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中、知日、食帖……Mook的精髓在哪裡?讓主編親自跟你說

Mook的本質是什麼?

Mook=Magazine+Book

Mook,雜誌書,

就是把內容用雜誌形式組稿,

再以書的方式出版。

攝影師:圃生

阿信曾給大家推薦過很多有趣的Mook,

《知日》《知中》《視覺》《食帖》

……

攝影師:圃生

為什麼要做Mook?

Mook的本質是什麼?

Mook背後的“編輯力”又是什麼意思?

讓《知中》的主編蘇靜老師,

和你聊一聊他心中的Mook!

不管是Mook還是書,都是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

在我們這個時代,資訊和內容前所未有地豐富,但資訊和內容前所也未有地碎片。

豐富本是好的,可現在我們的資訊和內容豐富到讓人感到壓力和焦慮,換句話說就是,資訊和內容的噪音太大。

現在的資訊與內容已碎片到極大便利了資訊和內容的隨時產生,

但是也極大製造了內容接收方的壓力。

碎片是中性詞,在內容產生者的角度來看,它是好的,因為你隨時可以產生內容,即使是一個短句,一張圖片,一個表情符號,非常便利。而壞處就是,內容接受方的空前壓力。這裡指向兩個矛盾:

一是,個人時間有限和內容資訊無限之永恆矛盾。這個不可能解決,但可以趨近。

二是,線性推送和非線性結構之永恆矛盾。結構是什麼,

拿「山海經」特集舉例,裡面有內容結構,像是關鍵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等,這些是人們學習的深度,它天然對線性推送有矛盾。

人們閱讀是有一定順序的。之前知日做「寫真」特集,有讀者反應說沒有做蜷川實花,但我們其實在前一兩期才剛做過。書是線性出版的,

但本期讀者可能不知道前面做過什麼內容。這都是結構帶來的問題。而我們做產品,就是要不斷優化它。

互聯網的內容簡史

一開始我們只有電腦,還沒有互聯網,這時候所有東西都在本地。等有了互聯網,人們最早的應用是郵件,以方便溝通。雅虎的開創性是製作網路黃頁,方便人們找各種東西。這些資訊積累了太多後,人們又有了檢索的需求,穀歌便應運而生。

穀歌的本質是改變雅虎網路黃頁的體驗方式。

在SNS的時代,內容與資訊的巨大的轉變是以人為核心。臉書是論壇和bbs的更高效的展現,它是基於熟人而生成的內容。推特則起源於手機的短資訊,原點是短資訊的公開與分享,是基於陌生人而生成的內容。

另外,亞馬遜是廣義的內容公司,它把書和報貨搬到網上賣,改變了消費場景,蘋果則是軟硬體工具的平臺。

紙的內容簡史

關於紙的內容,有幾個要點。第一,內容最開始是被印在紙上,因此有了成本,所以紙上的內容是付費的類型。第二,紙的內容是人工篩選的結果,類似於演算法。第三,紙的內容有作者和關鍵字兩種模式,人們買書的邏輯,一是知識付費,二是比如,因為喜歡木心老師而為木心老師的內容付費。第四,通過紙這樣一種特定介質,我們有了不同的和使用者接觸的頻率和方式。時間角度來看,紙上的內容有報紙、雜誌、書等形式。

而「以紙為特徵的出版業和互聯網是對立的」,這是我們認知帶來的最大誤解。其實紙媒、紙質出版物一直和互聯網共生長,互聯網從來都是出版業中的一環。選題、推廣等環節,都會借互聯網的力。

回顧這樣的簡史,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存在甄別、接受內容的壓力,需要優化、整合內容。我們現在比人類任何時代,都更需要篩選資訊和內容。

因為介質的空前豐富,傳播速度變成即時,但同時導致核心問題的產生:在碎片資訊時代,人們如何更有效率地獲取資訊和內容?如何讓體驗更好?如何進行深度學習?

