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及怎麼治療!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

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程度和支數有密切關係,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過度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的報告,
中國的冠心病死亡人數已列世界第二位。

臨床表現

1、症狀:

很多人都想瞭解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症狀,為此,醫學教育網編輯特別整理了這篇關於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症狀的文章,具體如下:

(1)典型胸痛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

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疼痛從胸骨後或心前區開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頸部、下頜、牙齒、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由冠脈痙攣所致,也稱變異型心絞痛。如胸痛性質發生變化,如新近出現的進行性胸痛,痛閾逐步下降,以至稍事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甚至休息或熟睡時亦可發作。
疼痛逐漸加劇、變頻,持續時間延長,祛除誘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此時往往懷疑不穩定心絞痛。

心絞痛的分級:國際上一般採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分級法。

Ⅰ級:日常活動,如步行,爬梯,無心絞痛發作。

Ⅱ級:日常活動因心絞痛而輕度受限。

Ⅲ級:日常活動因心絞痛發作而明顯受限。

Ⅳ級:任何體力活動均可導致心絞痛發作。

發生心肌梗死時胸痛劇烈,

持續時間長(常常超過半小時),硝酸甘油不能緩解,並可有噁心、嘔吐、出汗、發熱,甚至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

(2)需要注意一部分患者的症狀並不典型,僅僅表現為心前區不適、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腸道症狀為主。某些患者可能沒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3)猝死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冠心病表現為猝死。

(4)其他可伴有全身症狀,如發熱、出汗、驚恐、噁心、嘔吐等。合併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現。

2、體征

心絞痛患者未發作時無特殊。患者可出現心音減弱,心包摩擦音。併發室間隔穿孔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乳☆禁☆頭肌功能不全者,可於相應部位聽到雜音。心律失常時聽診心律不規則。

怎樣早期發現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要及時就醫,儘早發現冠心病。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者。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腿痛等。

(4)飽餐、寒冷或看驚險影片時出現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元方感舒適者;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6)性☆禁☆生☆禁☆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7)聽到雜訊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8)反復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

為及早發現冠心病,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做以下的檢驗:

如果檢驗結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應該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膽固醇化驗。

每年作一次血壓檢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檢查。

若屬於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請醫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電圖檢查。若需要進一步的檢查,醫生會安排做一項運動試驗以測出在踩固定腳車或踩運動平板機時的心電圖。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冠心病的檢查方法

心電圖

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狀發作時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還能夠發現心律失常。不發作時多數無特異性。心絞痛發作時S-T段異常壓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一過性S-T段抬高。不穩定型心絞痛多有明顯的S-T段壓低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時的心電圖表現:①急性期有異常Q波、S-T段抬高。②亞急性期僅有異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後數天至數星期)。③慢性或陳舊性期(3~6個月)僅有異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續6個月以上,則有可能併發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則稱陳舊性心肌梗死伴冠脈缺血。

心電圖負荷試驗

包括運動負荷試驗和藥物負荷試驗(如潘生丁、異丙腎試驗等)。對於安靜狀態下無症狀或症狀很短難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過運動或藥物增加心臟的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通過心電圖記錄到ST-T的變化而證實心肌缺血的存在。運動負荷試驗最常用,結果陽性為異常。但是懷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動態心電圖

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分析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此技術於1947年由Holter首先運用於監測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lter。該方法可以觀記錄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如一過性心肌缺血導致的ST-T變化等。無創、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核素心肌顯像

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進行運動負荷試驗時可做此項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範圍大小。結合運動負荷試驗,則可提高檢出率。

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可以對心臟形態、結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對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心臟破裂、乳☆禁☆頭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但是,其準確性與超聲檢查者的經驗關係密切。

血液學檢查

通常需要采血測定血脂、血糖等指標,評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肌損傷標誌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臨床中以心肌肌鈣蛋白為主。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冠狀動脈CT

多層螺旋CT心臟和冠狀動脈成像是一項無創、低危、快速的檢查方法,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篩查和隨訪手段。適用於:①不典型胸痛症狀的患者,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輔助檢查不能確診。②冠心病低風險患者的診斷。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進行冠狀動脈造影。④無症狀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篩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術治療後的隨訪。

