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太原清徐縣歷史由來

清徐縣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清徐縣國土總面積609平方公里,轄四鎮五鄉。

清徐縣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中國當代著名國畫藝術大家馬泉先生的故鄉,

也是全國葡萄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素有“葡鄉”、“醋都”之稱。

清徐,古稱梗陽,始建于春秋,隋開皇16年(596年)置清源縣。金大定29年(1189年)於縣之東境置徐溝縣。1952年7月,清源、徐溝兩縣合併,取兩縣縣名首字,稱為清徐縣,縣城在東湖街道。

據馬峪古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在清源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出土的文物有灰陶和紅陶器的沿、底、帶耳、雞冠耳及角、蓋、足等,

還發現有石環、紡輪、石斧等,是典型的新石器仰紹文化。

在堯舜時期,唐堯初都在太原,並建唐城,清源就屬唐。實際上的堯都就在今堯城村,並在此立四時八節。

夏分九州,清源屬冀州。

周代,冀州又分為幽、並二州,清源屬並州。

西元前629年秋,晉國在清源檢閱軍隊,建立五軍去抵禦狄人,趙衰為卿。《永樂大典》記載,清原即清源。

西元前555年秋,中行獻子見梗陽之巫皋。後來,梗陽又成為祁氏之食邑。

西元前514年秋,晉國魏獻子為政,將祁氏之田分為七縣,梗陽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梗陽成為縣城的開始。

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春秋結束,戰國開始,梗陽屬趙。

西元前288年,即趙惠文王十一年,秦取梗陽,地入于秦。

西元前247年,秦滅趙國,設太原郡,梗陽屬太原郡。西漢郡國並行,梗陽屬韓國。

西元前196年,漢高祖設代國,都晉陽,封其子劉桓為代王。此時,梗陽屬代國。

西元前106年,漢武帝首創十三州刺史部,梗陽降為並州刺史部太原郡榆次縣的鄉。自此時起,西漢、東漢、三國、晉,梗陽一直為榆次縣的西境。

西元448年,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九年,撤銷榆次縣,梗陽隨之併入晉陽縣。西元500年,北魏景明元年,恢復榆次縣,梗陽又隨之歸屬榆次縣。西元582年,隋初,梗陽又歸屬並州晉陽縣。

西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析晉陽和榆次的部分地區新建立清源縣,在梗陽城北新建縣城,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此為清源稱縣之始。西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又廢清源縣而併入晉陽縣。

西元618年,

唐武德元年,又恢復清源縣。從此開始,唐、五代、金均為清源縣。

西元1220年,金興定四年,清源置晉州,轄徐溝、太谷、祁縣三縣。

元代廢州,仍為清源縣。元、明、清均為清源縣。

西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源降為鄉,隸屬徐溝縣管轄。

西元1912年,即民國二年,恢復清源縣建制。民國四年又降為鎮,屬徐溝縣。民國六年又恢復清源縣。

1952年7月,清源、徐溝合併為清徐縣。

民國四年又降為鎮,屬徐溝縣。民國六年又恢復清源縣。

1952年7月,清源、徐溝合併為清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