋全球、服務全球計畫。但在智能手機和車載導航的存量賽道上,美國的GPS長期一家獨大;北斗系統“超車”,會多幾條像共用單車一樣的賽道嗎?

破解共用經濟位置服務痛點

日趨成熟的北斗導航技術,

有望成為眾多“新經濟”獲取時空資訊的重要來源。

共用單車的好,在於能解決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而現在共用單車的不好,在於為了騎行“最後一公里”,找車找了兩公里。

在北斗產業發展論壇上,千尋位置副總經理李戈楊提到一個尷尬的現象:目前市場上共用單車大多使用支援GPS的定位晶片,精度一般在10米左右,對體積較小的單車而言本來就不太精確;加之共用單車實際停放的環境很複雜,

衛星信號時常會被立交橋、樹蔭、樓宇遮擋和反射,有可能出現上百米的“定位漂移”現象,也就是智慧手機終端顯示的位置和實際位置相差甚大。

李戈楊與某共用單車平臺在上海CBD的聯合實驗資料顯示,在高樓和樹蔭遮擋的複雜環境下,集中擺放裝有GPS定位晶片的共用單車,有60%-70%發生不同程度的定位漂移。

資料圖

目前,手機上多數的共用單車APP均有“搜索附近的車”功能,但定位上的誤差給市民增添了不少麻煩,“找車時間比騎車時間更長”;另一方面,共用單車的運營維護同樣需要“找車”,定位效果不佳意味著工作人員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企業需要花費更多人力成本。

這也就是說,關注衛星定位技術,

獲取更精確的位置資訊,也可能是共用單車競爭的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擬出臺的國內首份針對共用單車的技術標準,也將衛星定位功能列入“准入清單”。據上海品質監督局3月14日公佈的《共用自行車技術條件第1部分:自行車》徵求意見稿,“共用自行車”必須具備衛星定位功能。

但擺在摩拜、ofo們面前的問題,不是有沒有衛星定位功能,而是衛星定位夠不夠精確。

資料圖

就目前而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NSS)位置資訊不準確,主要原因在於天上的衛星信號微弱或者受到遮擋。千尋位置提供的方案是,天上信號不夠,地上來湊。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結合北斗系統地基增強技術,修正衛星信號誤差,讓共用單車的定位精度提升至1米;另一方面,通過載波偽距位置修正演算法,對城市複雜環境進行智慧優化,大幅度減小定位漂移面積。

3月22日,小藍單車在北京召開新產品新戰略發佈會,宣佈推出半年免費騎行卡,延續“彩虹大戰”的免費策略。與此同時,小藍單車推出具有高精度定位功能的新款車型bluegogopro2,採用千尋位置的解決方案。該方案不僅運用于用戶找車,也被運用于調查全城共用單車應對熱點位置的“潮汐”現象——早晚高峰期間熱點位置時常出現的人多車少現象。

但為什麼單是北斗系統呢?

這是因為從純技術角度上看,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准度更強。國新辦2016年6月發佈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顯示,一是北斗系統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二是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

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現場

與此同時,國內也在持續建設地基增強系統。以首都北京為例,全市已完成22個北斗衛星定位服務參考站(CORS)的建設,建成的北斗CORS系統將提供覆蓋全國的米級定位增強服務和覆蓋北京區域的釐米級高精度增強服務,現在20個參照站已介入導航與位置服務高精度增強服務平臺,實現資料互聯,為政府、企業、大眾使用者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諮詢中心主任李冬航表示,像LBS(位置服務)從無到有催生新產業一樣,定位精度從10米級別進步到亞米級別(即誤差小於1米),也將掀起產業格局、商業模式的新變革。基於高精度位置資訊服務,極有可能會產生更多像滴滴打車、共用單車一樣的商業奇跡。

資料圖

從滴滴到摩拜,“新經濟”的爆發速度遠超傳統行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北斗+共用單車”的模式,究竟還能複製到哪些產業領域?