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內成像技術

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是一種高解析度斷層成像技術,可以更好的觀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變化。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指征為:①對內科治療下心絞痛仍較重者,明確動脈病變情況以考慮旁路移植手術;②胸痛似心絞痛而不能確診者。

冠心病的類型分類

臨床分型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型為標準,即: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絞痛又可分為勞力性心絞痛和自發性心絞痛。

(1)勞力性心絞痛又分3類:一是新發生的心絞痛;二是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三是惡化勞力性心絞痛。

(2)自發性心絞痛一般指休息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其中將心絞痛發作時伴ST段抬高者,稱為變異型心絞痛。

冠心病的預防

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沒有發病時進行預防,二級預防是指發病後預防,三級預防是指發病後防止發生併發症,其中二級預防意義最重大,過去30年美國外依靠二級預防提高了平均壽命4.6年。主藥預防藥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脈寧等藥。我國臨床重治療輕預防,造成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率高的主要原因。

一、控制冠心病的關鍵是什麼

控制冠心病的關鍵在於預防。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於少兒期,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一級預防,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消滅冠心病于萌芽狀態;二級預防,提高全社區冠心病的早期檢出率,加強治療,防止病變發展並爭取其逆轉;三級預防,及時控制併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延長病人壽命。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干預。預防冠心病可採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後者是針對具有1個或1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吸煙等)與冠心病有明確因果關係的危險因素水準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目前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過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個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

冠心病病變始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要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並加強運動量。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視危險因素干預外,更要積極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大力宣傳戒煙活動,特別是要阻止兒童成為新一代煙民。

二、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煙。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種油膩食物。

將你習慣食用的肉類量減少,將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燒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吃大量蔬菜,適量水果,平衡膳食。

減少鹽的攝食量。攝食鹽量低可以降低血壓,並且減少發展冠狀動脈病的危險。

經常運動。有證據顯示,每週做兩、三次劇烈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由於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以漸進的方式來開始實行你的運動計畫。

應付精神壓力,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來鬆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時檢查身體並遵照醫囑。

三、飲食習慣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不好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現代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據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和繼發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1912年俄國學者給家兔餵養高膽固醇食物,造成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結果發現,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導致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40年前,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後,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卻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數學者認為,主要歸功於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制吸煙等,從而降低了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在我國,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由於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係,平素食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四、戒煙和少吃多脂食物可降低心臟病發病率

聯合國在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減少吸煙和少吃多脂肪食物收到成效,降低了心臟病的發病率。發表在英國醫學週刊《柳葉刀》上在研究報告,就發達國家心臟衰竭和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舉出幾個理由。

該計畫由聯合國屬下的世界衛生組織推行。目標是比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心臟病發作發病率和死亡率,以35歲到64歲的男女為調查研究對象。該計畫的第一部分的結論在去年5月發表,它顯示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美國和澳洲,心臟病發病率明顯下降。中國、前南斯拉夫和部分俄羅斯反之上升。

報告的第二部分指出發病率下降的原因是:在發病率下降的國家,男性吸煙減少,女性的血壓下降。雖然在這個時期體重增加了一點,但由於重視飲食,血中膽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不過,最主要原因是西歐的心臟病病人所接受的療法更好。除了有可溶栓的藥品外,預防血管阻塞的藥物也容易得到,此外,外科醫生採用了大大改良的冠心病手術方法。

五、氣候變化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氣候寒冷的天氣或冬春季節, 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就會增加。三個與冠心病有關的最優因數為:氣溫、日變差(相鄰兩日的日平均氣溫之差)和平均風速。持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容易發病。此外,在年平均氣壓高低不同時期亦有顯著差別,以氣壓低時發病高。

在寒冷、潮濕和大風天氣,冠心病發病率高是因為寒冷刺激,特別是迎風疾走,易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循環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時,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管腔持續閉塞,或擠壓斑塊使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在高發季節裡,冠心病患者應注意禦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疾病發生。

