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次來了6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厲害了,word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3月18日-20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作為“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今年的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變革”,來自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元代表,

將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2025、跨境資本流動、拯救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

↑3月18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在京舉行,圖為與會者在聽取嘉賓發言。

敲黑板,劃重點了!最最厲害的是,今年的論壇還請來了邁克爾·斯賓塞、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埃裡克·馬斯金、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阿馬蒂亞·森、艾德蒙·費爾普斯這六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是頂尖大咖,六個人聚到一起,那更是不得了。關於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他們有話說!

邁克爾·斯賓塞:

努力向高人均收入型經濟轉型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者,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不中斷,經濟發展一直在正軌上,相信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斯賓塞表示,中國早已成為對世界經濟貢獻最大的單個經濟體。

近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人把中國經濟比作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有些專家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者,我認為這些比喻比較貼切,也很好地表達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係”。

關於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成果,斯賓塞教授表示,近年來,面對國內經濟遇到的發展障礙,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

應該說,中國目前推進的產業結構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斯賓塞認為,中國下一步仍需推進金融及投資領域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突破發展瓶頸,努力使中國從低人均收入型經濟轉向高人均收入型經濟。因此,中國政府還需繼續努力去除妨礙經濟發展的束縛,特別是要推動經濟模式創新,激發新經濟模式的活力,進一步使經濟模式大框架下的資源配置達到最佳狀態。

談到中美經貿合作前景,斯賓塞表示,中美關係發展的大方向是好的。從美國國內許多智庫和有識之士給新政府的建議來看,中美走向合作的趨勢更為明顯,這更有利於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積極發展。

對於近期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之勢,斯賓塞認為,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將導致經濟全球化逆轉,還將使已經形成的金融體系、全球性分工體系、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鏈條出現斷裂;同時,還將嚴重衝擊全球貿易,使世界性貿易摩擦增多、貿易爭端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將延緩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可能引發更多的社會動盪和政治危機。如果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勢必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目前美國新政府的貿易政策尚未出臺,具體舉措還有待觀察。如果新政府下一步能提升經濟包容性,強化改革力度,同時又不採取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經濟會出現持續轉好的態勢,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加快。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

中國服務業提升空間還很大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中國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促進,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在演講中表示,今年1月份,當聽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對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和自由貿易的強有力表述時,自己很感振奮,“通過推動全球化,可能減少下一個‘黑天鵝’的發生,不過,這確實也需要中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機器人時代”如何促進就業?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如何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機器人時代”。有觀點認為,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生產力,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尤其是製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會對傳統就業市場形成顛覆,不少人會因此失業。對此,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機器人不會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可以去創業,或從事一些使用電腦的工作”。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自動化、機械化水準的提高,中國也會經歷製造業就業減少、傳統行業下崗的過程。但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這些人並不會真正失業,服務業還需要大量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會在產業之間流動,並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

從歷史經驗看,不少歐美發達國家也經歷了工人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過程,目前其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普遍超過70%,與之相比,中國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政府應當通過培訓原有的傳統勞動力學習新的技能,進而轉變成經濟轉型升級後市場所需的勞動者,尤其是一些服務領域,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正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中國在研發方面會做得更好。目前,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越來越多,長期看會增強中國的競爭力。未來中國還需要在研發方面做得更多,這樣才能在“機器人時代”趕上發達國家的水準。

埃裡克·馬斯金

讓低技能勞動力分享全球化紅利

“中國是全球化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深度對話:全球化與中國的不平等”分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表示。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除了發展經濟外,全球化還有一個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是這個承諾做得不算好,一些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因此出現。