從技術層面看,“北斗+共用單車”的關鍵在於高精度的位置服務。中關村並購母基金董事長總經理付奇表示,過去人們對北斗產業的規模有很大期許,樂觀者的預估比當前的兩千億規模要高,認為可以達到萬億規模。之所以存在這種落差,是因為北斗系統在早些年的發展中,一直在跟“先入為主”的GPS爭奪存量市場。而隨著高精度時空服務的實現,北斗系統有望與GPS進行差異化競爭,進入此前GNSS尚未覆蓋的產業領域。

智慧手機和車載導航,是GNSS在大眾消費領域的主要存量市場。北斗系統和GPS在這兩塊存量市場的爭奪顯得不太容易。例如,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在執行與相容GPS策略的背景下,國內相容北斗系統晶片的智慧手機占總量30%——這部分智慧手機也能接受GPS信號。

北斗高精度應用日趨廣泛

在前述論壇上,國家北斗產業專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沖指出,隨著衛星覆蓋亞太佈局、產業化應用的推薦,北斗系統應用在五大領域至少有所突破:除了存量市場的智慧手機終端、汽車前裝市場之外,還存在高精度創新應用市場、智慧泛在位置服務市場和國際導航市場。

曹沖強調,時間和空間是資訊中最重要的兩個參數,人類生產生活的大部分資訊與時間、空間有關。隨著社會公眾對創新性和綜合性時空資訊服務需求的日益強烈,北斗系統在國民經濟關鍵領域、行業、公共服務市場、大眾應用市場得到極大的拓展。

曹沖由此分析,北斗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新時空服務”。“新時空”的“新”,強調時空服務有別于GNSS傳統的PNT功能(定位、導航、授時),要將北斗系統技術和地基增強技術、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產業領域的不同場景展開規模化應用。這種“新時空”服務,將成為“新經濟”時空資訊的主要來源。

資料圖

拓展應用需要智慧、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和使用者體驗。在共用單車所在的交通出行領域,一些新產業、新領域的應用被探索出來。論壇上展示不少基於高精度位置服務的應用場景。比如,利用高精度位置服務實現室內導航,北斗導航可以幫助駕駛員將汽車開進車庫的具體車位元,而依託圖像識別技術的輔助,汽車可避免撞上車庫的柱子。再比如,依託釐米級的定位導航服務,用於農業植保的無人機可以多架集體噴藥作業,而不必擔心相互撞擊,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領先GPS一步,依託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推出全球首款駕培駕考系統。

北鬥智星諮詢研究員肖雄兵表示,北斗產業經過多年發展,上游的晶片、天線等產品已經被部分上市企業佔據制高點;後來者的機會更多是開拓下游的應用終端和應用市場。從市場增長的潛質看,北斗應用規模化爆發的領域,極有可解是在無人機等無人系統,以及基於雲計算等技術的服務。

李冬航認為,當前基於北斗技術的探索,體現出了隱形化、泛在化、規模化的趨勢。這也是說,人們肉眼看不到北斗系統,但北斗卻無處不在,其功能隱身在人們工作和生活常見的工具中。

這種泛在化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國際慣例。例如,俄羅斯就有立法,要求相關的衛星定位終端使用該國的GLONASS系統。我國在交通領域已有嘗試,如早前交通運輸部發文要求長途運輸車必須強制安裝北斗導航終端,便於安全管理。一些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此政策拉動了不少北斗終端的銷量。

來源 | 綜合21世紀經濟報導

本期編審:王士彬

資料圖

就目前而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NSS)位置資訊不準確,主要原因在於天上的衛星信號微弱或者受到遮擋。千尋位置提供的方案是,天上信號不夠,地上來湊。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結合北斗系統地基增強技術,修正衛星信號誤差,讓共用單車的定位精度提升至1米;另一方面,通過載波偽距位置修正演算法,對城市複雜環境進行智慧優化,大幅度減小定位漂移面積。

3月22日,小藍單車在北京召開新產品新戰略發佈會,宣佈推出半年免費騎行卡,延續“彩虹大戰”的免費策略。與此同時,小藍單車推出具有高精度定位功能的新款車型bluegogopro2,採用千尋位置的解決方案。該方案不僅運用于用戶找車,也被運用于調查全城共用單車應對熱點位置的“潮汐”現象——早晚高峰期間熱點位置時常出現的人多車少現象。

但為什麼單是北斗系統呢?