六、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中要注意什麼

經過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氣候變化可誘使冠心病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據西德《醫學世界》報導,阿爾卑斯地區在春秋季時,心肌梗塞的病人明顯增多。我國山東地區在3~5 月份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最高;北京地區,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國多數地區的大氣壓、風速、溫差都處於極不平衡狀態,而變化多端的氣候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發生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的血液供應;再則寒冷的季節裡,常易發生感冒和支氣管炎,這一切對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誘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裡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除堅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藥物外,還要備好保健盒、氧氣等急救藥品。

(2)如頻繁發生心絞痛,要及時臥床休息,並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3)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戶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但遇有驟冷、暴雪、大風等天氣變化時,要留在室內活動,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更換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儘量少參加社交活動和長途旅行,適當節制性☆禁☆生☆禁☆活。

(5)提倡用溫水擦澡,以提高皮膚的抗寒能力,同時要積極防治感冒、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七、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復鍛煉

老年人要聽從醫生的囑咐,適當活動。

運動量宜從羽量級開始,如輪替活動肢體,屈膝,擺動雙臂,活動頸、肩關節,起坐,然後下床,躺在椅上,自己進餐,洗漱,入廁,逐漸增加活動量,以達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動度為准。

步行是最方便的運動方式,多訪友,作消遣活動。儘量避免奔跑、縱躍,因為有時會因此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太極拳也是冠心病患者的良好鍛煉方式

高齡患者出汗反應差,因此散熱也慢,故不耐熱,所以在氣溫高時,或濕度高的情況下,應暫停運動鍛煉。

引起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1、年齡與性別:40歲後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於男性,絕經期後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準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LDLC水準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數,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後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 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係。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與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關。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尚有遺傳,飲酒,環境因素等。

預防常識:

在中年或過60歲的社會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並不少見。因為有些人無自覺症狀,心電圖檢查正常。這屬於隱性冠心病,直到有間斷發生心臟病各種症狀時,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已經確診為患冠心病的病人,應該學會正確掌握幾種藥物,例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安定、中藥保心丸等的正確使用。冠心病發作時,病人都有自我感覺的先兆症狀,例如,心前區悶痛、絞窄感、恐懼感等等,可以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自行服藥,就地休息,有條件時吸氧,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必等醫生,防止嚴重發作。要特別注意,不要免強堅持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危險常常發生在“堅持一下”之中! 外出旅行、公務活動,應該攜帶隨身藥品。特別強調戒煙,心絞痛頻繁發作時禁止吸煙。

即在沒有冠心病證據的人群中減少發生冠心病的危險。主要是針對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要從兒童、青少年及年輕時就開始積極有效的預防危險因素的發生。

不吸煙;

保持血壓正常穩定, 理想血壓是120/80mmHg.高血壓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體重,限制酒精,食鹽攝入,保持適當鉀,鈣和鎂攝入,以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

維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低脂飲食,運動,和服用降脂藥。

避免精神緊張。

運動過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規律地鍛煉有助於保持體重,減少高血脂和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

維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對已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議長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患者的保健茶

雙參茶:丹參(每日15克)+黨參(每日10―15克)+茶

丹參有活血化淤、清熱降脂的作用,黨參有益氣健睥的功效,比較適合疲乏無力的血淤病人。丹參或黨參的飲片可在藥店購買,茶則可依個人口味隨意選擇。需提醒的是,參片買來後要用開水洗一下,濾掉其中的雜質。

菊花茶:杭菊+茶

對合併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患者來說,菊花茶是個不錯的選擇,既便宜,口感又好。由於菊花略帶苦味,可適當加些冰糖,不會影響其降脂作用。

但值得提醒的是,冠心病病人最好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可能導致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或是令血壓升高,給病人帶來危險。此外,銀杏葉茶或白果茶也應儘量少喝。因為銀杏中不但含有能夠起擴張血管作用的銀杏黃酮和銀杏內脂,還含有有毒的銀杏酸。如若長期飲用,有中毒的可能,一定要小心謹慎。