答案是我們需要內容篩檢程式,需要更好的內容篩檢程式;各種介質的內容篩檢程式,不同範疇和層次的內容篩檢程式。

而我們自己的篩檢程式就是「內容品牌」。

首先,我們有基於垂直關鍵字的內容,這是目標定位。例如想瞭解日本,於是我們做了「知日」,想瞭解中國,於是又做了「知中」,想瞭解食物,我們做了「食帖」,想瞭解生活方式,而有了「日和手帖」。

第二,品牌化是我們的方法論。品牌不僅僅是logo,它是我們的行為準則,告訴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不做什麼。

第三,要做自己喜歡且最好擅長的事情。喜歡的事還不一定做得好,不喜歡的事就太痛苦了。

最後是,進入無人之境,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過這是非常難的。

Mook的本質是什麼?

Mook是內容聚合在紙質出版物上的體現,也可以說是一種演算法。人們為什麼要付費?因為書有價值,它解決了問題。而我們做特集書,有別于屬於作者個人的書,它是以團隊進行的內容生產模式,把零散的文章放到一個主題下面出現。

什麼是編輯力?它有多麼了不起?

約伯斯有一句名句:「創新就是把各種事物整合到一起。所謂創新或創意的人只是看到了一些聯繫。總能看出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再整合形成新的東西。這就是創新。」

關於編輯力,有八個要點:

要點1,形式和內容。有一個經典的議題: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嗎?當然是的。比如對設計師而言,他的設計就是他的內容。

要點2,邏輯力與感受力。有測試表明,人和人的溝通,90%是形式,內容只有10%。溝通形式錯了,內容也就不重要了。所以我們說,失去邏輯,失去很多;失去感受,失去一切。

要點3,視覺化(infographics),即資訊圖表化,這個很重要。把資訊視覺化的能力特別了不起,相比動物,現代人類應當擁有把事物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力量。

編輯的使命是極大的傳播自己編輯的內容產品,而將抽象概念或非抽象概念視覺化,幾乎是編輯完成自己使命最好用的工具。這裡的編輯一詞,是相對廣義的概念。

要點4,主動權。掌握主動權,是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和觀念的認知。

攝影師:圃生

要點5,歸根結底,編輯力是一種技術。編輯文字就是寫作,而寫作可以說是文科生的代碼了。編輯們要有感受,也要有邏輯,時時反問自己這門手藝的價值。

要點6,如何達成編輯力的最高層次?換句話說,怎麼變成最厲害的人?雖然有點像雞湯,但雞湯只要不加味精就是有營養的——要有獻祭自己的勇氣,要找到自己的祭壇,然後燃燒自己,它的目的是自我認同,不要坐祭壇旁邊的觀眾。

攝影師:圃生

要點7,本質思考力,不要把一切當做理所應當。關於這點,有兩個示範榜樣:一個是馬斯克的「第一原理」式思考,一個是彼得泰爾的「從0到1」。

在亞里斯多德的書中,第一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何為「從0到1」?意思是從0到1的創新。不是說拷貝模仿就沒有用,但不要想當然。以上這兩者都特別否定一種流行現狀,就是使用比較思維和競爭思維。

要點8,即解決問題的力。不要熱衷於把話說得滴水不漏,而是要熱衷於真的去解決了問題。好的編輯力就是直接解決問題。

攝影師:圃生

-End-

編輯:趙佳然 2017.05.29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另外,亞馬遜是廣義的內容公司,它把書和報貨搬到網上賣,改變了消費場景,蘋果則是軟硬體工具的平臺。

紙的內容簡史

關於紙的內容,有幾個要點。第一,內容最開始是被印在紙上,因此有了成本,所以紙上的內容是付費的類型。第二,紙的內容是人工篩選的結果,類似於演算法。第三,紙的內容有作者和關鍵字兩種模式,人們買書的邏輯,一是知識付費,二是比如,因為喜歡木心老師而為木心老師的內容付費。第四,通過紙這樣一種特定介質,我們有了不同的和使用者接觸的頻率和方式。時間角度來看,紙上的內容有報紙、雜誌、書等形式。