這是因為從純技術角度上看,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准度更強。國新辦2016年6月發佈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顯示,一是北斗系統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二是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

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現場

與此同時,國內也在持續建設地基增強系統。以首都北京為例,全市已完成22個北斗衛星定位服務參考站(CORS)的建設,建成的北斗CORS系統將提供覆蓋全國的米級定位增強服務和覆蓋北京區域的釐米級高精度增強服務,現在20個參照站已介入導航與位置服務高精度增強服務平臺,實現資料互聯,為政府、企業、大眾使用者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諮詢中心主任李冬航表示,像LBS(位置服務)從無到有催生新產業一樣,定位精度從10米級別進步到亞米級別(即誤差小於1米),也將掀起產業格局、商業模式的新變革。基於高精度位置資訊服務,極有可能會產生更多像滴滴打車、共用單車一樣的商業奇跡。

資料圖

從滴滴到摩拜,“新經濟”的爆發速度遠超傳統行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北斗+共用單車”的模式,究竟還能複製到哪些產業領域?

從技術層面看,“北斗+共用單車”的關鍵在於高精度的位置服務。中關村並購母基金董事長總經理付奇表示,過去人們對北斗產業的規模有很大期許,樂觀者的預估比當前的兩千億規模要高,認為可以達到萬億規模。之所以存在這種落差,是因為北斗系統在早些年的發展中,一直在跟“先入為主”的GPS爭奪存量市場。而隨著高精度時空服務的實現,北斗系統有望與GPS進行差異化競爭,進入此前GNSS尚未覆蓋的產業領域。

智慧手機和車載導航,是GNSS在大眾消費領域的主要存量市場。北斗系統和GPS在這兩塊存量市場的爭奪顯得不太容易。例如,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在執行與相容GPS策略的背景下,國內相容北斗系統晶片的智慧手機占總量30%——這部分智慧手機也能接受GPS信號。

北斗高精度應用日趨廣泛

在前述論壇上,國家北斗產業專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沖指出,隨著衛星覆蓋亞太佈局、產業化應用的推薦,北斗系統應用在五大領域至少有所突破:除了存量市場的智慧手機終端、汽車前裝市場之外,還存在高精度創新應用市場、智慧泛在位置服務市場和國際導航市場。

曹沖強調,時間和空間是資訊中最重要的兩個參數,人類生產生活的大部分資訊與時間、空間有關。隨著社會公眾對創新性和綜合性時空資訊服務需求的日益強烈,北斗系統在國民經濟關鍵領域、行業、公共服務市場、大眾應用市場得到極大的拓展。

曹沖由此分析,北斗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新時空服務”。“新時空”的“新”,強調時空服務有別于GNSS傳統的PNT功能(定位、導航、授時),要將北斗系統技術和地基增強技術、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產業領域的不同場景展開規模化應用。這種“新時空”服務,將成為“新經濟”時空資訊的主要來源。

資料圖

拓展應用需要智慧、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和使用者體驗。在共用單車所在的交通出行領域,一些新產業、新領域的應用被探索出來。論壇上展示不少基於高精度位置服務的應用場景。比如,利用高精度位置服務實現室內導航,北斗導航可以幫助駕駛員將汽車開進車庫的具體車位元,而依託圖像識別技術的輔助,汽車可避免撞上車庫的柱子。再比如,依託釐米級的定位導航服務,用於農業植保的無人機可以多架集體噴藥作業,而不必擔心相互撞擊,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領先GPS一步,依託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推出全球首款駕培駕考系統。

北鬥智星諮詢研究員肖雄兵表示,北斗產業經過多年發展,上游的晶片、天線等產品已經被部分上市企業佔據制高點;後來者的機會更多是開拓下游的應用終端和應用市場。從市場增長的潛質看,北斗應用規模化爆發的領域,極有可解是在無人機等無人系統,以及基於雲計算等技術的服務。

李冬航認為,當前基於北斗技術的探索,體現出了隱形化、泛在化、規模化的趨勢。這也是說,人們肉眼看不到北斗系統,但北斗卻無處不在,其功能隱身在人們工作和生活常見的工具中。

這種泛在化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國際慣例。例如,俄羅斯就有立法,要求相關的衛星定位終端使用該國的GLONASS系統。我國在交通領域已有嘗試,如早前交通運輸部發文要求長途運輸車必須強制安裝北斗導航終端,便於安全管理。一些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此政策拉動了不少北斗終端的銷量。

來源 | 綜合21世紀經濟報導

本期編審:王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