冠心病急性發作時的治療

1、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體力活動,就地休息,設法消除寒冷,情緒激動等誘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緩解,隔5到10分鐘再含化一次,連續3次含化無效,胸痛持續15分鐘以上者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應立即送醫院等急救場所;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條件者應吸氧10到30分鐘。冠心病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藥物,一旦出現胸痛立即含服,並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藥物。穩定型心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後心絞痛會緩解,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個嚴重而潛在危險的疾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和嚴密觀察。

2、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數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發病後1小時內,一般由心室纖顫引起。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轉送醫院至關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壓,糖尿病,既往有心絞痛發作者)中一旦發生以下情況:胸部不適,極度疲勞,呼吸困難,尤其伴有大汗,頭昏,心悸,瀕死感時,要高度懷疑發生了心肌梗塞,應立即送距離最近的,有條件作心電圖,心電監護,直流電除顫,靜脈溶栓的醫療機構。同時保持鎮靜,不要引起病人的驚慌和恐懼,並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冠心舒合丸等,有條件可肌注罌粟堿,或杜冷丁,以及安定,並保持通風和吸氧,如無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300毫克。如發生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立即予直流電除顫。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應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蘇。

3、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發生急性心衰,由於大面積心肌壞死所致.多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伴煩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

冠心病的藥物、介入、手術搭橋治療

藥物只能控制症狀,能穩定冠狀動脈裡的斑塊。 藥物是基礎,介入是最近20年發展起來的,2000年之後已經成熟起來,不僅僅是控制症狀,而且有可能徹底根治,把窄的血管撐起來。介入簡單、無創,不用開胸,而且立竿見影,技術上是高風險的,需要一定的培訓,有一定的條件才能做,也需要病人的配合。支架一旦形成血栓那就要出問題了,有1%的發生率。總體來說,現在人們除了追求生活以外還追求生活品質,一個40歲的男性,天天出去跑,要打高爾夫,要爬山,天天吃藥雖然不死但是覺得活的沒什麼意思,就要做介入。不能做介入的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介入要做七八個支架才能解決,那乾脆放棄,考慮搭橋。

實際上介入跟搭橋手術是一個東西,介入是把裡面的堵塞撐開疏通,搭橋是開胸從上游弄一根管子到下游去,重新開闢一條通道。從理論上來說,藥物、介入跟手術對低危的穩定病人效果一樣,做介入也好,做搭橋也好,吃藥也好,不會死人的,這是公認的研究結果。但是介入的治療過程中間對病人的手術損傷要大大小於外科手術,康復起來的時間要短很多,一般說來外科和介入有不同的手術適應症,一般會考慮患者的經濟適應能力和身體患病的具體情況.一百個40歲的人只要吃藥,或者介入,或者搭橋最後死的人都是一樣多的。介入治療的人可以爬香山,但是吃藥的人 絕對不能爬山,搭橋的也可以爬。但是搭橋的人復發的少,介入的人復發的多,搭橋的人再狹窄的幾率小,現在有藥物支架,可預防復發,藥物支架和搭橋的復發率估計差不多。藥物支架有可能血栓形成,嚴重者會發生猝死。

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要及時就醫,儘早發現冠心病。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者。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腿痛等。

(4)飽餐、寒冷或看驚險影片時出現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元方感舒適者;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6)性☆禁☆生☆禁☆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7)聽到雜訊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8)反復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

為及早發現冠心病,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做以下的檢驗:

如果檢驗結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應該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膽固醇化驗。

每年作一次血壓檢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檢查。

若屬於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請醫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電圖檢查。若需要進一步的檢查,醫生會安排做一項運動試驗以測出在踩固定腳車或踩運動平板機時的心電圖。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冠心病的檢查方法

心電圖

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狀發作時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還能夠發現心律失常。不發作時多數無特異性。心絞痛發作時S-T段異常壓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一過性S-T段抬高。不穩定型心絞痛多有明顯的S-T段壓低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時的心電圖表現:①急性期有異常Q波、S-T段抬高。②亞急性期僅有異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後數天至數星期)。③慢性或陳舊性期(3~6個月)僅有異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續6個月以上,則有可能併發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則稱陳舊性心肌梗死伴冠脈缺血。

