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寫出熱文——川叔私藏的寫作課

各位好,我是小川叔,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寫作這件事,

在分享之前我提前搜集了一些問題,所以我打算把一些提問和我今天的分享結合一下。

一、關於寫作的一些提問

1.什麼樣的碼字才可以稱之為“寫作”?

對我來說,只要去寫了,就是寫作。

不論它是給自己看的,還是給別人看的,不論它是講明白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是只是單純的發洩情緒。

寫作最先面對的物件一定是自己。

寫作最能衡量的一定是字數。

所以,寫一篇有一定字數的,

給自己看的東西,我認為就是寫作了。

我在2014年和2015年出了三本書,這三本書大概的字數總和大概是36萬字。

這三年期間我回復了將近兩萬封來信,裡面包括了人生困惑、選擇恐懼,也有一部分人問我,要如何才能把寫作當成一個理想的事業。

這些來信回信我粗略測算了一下,大概超過200萬字。

我在沒有被編輯發覺能夠寫書之前,我有差不多七年的時間都在寫愛情故事,

期間也為了生計寫採訪稿子,那時候這兩者每一年的數字大概是一半一半,五萬字的愛情故事,最後發表的可能只有兩千字,因為我是一個寫故事超爛的人。

五萬字的明星專訪,他們會給我換來微薄的稿費,維持生計,充當我的零用錢。

我從三線雜誌寫到了一線雜誌,從5塊錢一本的地攤兒雜誌,寫到了20塊一本的雜誌,從不知名的18線藝人,寫到了封面專訪。從稿費千字30,

寫到了千字600,當我寫過的雜誌碼起來超過我一半兒的身高之後,我決定不再寫雜誌了,我想把另外一半兒留給寫書。

以上的這些我認為統統都是寫作。

2.寫作的必要儲備條件是什麼?

我覺得最必要的條件是,你想寫,而且你知道你為什麼去寫。

我從高中拿起筆第一次寫漫畫評論並且獲得發表時開始,我差不多已經寫了快20年,我之前從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作家,我曾經的夢想是做一個漫畫家,

還是少女漫畫家。

我家裡至今都堆著很多沒有來得及變成漫畫故事的劇本。

寫漫畫評論,當年就是憑藉一腔熱情。因為我喜歡這個故事,所以我就要告訴編輯和讀者,我為什麼喜歡它。

當年是紙筆的時代,我是寫讀者來信的。

後來是混BBS的時代,我真的是用一指禪的打字方式去寫一篇8000字的評論。

我至今沒學過打字的指法,我所有的打字的指法速度都是當年寫漫畫評論逼出來的,

因為那時候網吧上網是要錢的,人家一個小時都在玩遊戲,聊QQ,我在寫漫畫評論……

後來陰差陽錯地,生活選擇了我,我不得不選擇了寫字,因為經歷了畢業後轉行、我換了職業、換了城市,我發現我其實什麼都不會,寫字,是我唯一能做的。

所以現在至今我都回答不出,寫作,對我來說的意義。

因為對我來說,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某一個時間階段,它甚至還是我賴以生存的工具。

如果站在今天你讓我回答寫作對我來說是什麼的話,我或許只能回答以下三點:

1.寫作對我來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

它就像你日常的說話一樣,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曾經一度在工作之後鬱鬱不得志,在急速成長裂變的過程裡,我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靈魂跟不上自己的腳步。

那時候,我覺得憤怒、委屈、找不到人訴說,所以我最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找一張白紙,給自己寫一封信,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給自己安慰。

我也曾經在這張紙上寫過很多罵人的髒話,對象是那些我在現實生活裡不敢得罪的人你,寫的是在那時那刻我不敢懟回去的那些話。我用寫作這種近乎于阿Q的方式來撫慰我自己。

2.寫作是一項我在不斷學習的生存工具,但不是唯一

曾經有一階段我的職業是文字編輯,我為了討生活在這個城市活下去,我每個月要看12部動畫片,寫一萬字的動畫評論,我為了能繳得起房租,我曾經一個月接過14篇稿子,都是那種不知名雜誌上的破爛稿,那個階段我其實挺痛恨寫字,我甚至有一個階段,打開一個TXT文本就想吐,但是我還必須強迫自己必須去寫,因為不寫就沒飯吃。

後來我離開了那份工作之後,我的生活也依舊沒有離開過寫字,不論是寫策劃報告,寫廣告文案,到現在寫年度和季度的計畫以及給老闆彙報方案。

我至今不敢說自己寫的影視劇評論一定是最好的,我至今不敢說,我寫的書評最走心,我至今不敢說我的應用文寫作是過關的。

所以即便到現在,我覺得在寫作這件事上我都是很多領域裡的新人,都一直在戰戰巍巍地向前走。

3 寫作逼著我打開了人生的許多其他的可能

因為寫作這件事,所以我學會了如何做選題策劃,學會了如何找到約稿信,如何和編輯溝通,如何在文字聊天的過程裡找到重點。

因為寫作這件事,我學會了如何配合圖書編輯去整合,如何做好圖書出版計畫,如何幫助編輯起名字。

因為寫作這件事,我學會了如何出版談判,如何做商務合作,如何和廣告商、邀請方去對接,我甚至還因此被倒逼出了一項演講的新技能

我們每個人在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要問起,你的初心是什麼?

我想,或許我關於寫作的初心,就是以上這些。

你最開始的出發點一定決定了,你可不可以堅持寫下去。

為了情緒寫?為了生存寫?為了讀者寫?為了記錄寫?

哪怕是為了,我不也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寫,這個可能性去試著寫,這都是一種寫。

所以,初心很重要。

有了初心,之後才會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二、關於寫作的一些方法

坦白說,以前我在沒接觸群裡小夥伴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寫作是不需要方法的。

1.先別扯那些沒用的,請先用大實話,只說好一件事

好文章和爛文章最大的區別在於,好文章大部分是讀完有得,爛文章大部分是在說廢話。

那麼可能會有人要問,怎麼才能寫出好文章?