而「以紙為特徵的出版業和互聯網是對立的」,這是我們認知帶來的最大誤解。其實紙媒、紙質出版物一直和互聯網共生長,互聯網從來都是出版業中的一環。選題、推廣等環節,都會借互聯網的力。

回顧這樣的簡史,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存在甄別、接受內容的壓力,需要優化、整合內容。我們現在比人類任何時代,都更需要篩選資訊和內容。

因為介質的空前豐富,傳播速度變成即時,但同時導致核心問題的產生:在碎片資訊時代,人們如何更有效率地獲取資訊和內容?如何讓體驗更好?如何進行深度學習?

答案是我們需要內容篩檢程式,需要更好的內容篩檢程式;各種介質的內容篩檢程式,不同範疇和層次的內容篩檢程式。

而我們自己的篩檢程式就是「內容品牌」。

首先,我們有基於垂直關鍵字的內容,這是目標定位。例如想瞭解日本,於是我們做了「知日」,想瞭解中國,於是又做了「知中」,想瞭解食物,我們做了「食帖」,想瞭解生活方式,而有了「日和手帖」。

第二,品牌化是我們的方法論。品牌不僅僅是logo,它是我們的行為準則,告訴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不做什麼。

第三,要做自己喜歡且最好擅長的事情。喜歡的事還不一定做得好,不喜歡的事就太痛苦了。

最後是,進入無人之境,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過這是非常難的。

Mook的本質是什麼?

Mook是內容聚合在紙質出版物上的體現,也可以說是一種演算法。人們為什麼要付費?因為書有價值,它解決了問題。而我們做特集書,有別于屬於作者個人的書,它是以團隊進行的內容生產模式,把零散的文章放到一個主題下面出現。

什麼是編輯力?它有多麼了不起?

約伯斯有一句名句:「創新就是把各種事物整合到一起。所謂創新或創意的人只是看到了一些聯繫。總能看出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再整合形成新的東西。這就是創新。」

關於編輯力,有八個要點:

要點1,形式和內容。有一個經典的議題: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嗎?當然是的。比如對設計師而言,他的設計就是他的內容。

要點2,邏輯力與感受力。有測試表明,人和人的溝通,90%是形式,內容只有10%。溝通形式錯了,內容也就不重要了。所以我們說,失去邏輯,失去很多;失去感受,失去一切。

要點3,視覺化(infographics),即資訊圖表化,這個很重要。把資訊視覺化的能力特別了不起,相比動物,現代人類應當擁有把事物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力量。

編輯的使命是極大的傳播自己編輯的內容產品,而將抽象概念或非抽象概念視覺化,幾乎是編輯完成自己使命最好用的工具。這裡的編輯一詞,是相對廣義的概念。

要點4,主動權。掌握主動權,是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和觀念的認知。

攝影師:圃生

要點5,歸根結底,編輯力是一種技術。編輯文字就是寫作,而寫作可以說是文科生的代碼了。編輯們要有感受,也要有邏輯,時時反問自己這門手藝的價值。

要點6,如何達成編輯力的最高層次?換句話說,怎麼變成最厲害的人?雖然有點像雞湯,但雞湯只要不加味精就是有營養的——要有獻祭自己的勇氣,要找到自己的祭壇,然後燃燒自己,它的目的是自我認同,不要坐祭壇旁邊的觀眾。

攝影師:圃生

要點7,本質思考力,不要把一切當做理所應當。關於這點,有兩個示範榜樣:一個是馬斯克的「第一原理」式思考,一個是彼得泰爾的「從0到1」。

在亞里斯多德的書中,第一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何為「從0到1」?意思是從0到1的創新。不是說拷貝模仿就沒有用,但不要想當然。以上這兩者都特別否定一種流行現狀,就是使用比較思維和競爭思維。

要點8,即解決問題的力。不要熱衷於把話說得滴水不漏,而是要熱衷於真的去解決了問題。好的編輯力就是直接解決問題。

攝影師:圃生

-End-

編輯:趙佳然 2017.05.29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