心電圖負荷試驗

包括運動負荷試驗和藥物負荷試驗(如潘生丁、異丙腎試驗等)。對於安靜狀態下無症狀或症狀很短難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過運動或藥物增加心臟的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通過心電圖記錄到ST-T的變化而證實心肌缺血的存在。運動負荷試驗最常用,結果陽性為異常。但是懷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動態心電圖

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分析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此技術於1947年由Holter首先運用於監測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lter。該方法可以觀記錄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如一過性心肌缺血導致的ST-T變化等。無創、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核素心肌顯像

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進行運動負荷試驗時可做此項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範圍大小。結合運動負荷試驗,則可提高檢出率。

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可以對心臟形態、結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對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心臟破裂、乳☆禁☆頭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但是,其準確性與超聲檢查者的經驗關係密切。

血液學檢查

通常需要采血測定血脂、血糖等指標,評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肌損傷標誌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臨床中以心肌肌鈣蛋白為主。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冠狀動脈CT

多層螺旋CT心臟和冠狀動脈成像是一項無創、低危、快速的檢查方法,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篩查和隨訪手段。適用於:①不典型胸痛症狀的患者,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輔助檢查不能確診。②冠心病低風險患者的診斷。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進行冠狀動脈造影。④無症狀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篩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術治療後的隨訪。

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內成像技術

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是一種高解析度斷層成像技術,可以更好的觀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變化。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指征為:①對內科治療下心絞痛仍較重者,明確動脈病變情況以考慮旁路移植手術;②胸痛似心絞痛而不能確診者。

冠心病的類型分類

臨床分型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型為標準,即: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絞痛又可分為勞力性心絞痛和自發性心絞痛。

(1)勞力性心絞痛又分3類:一是新發生的心絞痛;二是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三是惡化勞力性心絞痛。

(2)自發性心絞痛一般指休息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其中將心絞痛發作時伴ST段抬高者,稱為變異型心絞痛。

冠心病的預防

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沒有發病時進行預防,二級預防是指發病後預防,三級預防是指發病後防止發生併發症,其中二級預防意義最重大,過去30年美國外依靠二級預防提高了平均壽命4.6年。主藥預防藥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脈寧等藥。我國臨床重治療輕預防,造成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率高的主要原因。

一、控制冠心病的關鍵是什麼

控制冠心病的關鍵在於預防。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於少兒期,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一級預防,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消滅冠心病于萌芽狀態;二級預防,提高全社區冠心病的早期檢出率,加強治療,防止病變發展並爭取其逆轉;三級預防,及時控制併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延長病人壽命。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干預。預防冠心病可採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後者是針對具有1個或1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吸煙等)與冠心病有明確因果關係的危險因素水準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目前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過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個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

冠心病病變始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要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並加強運動量。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視危險因素干預外,更要積極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大力宣傳戒煙活動,特別是要阻止兒童成為新一代煙民。

二、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煙。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種油膩食物。

將你習慣食用的肉類量減少,將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燒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吃大量蔬菜,適量水果,平衡膳食。

減少鹽的攝食量。攝食鹽量低可以降低血壓,並且減少發展冠狀動脈病的危險。

經常運動。有證據顯示,每週做兩、三次劇烈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由於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以漸進的方式來開始實行你的運動計畫。

應付精神壓力,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來鬆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時檢查身體並遵照醫囑。

三、飲食習慣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不好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現代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據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和繼發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1912年俄國學者給家兔餵養高膽固醇食物,造成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結果發現,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導致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40年前,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後,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卻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數學者認為,主要歸功於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制吸煙等,從而降低了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在我國,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由於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係,平素食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四、戒煙和少吃多脂食物可降低心臟病發病率

聯合國在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減少吸煙和少吃多脂肪食物收到成效,降低了心臟病的發病率。發表在英國醫學週刊《柳葉刀》上在研究報告,就發達國家心臟衰竭和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舉出幾個理由。

該計畫由聯合國屬下的世界衛生組織推行。目標是比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心臟病發作發病率和死亡率,以35歲到64歲的男女為調查研究對象。該計畫的第一部分的結論在去年5月發表,它顯示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美國和澳洲,心臟病發病率明顯下降。中國、前南斯拉夫和部分俄羅斯反之上升。