很簡單,請先用大實話,說一件事。

我曾經看過一位找我諮詢的朋友,她是一家五百強企業的高管,做諮詢的時候她問了很多關於寫作的事,因為是見面諮詢,我也在當場回答了一些,包括她如何做選題,如何做角度切入,以及如何尋找差異性等等。

諮詢之後沒多久,她在群裡丟了一篇她最新寫的稿子,其實題目聽著很吸引眼球,可是點進去一看,坦白說,我看的雲山霧罩的,居然沒看懂,因為她想說的東西太多了,但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顯得特別亂。

這裡川叔要特別說兩點提示

1.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起標題上,比起標題吸引眼球,讀完之後有所得更重要。

2.不要動不動就學一些大V給自己原本不長的標題加上什麼123456,那除了會讓你原本的文章更支離破碎之外,起不到任何良性的效果。

那麼,到底要怎麼寫出一篇文章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沒寫之前你自己能不能概括出一句,我這次寫的到底是啥?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寫不出自己覺得牛逼的文章,其根本意義就在於,他寫的時候連腹稿都不打,真的是上來就扯淡,天馬行空,想到哪,寫到哪。

這樣好不好?

如果從寫作的熱情來說,是好的。

如果從寫作的提升來說,不太好。

有什麼東西你能提筆就寫?

現實生活的流水帳。越是你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越容易寫。

如果你真的這樣去做了也還好,可能你寫出來的文章或許是這樣的:

今天是週一,我起床晚了,出門的時候想著圖方便,掃個共用單車吧,結果到社區門口一看,好麼!這可真是蘿蔔開會啦!有小藍車,小黃車,小橙車,還有小綠車,以及莫名其妙的小花車,你看它們一個個的,有的橫著,有的躺著,有的趴著,誒!怎麼還有靠牆站著的?

本來對於選擇恐懼症的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好大的難題了,聽說支付寶已經一統大半個共用單車的江湖了,索性放棄原來的摩拜單車,我搞一個別的車玩玩吧!

但是我真是圖樣圖森破了,原來很多共用單車雖然看似被支付寶收編,但是有一些依舊倔強的要求必須繳納押金啊!搞什麼啊!

好不容易掃個小黃車還告訴我必須交上99,哼!本來打算嘚瑟嘗個鮮,結果已經搞到快遲到了,最後還是只能維持原判,乖乖滴掃了摩拜單車。

看來這共用單車能一鍵共用的路,還有點遙遠。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這麼一篇像流水帳一樣的小短文,其實從頭到尾就在說一件事,週一早晨打算騎車,本來想嘗鮮換個其他的車,但是發現不太好用,最後總結一句,共用單車想一個平臺共用,還有點遠。

這其實就是從小學到初中老師教我們寫作文的一個基本套路。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一件什麼事,總結了一句什麼中心思想。

這個簡單的公式套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有點走樣,什麼走樣呢?

有本來打算寫這個事兒,但是寫著寫著覺得太無聊,自己加了一段戲,比如你原本打算寫共用單車的事兒,但覺得開了頭之後你覺得共用單車有什麼意思,於是想起了前幾天有人困在電梯裡的事兒,你把這件事挪到自己身上來,於是前面加了一段你被困電梯一小時,中間的各種心路歷程巴拉巴拉的,最後結尾回到了騎車這件事,這種就是為了增色,寫的用力過猛,最後造成配料太足,反而搶戲。

說好的是韭菜炒雞蛋,結果雞蛋放了一盆,韭菜放了一根,最後誰能看出這是韭菜炒雞蛋?這就變成了攤雞蛋餅。

寫文章這件事切勿求大、求怪,如果對自己的功底沒太多把握,不妨先從寫好一件事開始。

至於這件事要如何寫的有趣,不一定需要增加枝枝蔓蔓的其他情節,你可以加入你的一些心情描寫,語言和詞彙的豐富等等,它們這些都是為主題服務的,不會特別搶戲。

包括如果為了風格有趣,也可以嘗試一些口語化的寫作,或者引入一些方言化的寫作,都是很好玩點綴效果,但切記主體不要過多跑偏。

大部分人寫文章失敗,不好讀,也不好看,是因為在寫的時候思緒太多,沒有集中精神。

很多文章,尤其是短文,其實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我們說的中心思想。

雖然近幾年大家好像都流行寫散文,想到哪寫到哪,但是這和有中心思想這件事並不矛盾,因為你打算寫文章之前,你不妨先問問自己,我今天想要寫的是一件什麼事兒?

你能回答這個提問,往往這篇文章都不會離題太遠。

文章一定是先有根本,才有角度和寫作方法。

但如今很多人寫文章前都不是在琢磨自己要說的事兒,而是費力在我要如何讓人看到,讓人感興趣,我要如何寫爆文。

我覺得,先做好基礎,再做提升,一步一步來,才是一個根本。

尤其是一些以標題黨為風格的文章,作者可能花了太多的心思在標題上,但其實根本沒想好這個文章要說什麼,就匆忙下筆,為了寫文章而寫,為了爆而爆,最後往往是寫三百字就停滯不前,痛苦不已,我始終不認為這是一個良性的寫作方法。

比如,最近歡樂頌比較火,川叔想貼個熱點,寫一篇《為什麼小包總能戰勝奇點,因為顏值高嘛!》這個文章花的心思都在標題上,你問我,怎麼去證實這個題目,我感覺我除了能貼圖之外,好像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

標題可以後改,但文章的邏輯和結構一定要扎實,這些才是文章的根本。

此外,還有一些作者很強調寫乾貨,又不想簡單搬運知識,引經據典,也不想太過於燒腦,用力思考,還做了什麼日更的誓言,最後很容易變成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局面。

乾貨文,其實更講究邏輯,像個議論文一樣是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過程。

很多人都喜歡看升職加薪的故事,於是有人就迎合這樣的潮流寫出《這5個職場加薪的思維方式,你知道幾個》,但其實他自己開始下筆之前,都沒想好,到底是哪五件。

只有一個搶眼球的標題,這不是寫文章的出發點,往往這種文章硬著頭皮去寫,最後就是假大空的,或者人云亦云的行文方式,搬出來幾個大V曾經說過的幾句話,用來死撐自己看起來站不住腳的分論點。

所以,我們說寫作,熱情首先最重要,其次是不怕拙。

樸實的東西往往真誠,就保有你現在最樸實的狀態,用大白話去寫,先從小事開始寫都沒有關係,但切記不要被噱頭、花哨的東西迷失了眼睛,以為寫作只是靠這些小技巧和手段就能得到認可,讀者並不傻,你自己也一樣,如果你的文章寫出來,自己都不樂意讀,看不下去,你覺得誰還能真心的過來給你點個贊呢?