為什麼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收入的同時,本輪全球化沒有有效縮小貧富差距?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這一輪全球化之前的多輪全球化中,發揮比較優勢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發達國家發揮了勞動力素質高的優勢,而新興國家發揮了土地便宜等生產成本要素優勢,共同促進效率提高,縮小了收入不平等。但是這一輪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產過程全球化——美國設計、歐洲成型、中國組裝。不僅是商品貿易全球化,更多開始在生產全流程實現全球化,勞動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匹配。這樣一來,一些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水準下滑,收入不平等增加,導致財富分配發生變化。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雖然全球化沒有實現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不能因此就否認全球化、採取貿易保護主義,那樣有百害而無一利。“一些人試著停止全球化,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埃裡克·馬斯金說,更好的主張是提升低技能勞動力的技能水準,讓他們能分享更多機會,參與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去。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為低技能勞動力提供再培訓不能僅依靠雇主,更要依靠協力廠商,比如政府、國際機構等。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和再培訓,或者提供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進行培訓,比如減稅、補貼等。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注重長遠目標避免短視政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連續多年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於中國經濟發表過不少真知灼見。3月18日,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發展要注重長遠目標,美國的資本主義和政治體系的缺點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中國要制定出避免只重短期的政策。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發生變化,今後的世界將是更加多極的,中國應建立一些開放的體系,“我們要更加管理好平穩增長,21世紀的全球化會繼續保障各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推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並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還將嚴重衝擊全球貿易,使世界性貿易摩擦增多、貿易爭端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將延緩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可能引發更多的社會動盪和政治危機。如果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勢必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目前美國新政府的貿易政策尚未出臺,具體舉措還有待觀察。如果新政府下一步能提升經濟包容性,強化改革力度,同時又不採取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經濟會出現持續轉好的態勢,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加快。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

中國服務業提升空間還很大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中國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促進,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在演講中表示,今年1月份,當聽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對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和自由貿易的強有力表述時,自己很感振奮,“通過推動全球化,可能減少下一個‘黑天鵝’的發生,不過,這確實也需要中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機器人時代”如何促進就業?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如何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機器人時代”。有觀點認為,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生產力,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尤其是製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會對傳統就業市場形成顛覆,不少人會因此失業。對此,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表示,機器人不會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可以去創業,或從事一些使用電腦的工作”。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自動化、機械化水準的提高,中國也會經歷製造業就業減少、傳統行業下崗的過程。但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這些人並不會真正失業,服務業還需要大量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會在產業之間流動,並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

從歷史經驗看,不少歐美發達國家也經歷了工人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過程,目前其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普遍超過70%,與之相比,中國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政府應當通過培訓原有的傳統勞動力學習新的技能,進而轉變成經濟轉型升級後市場所需的勞動者,尤其是一些服務領域,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認為,正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中國在研發方面會做得更好。目前,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越來越多,長期看會增強中國的競爭力。未來中國還需要在研發方面做得更多,這樣才能在“機器人時代”趕上發達國家的水準。

埃裡克·馬斯金

讓低技能勞動力分享全球化紅利

“中國是全球化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深度對話:全球化與中國的不平等”分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表示。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除了發展經濟外,全球化還有一個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是這個承諾做得不算好,一些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因此出現。

為什麼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收入的同時,本輪全球化沒有有效縮小貧富差距?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這一輪全球化之前的多輪全球化中,發揮比較優勢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發達國家發揮了勞動力素質高的優勢,而新興國家發揮了土地便宜等生產成本要素優勢,共同促進效率提高,縮小了收入不平等。但是這一輪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產過程全球化——美國設計、歐洲成型、中國組裝。不僅是商品貿易全球化,更多開始在生產全流程實現全球化,勞動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匹配。這樣一來,一些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水準下滑,收入不平等增加,導致財富分配發生變化。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雖然全球化沒有實現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不能因此就否認全球化、採取貿易保護主義,那樣有百害而無一利。“一些人試著停止全球化,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埃裡克·馬斯金說,更好的主張是提升低技能勞動力的技能水準,讓他們能分享更多機會,參與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去。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為低技能勞動力提供再培訓不能僅依靠雇主,更要依靠協力廠商,比如政府、國際機構等。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和再培訓,或者提供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進行培訓,比如減稅、補貼等。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注重長遠目標避免短視政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連續多年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於中國經濟發表過不少真知灼見。3月18日,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發展要注重長遠目標,美國的資本主義和政治體系的缺點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中國要制定出避免只重短期的政策。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發生變化,今後的世界將是更加多極的,中國應建立一些開放的體系,“我們要更加管理好平穩增長,21世紀的全球化會繼續保障各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推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並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