報告的第二部分指出發病率下降的原因是:在發病率下降的國家,男性吸煙減少,女性的血壓下降。雖然在這個時期體重增加了一點,但由於重視飲食,血中膽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不過,最主要原因是西歐的心臟病病人所接受的療法更好。除了有可溶栓的藥品外,預防血管阻塞的藥物也容易得到,此外,外科醫生採用了大大改良的冠心病手術方法。

五、氣候變化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氣候寒冷的天氣或冬春季節, 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就會增加。三個與冠心病有關的最優因數為:氣溫、日變差(相鄰兩日的日平均氣溫之差)和平均風速。持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容易發病。此外,在年平均氣壓高低不同時期亦有顯著差別,以氣壓低時發病高。

在寒冷、潮濕和大風天氣,冠心病發病率高是因為寒冷刺激,特別是迎風疾走,易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循環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時,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管腔持續閉塞,或擠壓斑塊使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在高發季節裡,冠心病患者應注意禦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疾病發生。

六、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中要注意什麼

經過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氣候變化可誘使冠心病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據西德《醫學世界》報導,阿爾卑斯地區在春秋季時,心肌梗塞的病人明顯增多。我國山東地區在3~5 月份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最高;北京地區,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國多數地區的大氣壓、風速、溫差都處於極不平衡狀態,而變化多端的氣候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發生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的血液供應;再則寒冷的季節裡,常易發生感冒和支氣管炎,這一切對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誘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節裡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除堅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藥物外,還要備好保健盒、氧氣等急救藥品。

(2)如頻繁發生心絞痛,要及時臥床休息,並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3)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戶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但遇有驟冷、暴雪、大風等天氣變化時,要留在室內活動,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更換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儘量少參加社交活動和長途旅行,適當節制性☆禁☆生☆禁☆活。

(5)提倡用溫水擦澡,以提高皮膚的抗寒能力,同時要積極防治感冒、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七、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復鍛煉

老年人要聽從醫生的囑咐,適當活動。

運動量宜從羽量級開始,如輪替活動肢體,屈膝,擺動雙臂,活動頸、肩關節,起坐,然後下床,躺在椅上,自己進餐,洗漱,入廁,逐漸增加活動量,以達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動度為准。

步行是最方便的運動方式,多訪友,作消遣活動。儘量避免奔跑、縱躍,因為有時會因此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太極拳也是冠心病患者的良好鍛煉方式

高齡患者出汗反應差,因此散熱也慢,故不耐熱,所以在氣溫高時,或濕度高的情況下,應暫停運動鍛煉。

引起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1、年齡與性別:40歲後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於男性,絕經期後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準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LDLC水準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數,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後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 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係。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與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關。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尚有遺傳,飲酒,環境因素等。

預防常識:

在中年或過60歲的社會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並不少見。因為有些人無自覺症狀,心電圖檢查正常。這屬於隱性冠心病,直到有間斷發生心臟病各種症狀時,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已經確診為患冠心病的病人,應該學會正確掌握幾種藥物,例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安定、中藥保心丸等的正確使用。冠心病發作時,病人都有自我感覺的先兆症狀,例如,心前區悶痛、絞窄感、恐懼感等等,可以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自行服藥,就地休息,有條件時吸氧,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必等醫生,防止嚴重發作。要特別注意,不要免強堅持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危險常常發生在“堅持一下”之中! 外出旅行、公務活動,應該攜帶隨身藥品。特別強調戒煙,心絞痛頻繁發作時禁止吸煙。

即在沒有冠心病證據的人群中減少發生冠心病的危險。主要是針對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要從兒童、青少年及年輕時就開始積極有效的預防危險因素的發生。

不吸煙;

保持血壓正常穩定, 理想血壓是120/80mmHg.高血壓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體重,限制酒精,食鹽攝入,保持適當鉀,鈣和鎂攝入,以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

維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低脂飲食,運動,和服用降脂藥。

避免精神緊張。

運動過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規律地鍛煉有助於保持體重,減少高血脂和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