別怕露怯,別怕寫不好,最怕的是藏著你的怯,假裝鎮定,學著高大上和十萬+的假招子當做速成的真諦,那才是最可怕的。

2.寫東西,素材從哪來?

首先,川叔是觀點派的,所謂觀點派就是凡事我們打算寫文章的時候,我都要問,你的觀點是什麼?

比如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擇天記》,你說你要寫,我一定會問,你的觀點是什麼?

如果你的觀點是,我覺得拍的好,鹿晗特別帥,我是他的粉絲,那這個就是你的態度。

如果你的觀點是,我覺得拍的爛,我看過原作,覺得電視劇注水太多,那這也是你的態度。

提筆寫之前最怕的是騎牆,模棱兩可沒有觀點,這樣你寫出來的一定可能是自己寫完都不樂意看的注水文。

那麼,如何保持日更也好,持續產出也好?

這其實源於你對生活的觀察和輸入。

或許你會說,那輸入是不是就是看書啊!

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呢?生活是需要體驗的,看書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對我們來說,觀察是提升你對周遭事物的敏銳性。

做地鐵的時候,你看到座位上坐著誰?他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顏色的褲子,你覺得他從哪裡來?你猜他有什麼樣的故事?你聽他接電話,你能腦補一個系列的故事出來麼?

觀察是想像力的來源,和寫作的原動力。

今天你有沒有關注氣象預報,說下午回下雨,這是入夏之後的第一場雨麼?在這樣一個520才過完的日子裡,你還記得去年的五月有沒有下雨?你和誰在一起?那時候你的怎樣?是開心還是難過?

川叔始終認為,讀書,不一定非要是乾貨。

我最愛讀的其實是文學作品和推理小說,尤其是文學作品,作者用詞精准到你想立刻就模仿,那就是我們對寫作最大的熱愛。

因為作者這個職業,其實就是把別人內心裡想說但是說不出的東西,精准地寫出來。

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沒有這樣的天賦,那你只能去多看,多看別人怎麼寫的,之後模仿著去用。

這裡我推薦一本最近才讀完的小說石田衣良的《孤獨小說家》,寫的特別棒。

我少年時代也迷戀過很多寫作用詞很華麗的作者,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有的人逐漸被忘記,甚至過了那個狂熱之後還生出了一些厭惡,比如安妮寶貝。

當年我和很多文藝青年一樣喜歡在博客裡用她常用詞語,比如決絕、隱忍。

而如今,穿棉布裙子,留一頭海藻一樣的頭髮,會被人告知你這樣很蠢逼。更不要說,做一個銀鐲男子,需要多大的勇氣了。

僅存的幾位從小一直喜歡至今的作者,其中一位就是三毛。

她很少使用生僻的詞語,甚至都沒有什麼華麗的局勢,她就是用最簡單的詞句組合,卻能總在一個時間點上扣響我的心門。

因此我下面分享的這個方法,就來自于三毛教我的。

3.場景化寫作,讓你的文章有溫度、有記憶

三毛有一篇文章叫做《不死鳥》,這篇文章我記了整整二十年忘不掉,你說它用了多華麗的詞語麼?沒有。

就是很平淡的寫作方式,故事的開頭是雜誌約稿的一個提問,問三毛說,如果有一天你的壽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會怎麼辦?荷西看到之後也問她,你會做什麼呢?

當時三毛正在和麵,打算給他包餃子,她用沾滿了白麵的手,摸了摸他的頭髮說,傻瓜,我怎麼會死呢?我還要給你包餃子呢。

荷西聽完這句半天沒說話,只是默默地從身後抱住了她。

為什麼這個文章我記的這麼清楚?因為這個文字有場景。

所以我們說,好文章總會給你留下點什麼,如果是議論文、乾貨文、留下的或許是觀點、方法,如果就是一篇散文或者故事,留下的或許就是對白或者場景。

以前我寫愛情故事,很多故事的發想,往往是從一句對白開始的,三千字的小說,講述男女主人公如何相遇如何分開,其實都是為了那一句一開始就打動我的對白做的鋪陳。

對白的力量往往是動人,可以鑽進人心裡。

比如最近上映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大結局的時候爸爸眼含熱淚說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這句對白讓很多人在電影院都哭成狗。

但對白往往也是弱的,因為很多對白離開場景之後都會顯得平庸。

所以場景,才是一篇文章裡負責溫暖的那部分。

那麼場景化寫作要注意什麼呢?

寫作,其實就是用語言把你看到過或者想過的畫面去還原。

什麼樣的畫面你去描述的時候不費力?讀者也有類似經歷的時候。

所以,場景化寫作最容易的,就是抓住大家都有過的共同經歷,在這個點上去下功夫,往往你收到的回饋是最大化的。

但不是說,大家沒有過經歷的,你不能動人,可能那樣的場景就需要你花更多的筆墨去描述。

比如剛剛川叔提到的三毛的那個片段,你不用寫當天是陽光,室內的擺設,外面是下雨還是晴天,當時是上午還是下午,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包餃子的場景大家都經歷過,廚房大家都知道,一個家的樣子每個人都能想像。

所以當你抽取的是大家都經歷過的經驗,你花費的筆墨就少,讀者需要融入和想像的時間就短,一下擊中別人的幾率才會高。

比如舉一個川叔自己的例子。

小川叔是一個掙扎的失敗邊緣的北漂,尤其是在前幾年,面對未知的前路,面對家裡欠下的十萬元外債,雙重夾擊之下,我一直的這麼大的城市裡浮浮沉沉,每次都是憋一口氣下沉,又努力爬上來露出頭喘息一下。

或許不是每一個畢業生都像我一樣家庭出身不好,畢業的時候欠了一屁股債。所以我如果一直描述我家是如何欠錢的,我是如何還錢的,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距離自己的生活有點遠。

