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寧夏:聯合黨委變社區工作為“大合唱”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以創建社區服務型黨組織與和諧社區為目標,在全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努力打通聯繫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全區街道社區党建工作水準不斷提升。

銀川市銀新苑南社區成立於2005年,轄區內的康居一區、二區是失地農民拆遷安置房,由於入住時間長,原有的基礎設施已逐漸老化失修,居民抱怨多。去年在社區聯合黨委的協調下,駐區單位銀川市金鳳區建設交通局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對康居一區、二區的下水、路面、牆面進行了維修,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稱讚。

居民

原來的舊路就坑窪不平,尤其是夜間,老年人走路時很不方便,去年把路修好了大家都很高興,很方便。

長城花園社區的李玉忠老人有著45年黨齡,在2015年的時候,

被評為最美銀川人,平時他總想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傳遞正能量。

今年,社區在收集民情民意的時候,得知李玉忠老人想成立社區關愛癌症患者基金會。對於這一想法,社區聯合黨委大力支持。同是社區老黨員的黃勝老人得知後,也積極支持。兩人拿出四千元,成立“抱抱團”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社區聯合黨委也提供場地,並讓社區工作人積極配合每週一次的家風誦讀,

將社區的癌症患者請進來,與社區居民共同活動。

李玉忠

這八年當中,在黨總支的領導下,我參加了各種志願者服務活動,癌症患者在社區來說也是一個特殊人群,為他們做好這樣的服務我感覺是更加欣慰了。

過去,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上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工作協調溝通難,資源優勢互補難,在職黨員在社區發揮難。

五年來,我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以來,社區每個月召開“聯合黨委”會議,協調解決轄區居民和單位關心的重大事項,

設立台帳,進行任務分解,逐項實施,跟蹤督辦,駐區單位在政策、人員上大力支持社區工作,使在職黨員在組織關係所在地和居住地有了雙層的歸屬感。

社區也積極收集民意,與駐區單位多溝通,不斷摸索和創新工作模式。

銀川市銀新苑南社區書記 馬進軍

以前的服務方式比較單一 ,開闢更多的管道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挖掘聯合黨委和在職黨員的資源,發揮聯合黨委的優勢,真正紮根到群眾當中,解決群眾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 張軍

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下單,單位下單,黨員幹部接單的功能表式的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零距離、全天候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通過認領志願服務崗位、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等形式説明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居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實實在在的服務。

目前全區49個街道全部建立了“大工委”,465個社區成立了“聯合黨委”,占城市社區總數的94%。僅2016年全區22個縣(區)的部門單位和轄區黨組織參與社區共建,4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居民辦實事萬餘件,推動了社區工作由“獨角戲”向“大合唱”的轉變。

以前的服務方式比較單一 ,開闢更多的管道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挖掘聯合黨委和在職黨員的資源,發揮聯合黨委的優勢,真正紮根到群眾當中,解決群眾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 張軍

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下單,單位下單,黨員幹部接單的功能表式的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零距離、全天候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通過認領志願服務崗位、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等形式説明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居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實實在在的服務。

目前全區49個街道全部建立了“大工委”,465個社區成立了“聯合黨委”,占城市社區總數的94%。僅2016年全區22個縣(區)的部門單位和轄區黨組織參與社區共建,4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居民辦實事萬餘件,推動了社區工作由“獨角戲”向“大合唱”的轉變。