維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對已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議長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患者的保健茶

雙參茶:丹參(每日15克)+黨參(每日10―15克)+茶

丹參有活血化淤、清熱降脂的作用,黨參有益氣健睥的功效,比較適合疲乏無力的血淤病人。丹參或黨參的飲片可在藥店購買,茶則可依個人口味隨意選擇。需提醒的是,參片買來後要用開水洗一下,濾掉其中的雜質。

菊花茶:杭菊+茶

對合併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患者來說,菊花茶是個不錯的選擇,既便宜,口感又好。由於菊花略帶苦味,可適當加些冰糖,不會影響其降脂作用。

但值得提醒的是,冠心病病人最好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可能導致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或是令血壓升高,給病人帶來危險。此外,銀杏葉茶或白果茶也應儘量少喝。因為銀杏中不但含有能夠起擴張血管作用的銀杏黃酮和銀杏內脂,還含有有毒的銀杏酸。如若長期飲用,有中毒的可能,一定要小心謹慎。

冠心病急性發作時的治療

1、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體力活動,就地休息,設法消除寒冷,情緒激動等誘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緩解,隔5到10分鐘再含化一次,連續3次含化無效,胸痛持續15分鐘以上者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應立即送醫院等急救場所;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條件者應吸氧10到30分鐘。冠心病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藥物,一旦出現胸痛立即含服,並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藥物。穩定型心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後心絞痛會緩解,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個嚴重而潛在危險的疾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和嚴密觀察。

2、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數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發病後1小時內,一般由心室纖顫引起。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轉送醫院至關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壓,糖尿病,既往有心絞痛發作者)中一旦發生以下情況:胸部不適,極度疲勞,呼吸困難,尤其伴有大汗,頭昏,心悸,瀕死感時,要高度懷疑發生了心肌梗塞,應立即送距離最近的,有條件作心電圖,心電監護,直流電除顫,靜脈溶栓的醫療機構。同時保持鎮靜,不要引起病人的驚慌和恐懼,並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冠心舒合丸等,有條件可肌注罌粟堿,或杜冷丁,以及安定,並保持通風和吸氧,如無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300毫克。如發生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立即予直流電除顫。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應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蘇。

3、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發生急性心衰,由於大面積心肌壞死所致.多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伴煩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

冠心病的藥物、介入、手術搭橋治療

藥物只能控制症狀,能穩定冠狀動脈裡的斑塊。 藥物是基礎,介入是最近20年發展起來的,2000年之後已經成熟起來,不僅僅是控制症狀,而且有可能徹底根治,把窄的血管撐起來。介入簡單、無創,不用開胸,而且立竿見影,技術上是高風險的,需要一定的培訓,有一定的條件才能做,也需要病人的配合。支架一旦形成血栓那就要出問題了,有1%的發生率。總體來說,現在人們除了追求生活以外還追求生活品質,一個40歲的男性,天天出去跑,要打高爾夫,要爬山,天天吃藥雖然不死但是覺得活的沒什麼意思,就要做介入。不能做介入的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介入要做七八個支架才能解決,那乾脆放棄,考慮搭橋。

實際上介入跟搭橋手術是一個東西,介入是把裡面的堵塞撐開疏通,搭橋是開胸從上游弄一根管子到下游去,重新開闢一條通道。從理論上來說,藥物、介入跟手術對低危的穩定病人效果一樣,做介入也好,做搭橋也好,吃藥也好,不會死人的,這是公認的研究結果。但是介入的治療過程中間對病人的手術損傷要大大小於外科手術,康復起來的時間要短很多,一般說來外科和介入有不同的手術適應症,一般會考慮患者的經濟適應能力和身體患病的具體情況.一百個40歲的人只要吃藥,或者介入,或者搭橋最後死的人都是一樣多的。介入治療的人可以爬香山,但是吃藥的人 絕對不能爬山,搭橋的也可以爬。但是搭橋的人復發的少,介入的人復發的多,搭橋的人再狹窄的幾率小,現在有藥物支架,可預防復發,藥物支架和搭橋的復發率估計差不多。藥物支架有可能血栓形成,嚴重者會發生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