所以,我很多文章都會弱化這個方向,把它作為背景,而是把我們去一個城市漂泊,面對未知的城市,和前途未蔔的將來,自己內心裡的迷茫,面對不得不將就的現實,自己內心裡的小小不甘心,面對老闆的訓斥,同事的排擠,自己內心裡的苦惱和鬥爭。

因為欠債是我的個人體驗,但是漂泊、迷茫、不甘心,則是很多經歷過畢業洗禮的人,內心裡的共性☆禁☆感受。

所以,選擇共性的感受,是場景化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你需要描寫一個動作畫面,這個畫面裡最好是有顏色,或者是有行為描述的。

比如三毛的這個場景裡面,沾滿了麵粉的手是白色的,摸了摸荷西的頭髮,其實很容易想起摸頭殺。

再比如,川叔在自己的書裡寫過這樣的一個場景。

我記得我收到第一筆兩萬的時候,很激動,把所有的錢從銀行拿出來,櫃員小姐還給了我一個牛皮紙袋,我一路上把手放在書包裡,一直捏著那個紙袋,恨不得攥出水來!

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拿出來,之後一張一張鋪到桌子上,兩萬塊錢鋪在上面薄薄的一層,我整個人趴在錢上面,突然有了一種感動……

這種感動我形容不出來,這種無法言語表述的東西在後來我給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變成了激動,變成了那句哆哆嗦嗦的“媽!我……我……我成了萬元戶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場景化的描寫。

我們常說寫作要走心,其實走的不一定是心,而很可能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這個瞬間是具有畫面感的,是可視的,你用語言去描述的是一個畫面,當這個畫面被讀者吸收之後,你的文字就會變得鮮活起來,擁有了溫度。

4.主題化寫作,倒逼出你的邏輯

我們大部分人寫作目前都是碎片化的,很容易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會引發你寫作的熱情,但不一定會提升你的寫作水準。

沒有任何一門技術,是沒有痛苦就能提升的。

大部分的痛苦都來自內心希望成長的意願。

當你的水準跟不上你的眼界的時候,你的痛苦或許就來了。

當你看到某某某怎麼寫的就那麼好?自己怎麼寫的就那麼差的時候,痛苦就會產生。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不妨做兩件事

1.利用平臺的回饋,為自己尋找靈感的出路。

2.縮小你的寫作範圍,讓自己嘗試精進。

你要走到公眾平臺上去,比如今日頭條,比如簡書,比如豆瓣。

這裡面你才能催生出自己社區交往的能力,畢竟大V推薦是可以給你帶來流量的,更主要的是讀者的互動和意見,對你來說尤其重要。

那麼如何為讀者服務,產生更好的閱讀體驗呢?

單篇閱讀的文字品質固然重要,單一主題範圍的其實更容易產生印象標籤。

我們很多朋友很容易今天寫一個時間管理,明天寫一個育兒心經,後天點評一下偶像劇。

這樣做不是不可以,關鍵是在社交平臺上你總需要學會做減法。

你要通過做減法找到自己的標籤差異性,確定了這個再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去強化這個印象。

小川叔的平臺標籤是職場,但你說我在職場我談不談戀愛?我有沒有家庭生活?我看不看電影?這些當然都有,但是為什麼我不寫?

因為這些會沖淡掉原本建立起來的職場標籤。

一定會有人質疑說,那這樣不就不鮮活了麼?

大家還是希望看到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標籤或者教科書一樣的東西吧?

不,你錯了,大家是希望看到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一個路人。

今天寫一篇媽媽經,明天寫一篇時間管理,後天寫一篇旅遊,這些其實就是路人的生活。

那些路人幹嘛要看這樣的文章呢?即便她會因為你的一篇時間管理文章看到你,如果你沒有其他內容,她也會取關你,因為她覺得,你沒比她強多少。

我們的文章其實就是我們的視角,它代表了你每天更多時間在關注什麼,你在看什麼!

你關注的越集中,其實就已經在表示你和別人不一樣了,當別人都在胡吃海塞討論八卦的時候,你能每天拿出一小時去看時間管理,去輸出關於時間管理的心得和體會,那你就是不一樣的人。

所以文章輸出的意義就是別人看待你的視角。

把你碎片化的文章歸納到1-2個主題裡,它會讓你逐漸收一下心,讓你隨時找到一兩個重點去深挖,去研究,去定向輸入,去不斷做探索和固定的實踐,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做到有料輸出,有時間輸出,有實踐的經驗輸出,不是麼?

你一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主題範圍固定,但是輸出零散化的過程,但是隨著你把你想寫的都寫完了,你才會有意識的做好組合,你會自動尋找線索和邏輯。

大而全的談誰都會,經驗分享也不難。

很多人都說自己的邏輯不好,怕很多事情說不明白,很多內容說的特別繞彎子,其實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你覺得自己想說的太多,但是沒辦法在一個點統一。

那就先把那些碎片的小點都寫成主題比較小的文章,全部都寫了一輪之後,你再尋找ABCD之間的關係,再去串聯。

我覺得這是培養邏輯的一個必經過程。

當你輸出了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差不多的時候,你自然會琢磨,如果我再說這個話題,我要怎麼說,才能和過去的那篇文章不太一樣?

我是按照時間線索說?我還是按照步驟說?

我要提煉一個和過去不太一樣的觀點麼?還是我在之前的觀點上做優化和升級?

你看,當你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後,當你把那些實踐的碎片都寫的差不多之後,邏輯感就會生出來。

你的品牌標籤和價值也會慢慢凸顯,而下一步你要如何做個人品牌升級,你需要補充什麼樣的能力,你的需求才會更明確。

最後,我們來說說熱文

我之前遇到過一位做設計出身的媽媽,她非常想成為知識IP,也希望自己的內容可以早日變現,但是點開她的簡書你就會發現,她並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平臺,她寫的內容都很散,一會是塗鴉日記,一會是兒女的成長故事,一會又嘗試寫點乾貨。

我能明白大家都很著急,著急變現,著急成長,但是你不論如何著急,你都要明白。

有時候,你要的越少,或許你得到的才越多。

我對這位元媽媽說,你或許需要做兩件事,

1.針對你自己的愛好或者職業,選擇出你輸出的範圍。

2.有意識地研究這個平臺的內容,做好自己輸出的系列主題。

我當時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比如你自己是做設計的,那你自己平時一定有搜集設計素材的習慣,那你平時搜集的都是什麼樣門類的?

可不可以確定一個小的門類,做設計類型的文章?

比如她很喜歡咖啡店和文藝的書店,那國外有沒有好看的咖啡店裝修圖片?有沒有不同風格的咖啡店,你覺得他們都好看在哪裡?

可不可以做一些咖啡店的內裝的文章?

當你這個主題的文章寫了10篇左右,是不是可以尋找一些紅人幫你做個推薦,看看讀者的回饋如何?

大家是喜歡看?還是這個平臺的讀者並不太喜歡?

再比如,如果你換到今日頭條的平臺,那裡首頁推薦的都可能是一些社會新聞加香豔的內容,如果你希望在那邊做一款爆文,你要從什麼地方切入?並且還需要和設計與審美有關呢?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做世界上紅燈區的櫥窗展示判斷,包括國外情趣用品的包裝盤點。

所以你看,從設計這個門類出發,你可以找到和平臺對標的很多有趣的貼合點。

一個被傳播廣泛的熱文,一定具有傳播的核心要素。

要麼是吸引眼球,要麼是內容場景化,有傳播點,要麼是觀點新奇,腦洞開的到位,這點大家可以抽空看看奇葩說。

但不論如何新、奇、特,都請先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後,再步步飛升,千萬不要一步登天之後,一步踩空。

它甚至還是我賴以生存的工具。

如果站在今天你讓我回答寫作對我來說是什麼的話,我或許只能回答以下三點:

1.寫作對我來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

它就像你日常的說話一樣,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曾經一度在工作之後鬱鬱不得志,在急速成長裂變的過程裡,我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靈魂跟不上自己的腳步。

那時候,我覺得憤怒、委屈、找不到人訴說,所以我最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找一張白紙,給自己寫一封信,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給自己安慰。

我也曾經在這張紙上寫過很多罵人的髒話,對象是那些我在現實生活裡不敢得罪的人你,寫的是在那時那刻我不敢懟回去的那些話。我用寫作這種近乎于阿Q的方式來撫慰我自己。

2.寫作是一項我在不斷學習的生存工具,但不是唯一

曾經有一階段我的職業是文字編輯,我為了討生活在這個城市活下去,我每個月要看12部動畫片,寫一萬字的動畫評論,我為了能繳得起房租,我曾經一個月接過14篇稿子,都是那種不知名雜誌上的破爛稿,那個階段我其實挺痛恨寫字,我甚至有一個階段,打開一個TXT文本就想吐,但是我還必須強迫自己必須去寫,因為不寫就沒飯吃。

後來我離開了那份工作之後,我的生活也依舊沒有離開過寫字,不論是寫策劃報告,寫廣告文案,到現在寫年度和季度的計畫以及給老闆彙報方案。

我至今不敢說自己寫的影視劇評論一定是最好的,我至今不敢說,我寫的書評最走心,我至今不敢說我的應用文寫作是過關的。

所以即便到現在,我覺得在寫作這件事上我都是很多領域裡的新人,都一直在戰戰巍巍地向前走。

3 寫作逼著我打開了人生的許多其他的可能

因為寫作這件事,所以我學會了如何做選題策劃,學會了如何找到約稿信,如何和編輯溝通,如何在文字聊天的過程裡找到重點。

因為寫作這件事,我學會了如何配合圖書編輯去整合,如何做好圖書出版計畫,如何幫助編輯起名字。

因為寫作這件事,我學會了如何出版談判,如何做商務合作,如何和廣告商、邀請方去對接,我甚至還因此被倒逼出了一項演講的新技能

我們每個人在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要問起,你的初心是什麼?

我想,或許我關於寫作的初心,就是以上這些。

你最開始的出發點一定決定了,你可不可以堅持寫下去。

為了情緒寫?為了生存寫?為了讀者寫?為了記錄寫?

哪怕是為了,我不也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寫,這個可能性去試著寫,這都是一種寫。

所以,初心很重要。

有了初心,之後才會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二、關於寫作的一些方法

坦白說,以前我在沒接觸群裡小夥伴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寫作是不需要方法的。

1.先別扯那些沒用的,請先用大實話,只說好一件事

好文章和爛文章最大的區別在於,好文章大部分是讀完有得,爛文章大部分是在說廢話。

那麼可能會有人要問,怎麼才能寫出好文章?

很簡單,請先用大實話,說一件事。

我曾經看過一位找我諮詢的朋友,她是一家五百強企業的高管,做諮詢的時候她問了很多關於寫作的事,因為是見面諮詢,我也在當場回答了一些,包括她如何做選題,如何做角度切入,以及如何尋找差異性等等。

諮詢之後沒多久,她在群裡丟了一篇她最新寫的稿子,其實題目聽著很吸引眼球,可是點進去一看,坦白說,我看的雲山霧罩的,居然沒看懂,因為她想說的東西太多了,但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顯得特別亂。

這裡川叔要特別說兩點提示

1.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起標題上,比起標題吸引眼球,讀完之後有所得更重要。

2.不要動不動就學一些大V給自己原本不長的標題加上什麼123456,那除了會讓你原本的文章更支離破碎之外,起不到任何良性的效果。

那麼,到底要怎麼寫出一篇文章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沒寫之前你自己能不能概括出一句,我這次寫的到底是啥?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寫不出自己覺得牛逼的文章,其根本意義就在於,他寫的時候連腹稿都不打,真的是上來就扯淡,天馬行空,想到哪,寫到哪。

這樣好不好?

如果從寫作的熱情來說,是好的。

如果從寫作的提升來說,不太好。

有什麼東西你能提筆就寫?

現實生活的流水帳。越是你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越容易寫。

如果你真的這樣去做了也還好,可能你寫出來的文章或許是這樣的:

今天是週一,我起床晚了,出門的時候想著圖方便,掃個共用單車吧,結果到社區門口一看,好麼!這可真是蘿蔔開會啦!有小藍車,小黃車,小橙車,還有小綠車,以及莫名其妙的小花車,你看它們一個個的,有的橫著,有的躺著,有的趴著,誒!怎麼還有靠牆站著的?

本來對於選擇恐懼症的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好大的難題了,聽說支付寶已經一統大半個共用單車的江湖了,索性放棄原來的摩拜單車,我搞一個別的車玩玩吧!

但是我真是圖樣圖森破了,原來很多共用單車雖然看似被支付寶收編,但是有一些依舊倔強的要求必須繳納押金啊!搞什麼啊!

好不容易掃個小黃車還告訴我必須交上99,哼!本來打算嘚瑟嘗個鮮,結果已經搞到快遲到了,最後還是只能維持原判,乖乖滴掃了摩拜單車。

看來這共用單車能一鍵共用的路,還有點遙遠。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這麼一篇像流水帳一樣的小短文,其實從頭到尾就在說一件事,週一早晨打算騎車,本來想嘗鮮換個其他的車,但是發現不太好用,最後總結一句,共用單車想一個平臺共用,還有點遠。

這其實就是從小學到初中老師教我們寫作文的一個基本套路。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一件什麼事,總結了一句什麼中心思想。

這個簡單的公式套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有點走樣,什麼走樣呢?

有本來打算寫這個事兒,但是寫著寫著覺得太無聊,自己加了一段戲,比如你原本打算寫共用單車的事兒,但覺得開了頭之後你覺得共用單車有什麼意思,於是想起了前幾天有人困在電梯裡的事兒,你把這件事挪到自己身上來,於是前面加了一段你被困電梯一小時,中間的各種心路歷程巴拉巴拉的,最後結尾回到了騎車這件事,這種就是為了增色,寫的用力過猛,最後造成配料太足,反而搶戲。

說好的是韭菜炒雞蛋,結果雞蛋放了一盆,韭菜放了一根,最後誰能看出這是韭菜炒雞蛋?這就變成了攤雞蛋餅。

寫文章這件事切勿求大、求怪,如果對自己的功底沒太多把握,不妨先從寫好一件事開始。

至於這件事要如何寫的有趣,不一定需要增加枝枝蔓蔓的其他情節,你可以加入你的一些心情描寫,語言和詞彙的豐富等等,它們這些都是為主題服務的,不會特別搶戲。

包括如果為了風格有趣,也可以嘗試一些口語化的寫作,或者引入一些方言化的寫作,都是很好玩點綴效果,但切記主體不要過多跑偏。

大部分人寫文章失敗,不好讀,也不好看,是因為在寫的時候思緒太多,沒有集中精神。

很多文章,尤其是短文,其實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我們說的中心思想。

雖然近幾年大家好像都流行寫散文,想到哪寫到哪,但是這和有中心思想這件事並不矛盾,因為你打算寫文章之前,你不妨先問問自己,我今天想要寫的是一件什麼事兒?

你能回答這個提問,往往這篇文章都不會離題太遠。

文章一定是先有根本,才有角度和寫作方法。

但如今很多人寫文章前都不是在琢磨自己要說的事兒,而是費力在我要如何讓人看到,讓人感興趣,我要如何寫爆文。

我覺得,先做好基礎,再做提升,一步一步來,才是一個根本。

尤其是一些以標題黨為風格的文章,作者可能花了太多的心思在標題上,但其實根本沒想好這個文章要說什麼,就匆忙下筆,為了寫文章而寫,為了爆而爆,最後往往是寫三百字就停滯不前,痛苦不已,我始終不認為這是一個良性的寫作方法。

比如,最近歡樂頌比較火,川叔想貼個熱點,寫一篇《為什麼小包總能戰勝奇點,因為顏值高嘛!》這個文章花的心思都在標題上,你問我,怎麼去證實這個題目,我感覺我除了能貼圖之外,好像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

標題可以後改,但文章的邏輯和結構一定要扎實,這些才是文章的根本。

此外,還有一些作者很強調寫乾貨,又不想簡單搬運知識,引經據典,也不想太過於燒腦,用力思考,還做了什麼日更的誓言,最後很容易變成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局面。

乾貨文,其實更講究邏輯,像個議論文一樣是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過程。

很多人都喜歡看升職加薪的故事,於是有人就迎合這樣的潮流寫出《這5個職場加薪的思維方式,你知道幾個》,但其實他自己開始下筆之前,都沒想好,到底是哪五件。

只有一個搶眼球的標題,這不是寫文章的出發點,往往這種文章硬著頭皮去寫,最後就是假大空的,或者人云亦云的行文方式,搬出來幾個大V曾經說過的幾句話,用來死撐自己看起來站不住腳的分論點。

所以,我們說寫作,熱情首先最重要,其次是不怕拙。

樸實的東西往往真誠,就保有你現在最樸實的狀態,用大白話去寫,先從小事開始寫都沒有關係,但切記不要被噱頭、花哨的東西迷失了眼睛,以為寫作只是靠這些小技巧和手段就能得到認可,讀者並不傻,你自己也一樣,如果你的文章寫出來,自己都不樂意讀,看不下去,你覺得誰還能真心的過來給你點個贊呢?

別怕露怯,別怕寫不好,最怕的是藏著你的怯,假裝鎮定,學著高大上和十萬+的假招子當做速成的真諦,那才是最可怕的。

2.寫東西,素材從哪來?

首先,川叔是觀點派的,所謂觀點派就是凡事我們打算寫文章的時候,我都要問,你的觀點是什麼?

比如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擇天記》,你說你要寫,我一定會問,你的觀點是什麼?

如果你的觀點是,我覺得拍的好,鹿晗特別帥,我是他的粉絲,那這個就是你的態度。

如果你的觀點是,我覺得拍的爛,我看過原作,覺得電視劇注水太多,那這也是你的態度。

提筆寫之前最怕的是騎牆,模棱兩可沒有觀點,這樣你寫出來的一定可能是自己寫完都不樂意看的注水文。

那麼,如何保持日更也好,持續產出也好?

這其實源於你對生活的觀察和輸入。

或許你會說,那輸入是不是就是看書啊!

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呢?生活是需要體驗的,看書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對我們來說,觀察是提升你對周遭事物的敏銳性。

做地鐵的時候,你看到座位上坐著誰?他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顏色的褲子,你覺得他從哪裡來?你猜他有什麼樣的故事?你聽他接電話,你能腦補一個系列的故事出來麼?

觀察是想像力的來源,和寫作的原動力。

今天你有沒有關注氣象預報,說下午回下雨,這是入夏之後的第一場雨麼?在這樣一個520才過完的日子裡,你還記得去年的五月有沒有下雨?你和誰在一起?那時候你的怎樣?是開心還是難過?

川叔始終認為,讀書,不一定非要是乾貨。

我最愛讀的其實是文學作品和推理小說,尤其是文學作品,作者用詞精准到你想立刻就模仿,那就是我們對寫作最大的熱愛。

因為作者這個職業,其實就是把別人內心裡想說但是說不出的東西,精准地寫出來。

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沒有這樣的天賦,那你只能去多看,多看別人怎麼寫的,之後模仿著去用。

這裡我推薦一本最近才讀完的小說石田衣良的《孤獨小說家》,寫的特別棒。

我少年時代也迷戀過很多寫作用詞很華麗的作者,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有的人逐漸被忘記,甚至過了那個狂熱之後還生出了一些厭惡,比如安妮寶貝。

當年我和很多文藝青年一樣喜歡在博客裡用她常用詞語,比如決絕、隱忍。

而如今,穿棉布裙子,留一頭海藻一樣的頭髮,會被人告知你這樣很蠢逼。更不要說,做一個銀鐲男子,需要多大的勇氣了。

僅存的幾位從小一直喜歡至今的作者,其中一位就是三毛。

她很少使用生僻的詞語,甚至都沒有什麼華麗的局勢,她就是用最簡單的詞句組合,卻能總在一個時間點上扣響我的心門。

因此我下面分享的這個方法,就來自于三毛教我的。

3.場景化寫作,讓你的文章有溫度、有記憶

三毛有一篇文章叫做《不死鳥》,這篇文章我記了整整二十年忘不掉,你說它用了多華麗的詞語麼?沒有。

就是很平淡的寫作方式,故事的開頭是雜誌約稿的一個提問,問三毛說,如果有一天你的壽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會怎麼辦?荷西看到之後也問她,你會做什麼呢?

當時三毛正在和麵,打算給他包餃子,她用沾滿了白麵的手,摸了摸他的頭髮說,傻瓜,我怎麼會死呢?我還要給你包餃子呢。

荷西聽完這句半天沒說話,只是默默地從身後抱住了她。

為什麼這個文章我記的這麼清楚?因為這個文字有場景。

所以我們說,好文章總會給你留下點什麼,如果是議論文、乾貨文、留下的或許是觀點、方法,如果就是一篇散文或者故事,留下的或許就是對白或者場景。

以前我寫愛情故事,很多故事的發想,往往是從一句對白開始的,三千字的小說,講述男女主人公如何相遇如何分開,其實都是為了那一句一開始就打動我的對白做的鋪陳。

對白的力量往往是動人,可以鑽進人心裡。

比如最近上映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大結局的時候爸爸眼含熱淚說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這句對白讓很多人在電影院都哭成狗。

但對白往往也是弱的,因為很多對白離開場景之後都會顯得平庸。

所以場景,才是一篇文章裡負責溫暖的那部分。

那麼場景化寫作要注意什麼呢?

寫作,其實就是用語言把你看到過或者想過的畫面去還原。

什麼樣的畫面你去描述的時候不費力?讀者也有類似經歷的時候。

所以,場景化寫作最容易的,就是抓住大家都有過的共同經歷,在這個點上去下功夫,往往你收到的回饋是最大化的。

但不是說,大家沒有過經歷的,你不能動人,可能那樣的場景就需要你花更多的筆墨去描述。

比如剛剛川叔提到的三毛的那個片段,你不用寫當天是陽光,室內的擺設,外面是下雨還是晴天,當時是上午還是下午,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包餃子的場景大家都經歷過,廚房大家都知道,一個家的樣子每個人都能想像。

所以當你抽取的是大家都經歷過的經驗,你花費的筆墨就少,讀者需要融入和想像的時間就短,一下擊中別人的幾率才會高。

比如舉一個川叔自己的例子。

小川叔是一個掙扎的失敗邊緣的北漂,尤其是在前幾年,面對未知的前路,面對家裡欠下的十萬元外債,雙重夾擊之下,我一直的這麼大的城市裡浮浮沉沉,每次都是憋一口氣下沉,又努力爬上來露出頭喘息一下。

或許不是每一個畢業生都像我一樣家庭出身不好,畢業的時候欠了一屁股債。所以我如果一直描述我家是如何欠錢的,我是如何還錢的,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距離自己的生活有點遠。

所以,我很多文章都會弱化這個方向,把它作為背景,而是把我們去一個城市漂泊,面對未知的城市,和前途未蔔的將來,自己內心裡的迷茫,面對不得不將就的現實,自己內心裡的小小不甘心,面對老闆的訓斥,同事的排擠,自己內心裡的苦惱和鬥爭。

因為欠債是我的個人體驗,但是漂泊、迷茫、不甘心,則是很多經歷過畢業洗禮的人,內心裡的共性☆禁☆感受。

所以,選擇共性的感受,是場景化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你需要描寫一個動作畫面,這個畫面裡最好是有顏色,或者是有行為描述的。

比如三毛的這個場景裡面,沾滿了麵粉的手是白色的,摸了摸荷西的頭髮,其實很容易想起摸頭殺。

再比如,川叔在自己的書裡寫過這樣的一個場景。

我記得我收到第一筆兩萬的時候,很激動,把所有的錢從銀行拿出來,櫃員小姐還給了我一個牛皮紙袋,我一路上把手放在書包裡,一直捏著那個紙袋,恨不得攥出水來!

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拿出來,之後一張一張鋪到桌子上,兩萬塊錢鋪在上面薄薄的一層,我整個人趴在錢上面,突然有了一種感動……

這種感動我形容不出來,這種無法言語表述的東西在後來我給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變成了激動,變成了那句哆哆嗦嗦的“媽!我……我……我成了萬元戶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場景化的描寫。

我們常說寫作要走心,其實走的不一定是心,而很可能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這個瞬間是具有畫面感的,是可視的,你用語言去描述的是一個畫面,當這個畫面被讀者吸收之後,你的文字就會變得鮮活起來,擁有了溫度。

4.主題化寫作,倒逼出你的邏輯

我們大部分人寫作目前都是碎片化的,很容易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會引發你寫作的熱情,但不一定會提升你的寫作水準。

沒有任何一門技術,是沒有痛苦就能提升的。

大部分的痛苦都來自內心希望成長的意願。

當你的水準跟不上你的眼界的時候,你的痛苦或許就來了。

當你看到某某某怎麼寫的就那麼好?自己怎麼寫的就那麼差的時候,痛苦就會產生。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不妨做兩件事

1.利用平臺的回饋,為自己尋找靈感的出路。

2.縮小你的寫作範圍,讓自己嘗試精進。

你要走到公眾平臺上去,比如今日頭條,比如簡書,比如豆瓣。

這裡面你才能催生出自己社區交往的能力,畢竟大V推薦是可以給你帶來流量的,更主要的是讀者的互動和意見,對你來說尤其重要。

那麼如何為讀者服務,產生更好的閱讀體驗呢?

單篇閱讀的文字品質固然重要,單一主題範圍的其實更容易產生印象標籤。

我們很多朋友很容易今天寫一個時間管理,明天寫一個育兒心經,後天點評一下偶像劇。

這樣做不是不可以,關鍵是在社交平臺上你總需要學會做減法。

你要通過做減法找到自己的標籤差異性,確定了這個再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去強化這個印象。

小川叔的平臺標籤是職場,但你說我在職場我談不談戀愛?我有沒有家庭生活?我看不看電影?這些當然都有,但是為什麼我不寫?

因為這些會沖淡掉原本建立起來的職場標籤。

一定會有人質疑說,那這樣不就不鮮活了麼?

大家還是希望看到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標籤或者教科書一樣的東西吧?

不,你錯了,大家是希望看到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一個路人。

今天寫一篇媽媽經,明天寫一篇時間管理,後天寫一篇旅遊,這些其實就是路人的生活。

那些路人幹嘛要看這樣的文章呢?即便她會因為你的一篇時間管理文章看到你,如果你沒有其他內容,她也會取關你,因為她覺得,你沒比她強多少。

我們的文章其實就是我們的視角,它代表了你每天更多時間在關注什麼,你在看什麼!

你關注的越集中,其實就已經在表示你和別人不一樣了,當別人都在胡吃海塞討論八卦的時候,你能每天拿出一小時去看時間管理,去輸出關於時間管理的心得和體會,那你就是不一樣的人。

所以文章輸出的意義就是別人看待你的視角。

把你碎片化的文章歸納到1-2個主題裡,它會讓你逐漸收一下心,讓你隨時找到一兩個重點去深挖,去研究,去定向輸入,去不斷做探索和固定的實踐,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做到有料輸出,有時間輸出,有實踐的經驗輸出,不是麼?

你一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主題範圍固定,但是輸出零散化的過程,但是隨著你把你想寫的都寫完了,你才會有意識的做好組合,你會自動尋找線索和邏輯。

大而全的談誰都會,經驗分享也不難。

很多人都說自己的邏輯不好,怕很多事情說不明白,很多內容說的特別繞彎子,其實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你覺得自己想說的太多,但是沒辦法在一個點統一。

那就先把那些碎片的小點都寫成主題比較小的文章,全部都寫了一輪之後,你再尋找ABCD之間的關係,再去串聯。

我覺得這是培養邏輯的一個必經過程。

當你輸出了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差不多的時候,你自然會琢磨,如果我再說這個話題,我要怎麼說,才能和過去的那篇文章不太一樣?

我是按照時間線索說?我還是按照步驟說?

我要提煉一個和過去不太一樣的觀點麼?還是我在之前的觀點上做優化和升級?

你看,當你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後,當你把那些實踐的碎片都寫的差不多之後,邏輯感就會生出來。

你的品牌標籤和價值也會慢慢凸顯,而下一步你要如何做個人品牌升級,你需要補充什麼樣的能力,你的需求才會更明確。

最後,我們來說說熱文

我之前遇到過一位做設計出身的媽媽,她非常想成為知識IP,也希望自己的內容可以早日變現,但是點開她的簡書你就會發現,她並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平臺,她寫的內容都很散,一會是塗鴉日記,一會是兒女的成長故事,一會又嘗試寫點乾貨。

我能明白大家都很著急,著急變現,著急成長,但是你不論如何著急,你都要明白。

有時候,你要的越少,或許你得到的才越多。

我對這位元媽媽說,你或許需要做兩件事,

1.針對你自己的愛好或者職業,選擇出你輸出的範圍。

2.有意識地研究這個平臺的內容,做好自己輸出的系列主題。

我當時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比如你自己是做設計的,那你自己平時一定有搜集設計素材的習慣,那你平時搜集的都是什麼樣門類的?

可不可以確定一個小的門類,做設計類型的文章?

比如她很喜歡咖啡店和文藝的書店,那國外有沒有好看的咖啡店裝修圖片?有沒有不同風格的咖啡店,你覺得他們都好看在哪裡?

可不可以做一些咖啡店的內裝的文章?

當你這個主題的文章寫了10篇左右,是不是可以尋找一些紅人幫你做個推薦,看看讀者的回饋如何?

大家是喜歡看?還是這個平臺的讀者並不太喜歡?

再比如,如果你換到今日頭條的平臺,那裡首頁推薦的都可能是一些社會新聞加香豔的內容,如果你希望在那邊做一款爆文,你要從什麼地方切入?並且還需要和設計與審美有關呢?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做世界上紅燈區的櫥窗展示判斷,包括國外情趣用品的包裝盤點。

所以你看,從設計這個門類出發,你可以找到和平臺對標的很多有趣的貼合點。

一個被傳播廣泛的熱文,一定具有傳播的核心要素。

要麼是吸引眼球,要麼是內容場景化,有傳播點,要麼是觀點新奇,腦洞開的到位,這點大家可以抽空看看奇葩說。

但不論如何新、奇、特,都請先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後,再步步飛升,千萬不要一步登天之後,一步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